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古筝连接世界多元文化(侨界关注)

人民资讯 2024-12-18 05:04:19

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华人古筝演奏家荷蓓蓓——

用古筝连接世界多元文化(侨界关注)

杨宁彭晓雅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4年12月18日

第06版)

二〇二四年二月,美国加州橙县,荷蓓蓓表演古筝曲目《醒春》。

受访者供图

荷蓓蓓,著名华人古筝演奏家、作曲家。多年来,她以古筝为纽带,传播中国传统艺术,连接世界多元文化。

一见钟情结缘古筝

荷蓓蓓与古筝的缘分在6岁时便开启,她用“一见钟情”来形容自己与古筝的初遇。那时,荷蓓蓓去别人家玩耍,偶然听到有人弹奏古筝,典雅的曲调一下子打动了她。于是,她便开始不停地缠着母亲让她学习古筝。

一开始,母亲并没有太当回事,但荷蓓蓓特别执拗。最终,母亲同意了,但也提出了条件:“学古筝可以,但是要坚持,不能轻言放弃。”就这样,年幼的荷蓓蓓便开始了古筝学习。

12岁时,荷蓓蓓顺利考入中央民族大学音乐系预科主修古筝,接受专业的系统音乐教育和训练,师从多位名家,这也为她接下来的音乐之路打下扎实基础。18岁,她进入香港演艺学院。2003年,她赴美学习音乐制作,并进修爵士乐。

缘起幼时,演奏古筝30余年,古筝陪伴荷蓓蓓的成长,也带领她认识自己和更大的世界,琴弦早已将古筝与荷蓓蓓的生命紧紧地连接起来。

然而,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练习并不容易,荷蓓蓓也曾放弃过古筝。

大学二年级时,荷蓓蓓参加了一个古筝国际比赛。尽管做好了充分准备,但她却发挥失常,出现了很多失误。耀眼的舞台灯光下,她的内心却被挫败感占据。回忆这段经历时,荷蓓蓓说:“那次比赛对我打击很大,有点一蹶不振,我也思考了很久,最后我决定放弃古筝。”在自我怀疑之下,荷蓓蓓选择转专业,放弃了主修的古筝专业。

来到美国后,荷蓓蓓继续学习音乐制作,也对多元的西方现代音乐有了更深了解。早已放弃古筝的她,在偶然的机会下,又重新拾起了曾经的热爱。“我还是兜兜转转回到了古筝这条路。”荷蓓蓓说道。

坚持热爱勇敢突破

荷蓓蓓的外国朋友都很好奇古筝这个又大又新奇的乐器,便邀请她为他们弹奏。第一次听到这样的曲调,朋友们都很喜欢,热情邀请荷蓓蓓一起“玩音乐”。尽管有些顾虑,但荷蓓蓓还是硬着头皮去了。

就这样,她第一次真正尝试将古筝加入风格迥异的西方现代音乐创作之中。

最开始,古朴典雅的古筝和现代音乐的结合总让荷蓓蓓感到有些奇怪。她说:“我那时好像怎么都打不开自己,打不破对自己的拘束。”但在朋友的鼓励下,荷蓓蓓还是决定再试试。他们不断尝试、磨合、调整,终于找到了将两者融合的灵感。

从单纯地演奏曲谱,到独立创作自己的音乐,荷蓓蓓认为这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而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大胆尝试。她说:“我觉得一定要敢迈出那一步。”荷蓓蓓分享道,自己融合风格的创作在摆脱音乐规范的“走向”和固化的结构后,变得更加行云流水了。她说:“我能感觉自己真正进入一种忘我的状态,特别勇敢地去创作。”

被誉为“先锋艺术家”的荷蓓蓓创作风格独特,她一直在探索如何将民族音乐融入世界。她打开思路,将对比鲜明的古筝与架子鼓、电吉他等现代音乐元素结合,将中国古典音乐、民族音乐与爵士、蓝调、电子乐等进行“跨界”融合。在悠扬曲调中,古典与现代、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碰撞交融,迸发令人耳目一新的创意。

在《水火狂想曲》中,关于“水”的部分,她巧妙借鉴了中国传统音乐中“行云流水”的意境,用古筝等古典乐器展现柔美与流畅的韵律,而“火”的部分则加入了爵士乐的灵动与激情,两者自然融合又各具特色,充满艺术张力。

此外,荷蓓蓓还十分擅长即兴创作。在她看来,即兴创作不是刻意地打造什么,而是瞬间产生的灵感释放。而她的灵感一方面来自练习过的、耳濡目染的大量曲目,另一方面则是自己内心生发的真实情感。

荷蓓蓓习惯让自己的心和情带领着手指在弦上游走,让所思所感顺着指尖变为流淌着的音乐。她说:“我心里面感觉是什么,我的情感是怎么样,我就很自然地把它表达出来。”

跨界合作传播文化

荷蓓蓓的音乐不只出现在音乐会上,还出现于影视作品、游戏、舞蹈表演中。她曾为电影《花木兰》《功夫熊猫4》、游戏《英雄联盟》《天涯明月刀》《王者荣耀》等创作配乐,还将即兴弹奏与舞蹈相结合,参与《舞梦》《四季》等表演。

荷蓓蓓表示,这类跨界合作其实是用不同的方式去呈现自己的艺术,获得更多的可能性。

回想起印象深刻的合作项目时,荷蓓蓓分享了参与电影《花木兰》配乐创作的经历。最初版本的作品让团队感觉“少了些什么”,但是加入她的古筝演奏后,公司表示认可,这让她非常激动。

她说:“旧版主题曲没有加入中国元素,而这次我们可以在中国传统故事《花木兰》的配乐中加入中国元素,让它更具中国特色,并获得外国朋友的认可、喜爱,我感到很兴奋,也很自豪。”

在多元风格和文化的碰撞融合中,荷蓓蓓认为要保持中国古典音乐、民族音乐的独特性十分重要。她坚持要保留传统古筝的“韵”。她说:“要通过揉按、按弦,让古筝特有的这种韵味体现出来,这种‘韵’是其他乐器做不到的。”

除了坚持中国古典音乐特色外,荷蓓蓓还将创作扎根于中国的广袤土地和深厚文化之上。她将墨文化、中秋节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音乐创作,让更多人感受音乐承载的东方美学,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荷蓓蓓专辑《入风》中的《蓝色石窟》便是献给敦煌这片土地的曲子。

荷蓓蓓说:“2008年,我去了趟敦煌,就觉得特别美,爱上了那个地方。当时就一直有一种灵感,就想写些东西来表达那种情感。”她用抑扬顿挫的曲调描绘壮阔苍凉的大漠,以空灵的乐声让古老敦煌之美浮现听众脑海,传递厚重的中国历史文化。

在海外,荷蓓蓓通过音乐让更多人感受到了古筝之美,也看到了中国深厚而悠久的文化。经常有读者写邮件告诉她,因为听了她的音乐而第一次了解到古筝这样的乐器,感受到古筝之美,甚至开启了古筝学习,这让荷蓓蓓感到很开心也很欣慰。

作为知名演奏家、作曲家和新加坡亚洲艺术协会的成员,荷蓓蓓对传播古筝艺术也有着自己的规划。她说:“我想通过各种新颖的艺术形式去创作,把古筝文化推广给大家,让大家更加能够了解这个乐器和中国的文化。”

0 阅读:0
人民资讯

人民资讯

人民网内容聚合分发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