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IC
晚上8点,下班回到家的王丹熟练地打开音频软件,将话筒简单调试后,她拿起一旁的商业书籍,开始字正腔圆地朗诵并录制起来。
这个30岁的江苏姑娘白天是一家电商公司的客服人员,晚上回到家后则是一名兼职“播客”。这种每天忙碌的日子已持续了半年多时间,“每隔几天就会收到听众的打赏,虽然累积起来每个月也就收入几百元,但足以用来贴补开销。”
如今,以播客为主的“耳朵经济”正在悄然爆发。多位年轻人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现在无论是通勤路上还是睡觉前,都会听上一段时间播客,填补碎片化时间,也从中学习了解到不少新鲜事物。
年轻人对播客的热衷也让不少机构寻到财富密码。一时间,打着“0基础学播客”“专业播客晋级”等幌子的播客培训出现在社交平台,吸引着年轻人的视线。而鱼龙混杂的培训机构深谙如何包装揽客,除了标榜“月入上万”之外,宣称有播客平台和出版社提供优质资源,老师队伍也是电视台主持人大咖。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调查中,有机构仅需18.8元就可以参与体验课,不过,付费后对方仅发来一套在线学习文件包,要学到实战类技巧则需要再交1800元加入VIP班。
“耳朵经济”圈粉:年轻人下班当播客
远在四川的00后林欣匆匆将饭吃完,坐在书桌前将电脑里的情感故事进行整理。她计划用两晚时间将其录制成音频,并上传到自己的播客频道里。
两个月前,林欣就开始利用下班后的时间当播客。她告诉贝壳财经记者,身边很多朋友都在做着类似的事情。有人在播客中讲述情感故事,擅长财经领域的朋友则选择以浅显的话语描述商业逻辑,“与其将私人时间浪费在刷剧、玩游戏上,还不如干播客来让生活更有意思些。”
近年来,以播客为主的“耳朵经济”正一步步走向大众。随着互联网媒介的多元化发展,这项让用户摆脱传统媒体对视觉的依赖,能在任何场合和时间收听的纯音频媒介,逐渐成为年轻群体获取资讯、学习知识,甚至放松心情的选择。
据喜马拉雅2024年初发布的报告显示,2023年平台中文播客的听众数超过了2.2亿。另外据《2024年播客行业报告》显示,超8成播客听众每周收听3天及以上;76.2%的听众在一天中会收听半小时以上;近4成的听众一天收听播客超过1小时。有机构数据显示,2023年中文播客节目的数量较三年前增长600%。
贝壳财经记者了解到,一期播客的时长通常在十几分钟到一个多小时,涉及内容涵盖商业财经、人文科技、故事怪谈等多个领域,这些符合年轻人碎片化时间的填补需求,自然引得这一群体的推崇,计划在本职工作外寻求额外收入的年轻人相继涌入。
“之前翻看小红书、微博等平台时,发现很多网友都在分享自己干播客的经验和得失,觉得特别有意思。自己音色条件也不错,所以就想着试试。”林欣解释着自己入行的原因,“年轻人的关注让这一领域未来势必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自己每天坚持录制的话,说不准以后能积累更多粉丝,自己也算多了一条职业选择。”
标榜“月入数万”,千元入行班只是视频教学
年轻人对播客的追捧也被机构看在眼里。如今,市面上出现各种“培训班”,并标榜“0基础学播客”“月入上万”,这对新手来说无疑充满诱惑。
“平台看似吹得天花乱坠,实际没有任何效果。”曾报名参加“0基础学播客”培训的90后邓安谈及这段经历很是无奈。在他看来,机构除了教他最基础的知识外,再没有任何帮助。
半年前,动起当播客念头的邓安联系上一家培训机构,并在支付近千元费用后,加入“播客入行班”。
“最开始对方一直鼓吹行业未来有多赚钱,还承诺学成后会不定时联系MCN机构和出版商,能得到大量的播客资源。”邓安告诉贝壳财经记者,自己很快发现,对方只是每天在群里发布一些软件使用视频,让学员跟着操作,少有在线讲解。自己提出问题后也长时间得不到回复。
当邓安提出能否学习更多东西时,对方回复称,他所支付的费用仅是普通班学费,学习内容“升级”需要额外收费。
