科学减脂,这么做事半功倍

新浪财经 2024-12-18 03:34:13

●王秀强程蜀琳

“我这么瘦,怎么会有脂肪肝?”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惊呼。的确,不少体型匀称甚至偏瘦的中青年,却会在临床检查时发现有高血脂甚至脂肪肝。若是做个全身核磁共振,他们更会震惊,自己身体里竟隐藏了这么多脂肪。

看不见的脂肪在作怪

身体质量指数(BMI)是诊断超重的常用指标,我国目前将24.0kg/㎡≤BMI≤28.0kg/㎡作为判断成人超重的一大指标。可是,当BMI<24kg/㎡时,就不需要减重了吗?反之,BMI超出正常范围,就一定需要减重吗?

不一定!BMI是一个简便指数,并非判定的“金标准”。这是因为,BMI没有涉及脂肪比例和分布,无法区分脂肪重量和去脂体重。比如,有的人虽然看上去体态丰满,但身体成分在正常范围,各项指标都很正常,从健康角度来说没太大问题。再比如,一些健身者的BMI较高,因为他们拥有大量肌肉,也不存在健康问题。

在此有必要提到体脂率的概念。体脂率是人体内脂肪重量占体重的比例,以往判断超重的体脂率标准为男性≥20%、女性≥30%。我们研究发现,体脂率与年龄正相关,故把判断成人超重的体脂率标准调整为男性≥25%、女性≥30%。

我们在招募“运动减脂”项目受试者时,经常遇到BMI正常但体脂率超标的参与者。他们对自身体脂率并不知情,属于体型匀称但内脏脂肪超标的类型。而且,即使测出结果,他们对高体脂的危害也知之甚少。

这类人群,就是我们很容易忽视的“隐性肥胖”群体。对于他们而言,过多的脂肪包裹在肝、胰、胃等重要脏器周围,释放出的化学物质或损害心脏动脉,或影响肝脏清除胰岛素的能力,甚至会引发2型糖尿病。此外,“隐性肥胖”还可能导致炎症因子异常增高,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可见,“隐性肥胖”带来的健康风险不容忽视。

循序渐进,坚持必有所获

运动和饮食控制是减脂利器,两种方法中哪个效率更高呢?研究表明,只减体重和体脂,控制饮食会有一定效果;但若想改善代谢异常和脂肪肝等问题,仅靠饮食就远远不够了,还需要“动起来”。

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都有利于减肥,但从脂肪消耗的效果看,有氧运动更胜一筹。以有氧运动为例,可分为起步、开始、巩固三个阶段,根据运动处方(FITT-VP)制定减脂运动方案:

F:Frequency运动频率。起步和开始阶段每周3~5次,巩固阶段5次。

I:Intensity运动强度。起步阶段中等强度,开始阶段中等强度和高强度相结合,巩固阶段回到中等强度。

如何评估运动强度呢?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用公式“220-年龄”推算最大心率,将最大心率的64%~76%作为中等强度的心率范围——低强度为小于最大心率的64%,高强度为大于最大心率的76%;另一种是主观测定,即低强度运动是“能说能唱”,中等强度运动是“能说,但不能唱”,高强度运动是“不能说话”。

T:Time运动时间。起步和开始阶段每次30~60分钟,巩固阶段每次50~60分钟。

T:Type运动项目。包括快走、跑步、骑车、游泳、划船、椭圆机等。

V:Volume每周总运动量。起步和开始阶段每周至少累计150分钟,巩固阶段每周至少累计250~300分钟。

P:Progression运动方案实施进程。一般每四周要进行一次效果评估和方案调整。

注意,每次锻炼都应包括充分热身、正式运动和运动后的整理拉伸等环节,缺一不可。

除了循序渐进,即锻炼内容、方法和运动负荷等的安排顺序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外,能量负平衡也是减脂的重要原则,即能量消耗大于能量摄入,简单来说就是饮食控制。必须减少加工食品、糖分和饱和脂肪的摄入,避免过量饮酒和高糖饮料。

另外,长期压力会导致内分泌紊乱,进而导致内脏脂肪堆积。要学会放松身心,减少压力对身体的负面影响。可以通过冥想、瑜伽、听音乐等方式来放松自己。

减脂效果如何评估?如果出现以下迹象,说明体脂率在下降,例如体重下降,腰围减小,说明内脏脂肪在大幅度减少;经过锻炼,体重变化不明显,但感觉四肢尤其是大腿变得结实有力了,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肌肉组织在增加,减脂的方法和方向正确。需要提醒的是,经常性的“减了、反弹,再减、再反弹”,会导致体内脂肪重新分布,尤其是内脏脂肪增加,而且这种反复减重和反弹的过程还会使基础代谢率下降,进而影响身体的整体健康。建议每周在相同时间点称重1~2次,尽量保持每周体重减少幅度在0.5~1千克之间——要注意,减脂幅度的个体差异很大,有人在减脂前期幅度大,有人前期变化很小,后期幅度加大。

总之,并非体重没问题,健康就一定没问题。减脂不仅需要综合多种方法来调节,还应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保持耐心和毅力,坚持下去必能有所收获。

据《光明日报》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