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记者章然通讯员许凌超
冬至将至,西湖景区梅家坞村里飘起酱香味。
一排排铁杆子上挂着油光澄亮的酱鸭,阳光洒下,杭州独有的年味悄悄弥散开来。
本周五(12月20日),西湖街道梅家坞村即将举行为期15天的晒冬活动,期间,梅家坞村将被打造成为一个冬味与茶香融合、酱货与幸福晾晒的特色文化体验地和美好生活展示地,让游客深度体验梅家坞的传统文化,感受浓厚的景中村生活气息。
这是西湖景区首次举办晒冬活动,梅家坞村党委书记朱翔表示,当天不仅有年味十足的各色酱货,打年糕、做汤团各色民俗活动也会轮番上演,让今年年关更有滋味。
梅家坞进入酱货销售旺季
常去西湖景中村的游客,几乎都听说过梅家坞的酱鸭。朱翔说,近十几年来,村民们制作的酱鸭逐渐规模化,名气越来越大,慢慢形成村里一种代表性的农副产品。
村民梅华家经营茶楼,酱鸭是年末固定菜色,游客们尝过都觉得味道好,他就开始慢慢做年底卖酱鸭的生意,“这个季节能卖出去1000多只酱鸭,今年天气好,从11月中下旬开始做,分几批,现在一般酱鸭已经卖掉了。”
全手工制作的酱鸭,步骤繁琐。从白嫩嫩的鸭子变成一只“杭州味”的酱鸭,至少需要半个月的时间,且天气要足够给力,“冷,有风,有太阳。下雨天和温度高的时候,都做不了。”
梅华从妈妈手里接过酱鸭传承手艺,他觉得最关键的一步是酱料,“和厨师一样,每家做酱鸭的料各不相同,彰显着自己的口味。”
酱油煮开,放入花椒、桂皮、陈皮、辣椒等10多种调料,保持鲜味要微微加糖,杨梅酒杀菌提香,冷却后的酱油大缸里放入七八十只鸭子,上面放上石头,确保每一只鸭子上色均匀。
这些步骤听起来简单,但实际操作中,细微的差别就会造成酱鸭风味的不同。梅华说,做酱鸭还要有耐心,如果不常做,做出来的味道就不太好吃。
梅华家的酱鸭160元一只,酱肉、酱香肠68元一斤。他对即将到来的首次晒冬活动蛮期待的:“我们有统一的晒酱鸭架子,家家户户晒起酱货时场面真的挺壮观,我给参与活动的游客留了一些酱鸭,估计到时候会供不应求。”
特色酱货是年底传递温情的方式
翁国良年底会备上100来只的酱鸭,他不拿来卖,只为了传递温情表达谢意。
“我一般在冬至前后开始送人,之前买茶叶的老客们,年底来买时都会送上一只酱鸭,不要钱,就单纯表示下感谢。”翁国良的酱鸭前些天才开始做,从酱油源头把关,力求味道鲜美,“客人收到后,我还要叮嘱几句,保险膜包好放冷冻,一个月不坏。”
在翁国良看来,从冬至到春节这一个月,酱鸭是杭州人最时髦的“硬通货”,“年尾一个月,家家都要吃10只至20只酱鸭,客人来了要吃,晚上没硬菜时也可以吃,切点酱鸭蒸蒸就是一道好菜。”翁国良自己吃酱鸭用高压锅蒸,不用技巧只需要时间,很快酱鸭就能上桌。如果蒸酱鸭吃腻了,酱鸭烧芋头、酱鸭烧冬笋轮着来,总能有新花样。
这些天为了首届晒冬节,村里除了忙着做酱鸭外,还在忙着打年糕。
“年味超浓。这几天来村里玩,正是好时候。”翁国良说。
朱翔告诉记者,梅家坞村共有560余户村民,几乎每家每户都会做酱货,晾晒酱货成为了一种民俗。“村里酱货出名有原因的,梅家坞地处山区,早上的气温相对较低,升温慢,中午的阳光又不至于太热,而且山谷之中风较大,适合酱货晾晒。此外,梅家坞的茶楼和农家乐众多,游客纷至沓来,许多村民也借此机会展示自家的手工酱货制品和菜肴。”
今年,西湖街道征求了梅家坞村委和村民意见建议后,在晾晒相对集中区块设置民俗晾晒试点区,逐步引导村民文明规范晾晒。
为了更好宣传梅家坞的酱货文化,首届晒冬活动启动仪式安排在12月20日上午10点,地点在梅家坞茶文化村停车场,晒冬活动市集持续至2025年1月5日。
“我们设置了晒冬祈福区、围炉煮茶区、酱鸭晾晒区,还有特色年货美食市集、汉服新衣市集、旅拍市集和落叶手工市集等,欢迎大家来梅家坞走走看看。”朱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