贝壳财经记者搜索注意到,市面上不少播客培养的广告,“花式”宣传噱头往往只是画饼,有机构宣称能联系各家播客平台和出版社提供优质资源,并保证学员毕业后能以此获得数千到上万元的收入。
95后思思正是因为广告噱头而中招。2024年3月,计划成为播客的思思支付2000多元报名了一个训练班。机构承诺学习结束后不但能提供海量的书籍供学员录制,而且每录制一场还能得到数十到数百元的酬劳。
思思告诉贝壳财经记者,训练课程内容覆盖了有声录制软件操作、演播方法、广播剧演绎等内容,而日常除了线上课程外,下课后还会布置作业和老师点评。
“上课后发现班里同学水平参差不齐,甚至不少人普通话发音都不太标准。”在思思看来,录制一本书不但需要录制者的音准,甚至对音色也有着严格要求。而这些根本不是零基础学员短时间内能学到的,“感觉很多人可能都会白交钱,得不到任何成长。”
那段时间里,思思认真学习着发声技巧和吐字标准。也会就老师所布置的作业去演绎有声书旁白、角色音等片段,“当时就想尽快完成学习,好接单赚钱。”但两个月学习结束后,她却发现现实并非自己想象般美好。
思思发觉被套路——平台会定时发布录制任务,但每次都是几万人去抢几十本书,成功率微乎其微。而此前平台所承诺的签约,更是再无下文,“确实有人通过平台录书获得收益,但更多人最终不了了之。”
贝壳财经记者通过“黑猫投诉”搜索发现,约有数百人投诉播客培训机构和公司,涉及“虚假宣传”“诱导消费”。
“各种培训班龙蛇混杂,不少机构只是趁机从中获利。”思思说,“它们并不在意学员未来是否能从事这一行。当你打款的那一刻,他们是真赚到钱了。”
18.8元低门槛体验,学技能要升级VIP班
近日,贝壳财经记者以“入行当播客”为由,联系上一家培训机构,十几元的体验费用拉低了参与培训的门槛,却也暗藏玄机。
得知记者来意后,对方介绍机构拥有“初级入门”“专业播客配音”等多个针对不同学员水平和需求的课程,老师基本以电视台主持人或专业播客大咖为主。咨询中,为了揽客,对方建议可以先试试低价体验课,觉得效果不错再继续报名学习。
贝壳财经记者按照流程支付了18.8元的体验课费用,对方并没有将记者拉入相关培训群,也没有对接具体的培训老师。仅是发来一套包含“为何要做播客”“如何寻找到自己定位”“播客软件了解”等理论性资料的在线学习文件包。
当贝壳财经记者以“课程过浅”提出希望能多学点实操技术时,对方称18.8元只是基础认知的费用,如果要学到实战类技巧,则需要再支付1800元加入VIP班。
调查中,贝壳财经记者联系了另一家号称已培训出几百名播客的培训机构,对方不断建议记者缴纳近3000元的学习费用,以便于迅速安排老师进行专业指导,此外强烈推荐其所销售的价值约为2000多元的播音设备。
“此前培训机构也不断向我推荐某个品牌的话筒和录音笔,表示这些设备都是经过无数次筛选后最适合播客的设备。”思思吐槽称,“这些牌子都是市面上根本没听说的杂牌,但机构所销售的价格却和部分大品牌相差无几。感觉就是在割学员‘韭菜’。”
“早前播客市场相对小众时,无论培训行业还是机构都相对正规。但随着市场的爆发,越来越多从业者渴望获利,市场也龙蛇混杂。甚至不排除大部分‘培训老师’可能自身都没搞懂行业玩法。”在国内经营一家培训机构的姜卫告诉贝壳财经记者,她公司此前一名工作人员也转型成为“培训专家”,“每天都会在朋友圈发布一些培训心得,俨然一副资深从业者。”
姜卫清楚这位老师的水准,“当时就是因为发现其授课能力较差才不得已将其辞退,但如今仅是从‘履历’来看,已是一副播客圈大牛的风范。”
事实上,不少机构所谓内部培训教程也能在电商平台搜到同款。贝壳财经记者在淘宝搜索“直播教程”时发现,早前所学习的体验教学文件和淘宝多款商品相似度极高。“感觉机构就是买本书然后弄成电子档,再将部分粗浅基础知识发给学员收取所谓的试训费用。”邓安称。
“不可否认市场中大多数培训机构颇为正规。但也不排除有滥竽充数,只为拉拢客户赚快钱的存在。”姜卫表示,播客行业的爆发让年轻人涌入其中,也给市场带来了新鲜血液,这本是好事,但报名学习前一定要了解清楚对方的资质和能力。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覃澈编辑王进雨校对穆祥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