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邹浩
通讯员段栩雯
地里的大白菜还没采摘完,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又开始移栽莴苣,一旁的油菜、豌豆、冬小麦也忍不住冒出嫩苗……尽管已是初冬时节,武汉市东西湖区愿景小学的“五谷景苑”粮食作物种植实践基地里,仍一片郁郁葱葱的景象。
近年来,学校整合区域农耕文化资源,以“粮食安全”教育为特色,构建“种-收-食”粮食安全农耕校园文化,打造8门粮食安全校本课程,让学生体验粮食生产过程,弘扬中华优秀农耕文化,涵养学生劳动素养。
粮食作物种子博物馆、中国粮食、一颗种子的旅行、中国耕地、特色农作物、地方特色食品博览……走进愿景小学,仿佛进入了粮食安全博物馆,学校建设了六大粮食安全校园文化区,每个班级围绕粮食安全制定的班训张贴在门口,班主任寄语也与粮食安全相关,就连消防栓上都是粮食作物古诗词和相关知识。
2022年,学校承办东西湖区“生态与粮食安全”俱乐部,围绕粮食安全打造了八大课程体系,分为“五谷景苑”种植劳动、“五育并举”生活劳动、“家国情怀”社会劳动、“创新精神”创新劳动四大类,通过项目式、体验式的课程建设,落实粮食安全教育。
去年春天,校园内开辟出一片800平方米的“五谷景苑”粮食作物种植实践基地,科学老师带领孩子们选种、播种、间苗、施肥、浇水,最受欢迎的种植课程由此开启。种植基地的11块地根据季节不同进行轮作,小麦、水稻、高粱、玉米、油菜、豌豆、大白菜、莴苣……就连寒暑假期间,地里也从未荒废。在种植课程上,除了一年四季丰收的喜悦,孩子们也从失败中学到知识。“比如上周孩子们就发现,小麦结的穗不饱满,科学老师带领他们分析了原因,一个是今年种植时间比较晚,再就是今年比较干旱。”校长王桃香介绍,每一次种植课程,学生们都会做笔记,并用手抄报的形式观察、记录植物成长的过程,亲自体会种植的艰辛、粮食的来之不易。
将粮食安全与各学科融合,结合学科特点开展融合课程,则是学校劳动教育的另一大特色。数学老师会把孩子们带到种植基地,教他们如何测量长度、计算面积;语文课上的朗诵和课本剧,结合纪念袁隆平爷爷畅想“稻田里的中国梦”;行走的思政课中,老师带领学生参观纪念碑,理解农垦精神、劳动意义,进行粮食安全教育……
周末的参观课程,学校组织学生到国家油脂博物馆、周黑鸭食品博物馆、雪花啤酒厂博物馆等企业和场馆参观学习,并开展榨油、打芝麻等各类体验式活动,开拓学生眼界,感受粮食文化。
调研课程上,学校组织师生联合武汉轻工大学调研“一滴油的产生”,走进家庭和社区开展食品浪费现象的调研,寒暑假回到家乡开展家乡的美食调研,并参加各类实践活动。
2022年9月,学校还与武汉轻工大学油脂博物馆签订合作协议,成立“粮食安全科普讲座进校园”巡回宣讲团,围绕着“粮食作物种植安全”和“食品安全”两大主题,开展系列巡回宣讲活动。今年9月的武汉科普嘉年华主场活动,师生们带着精心制作的宣传册,走上街头向市民宣讲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
此外,学校课后服务的20余个社团也都结合粮食安全开展活动。国画社团上,老师教孩子们画玉米,感受墨与色的趣味;诗词会社团每周开展经典粮食主题诗词诵读,让粮食主题诗词风在校园飘扬;合唱社团带领学生唱响劳动的赞歌,培养热爱粮食作物的情感;烘焙社团组织同学们进行各种美食烹饪,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
校长王桃香表示,学校将持续以粮食安全教育为切入口,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关注粮食安全的意识,以及热爱劳动、全面发展的良好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