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成都日报锦观
打造高水平专科用心用情守护儿童健康
交接班交流学习
新生儿查体
杨静容做专科建设汇报
“与其说是医院,更像是一个儿童乐园,娃娃在这里看病,心情都会好很多!”市民朱女士说。她口中的“儿童乐园”是指新都区人民医院的儿科,这里的装修充满童趣,整体环境温馨舒适,各种儿童主题装饰拉近了医院和孩子的距离。
今年10月,成都市卫健委发布关于2024年市级临床重点专科立项的通知,新都区人民医院儿科成功立项,名列其中。立项成功并非偶然,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0月,新都区人民医院儿科全市排名第7名,排名区间10%;全省排名第30名,排名区间9%。这充分说明科室实力已位列行业第一梯队,打造为市级临床重点专科,是必然方向、大势所趋。
新都区人民医院儿科成立于2001年2月,经过多年的发展壮大,已成为集医疗、教学及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2009年成立新生儿病区,2023年开设儿童康复病区。目前,医院获得了“华西儿肾联盟理事单位”“基于西部儿科发展联盟的儿童危急重症医疗平台建设及应用”示范基地、新都区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康复训练机构等殊荣。科室设有新生儿、小儿呼吸、小儿消化、小儿肾脏等多个亚专科,涵盖儿童健康的方方面面,服务范围广、业务水平高,一直都是当地儿童看病求医的首选去处。
今天,我们就带你走进新都区人民医院儿科,看医护团队如何提升医疗质量、加强学科建设、优化服务流程,在实现自身跨越发展的同时,也赢得了群众的好口碑。
常见病、多发病不出区
为辖区内儿童健康兜底
出生时全身覆盖着一层白白的胎脂、反应不好、口唇青紫、呼吸急促、四肢肌张力差……不久前,一个在妈妈肚子里只待了30周的宝宝提前向世界问好了。
孕周如此小的早产宝宝并不常见,孩子的出生牵动着每个人的心。宝宝出生立即转入了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护团队为其精心制定了个体化诊疗方案,设置了呼吸治疗小组、母乳喂养小组、营养支持小组和管道护理精细化管理小组等。
在各个小组的密切配合下,这个仅30周的早产宝宝“过五关斩六将”,经历了呼吸关、营养关、感染关和其他早产儿并发症等一系列难关后,各项生命体征稳定,体重由刚出生时的1300g长到2200g,最终健康平安回家了。
专科建设一直是儿科的一大亮点。据了解,科室设立了“小儿呼吸+消化+肾脏组”“小儿呼吸+神经+循环组”“小儿呼吸+血液+内分泌组”“新生儿组”“小儿康复组”等亚专业,涵盖了儿科的各大类病种。比如,“新生儿组”涵盖的病种包括早产儿(超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等;“小儿呼吸+消化+肾脏组”涵盖的病种包括各种小儿内科疾病,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多个系统的复杂疑难性疾病,肾小球肾炎等。
据了解,医院的急危重症病例救治能力对标《三级综合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指南(2016年版)》,新生儿病区已覆盖除遗传代谢性疾病外的所有疑难危重症的诊治,以及除推荐标准外的所有关键技术。普儿病区能覆盖50%以上的疑难危重症的诊治以及关键医疗技术。
“以‘新生儿组’为例,近五年来我们收治患者超4000例,治愈率达到80%,患者对我们的信任度和满意度都较高。”儿科主任杨静容表示,目前科室诊疗范围广泛,可以实现区域内儿童常见病、多发病不出区,“为辖区内儿童健康兜底,是我们的首要任务之一。”
用心呵护身心健康
为儿童茁壮成长保驾护航
“保持昂首挺胸,头、背、臀和脚在一条直线上,两肩在同一水平上,两臂自然下垂……”在新都区人民医院开办的“儿童青少年体态矫正”暑期集训班上,康复治疗师万小敏正在指导孩子们开展形体训练,“7-16岁正是孩子调整体态的黄金时期,如果错过了孩子发育阶段最佳矫正时期,将会影响孩子未来的健康和气质。”
每到暑假,新都区人民医院“儿童青少年体态矫正”假期集训班都会准时开课。康复师会对参加体态矫正班的学员进行一对一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按照不同的异常体态类型进行分班,并制定针对性的训练计划。“我们制定个性化的家庭康复指导,如居家、社交、学习时的坐姿和站姿等指导;建立线上微信科普群,跟家长及时反馈上课情况,把体态矫正融入到日常生活,养成良好的习惯。”万小敏说。
除了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之外,儿科的医护人员还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科室和辖区内多所学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医生也经常和老师、学生、家长联系,开展心理健康筛查并提供指导。
今年8月,医院举办了第一期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执行功能父母班与儿童班。两个月的时间里,医生帮助家长改善教育理念,调整家庭教育方式,帮助家长成为有效能的、对家庭管理有科学认知的父母。儿童课堂则通过教导孩子所缺乏的执行技能,来帮助儿童的执行功能发展更加完善,让他们学会控制情绪、合理宣泄情绪、制定计划并执行、提升沟通技巧,更好地和父母同伴沟通等。
“作为父母,我们改变很多,没有以前那么暴躁动不动就发火了。而娃娃改变得更多,没有以前那么懒散,还会为我们着想,每天自己的事情都能独立完成。这样的结果确实令人欣慰!”一位家长说。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打造儿科医疗服务新高地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关于推进儿童医疗卫生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加强儿科专业人才培养,加大儿科医师转岗培训力度,培养储备高层次复合型儿科人才。在这方面,新都区人民医院已经走在行业前列。
目前,科室具备专科团队人才62人,平均年龄35.1岁,医师队伍高级职称医师比例21%、中级职称医师比例35%。其中,儿科/新生儿科副主任杨静容是学科带头人,她毕业于泸州医学院(现西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分别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小儿内科进修学习、重庆儿童医院短期培训。从事小儿内科20余年,发表医学论文20余篇。擅长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是新生儿、普儿疑难疾病和危重症的抢救治疗。目前任四川省华西儿肾联盟理事、四川省妇幼保健协会儿科分会委员、四川省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会会员等。
科室非常注重学习提升、练好内功,每年都会选派医护人员前往北上广知名的三甲医院进修学习,以此培养人才、提升经验。“我们鼓励‘走出去,带回来’,不断吸收借鉴上级医院的先进经验,激发我们医护人员的创新活力,推动科室的工作做得更好。”杨静容说。
除此之外,每周一科室都会开展内部学习。在科室负责人的带领下,大家会对病例进行探讨分析,分享各自的专业见解,遇到问题共同想办法解决。同时,也会介绍一些前沿的技术和经验,开拓眼界、提高认识。“科室年轻人多,整体氛围是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我们也会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力争培养更多的儿科专业人才。”杨静容说。
“今年5月,成都市卫健委发文并实施卫生健康十大行动,妇幼健康‘两筛两建设’行动作为其中之一,对妇幼保健特色专科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我院儿科建设虽然取得一些成绩,但对照新要求仍需不断完善。”医院党委书记吴晓华说。目前,医院正在全力推动儿科建设成都市市级临床重点专科,进一步完善服务项目、丰富服务内涵、优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模式,确保做到专科“有特色、有重点、有所长”。
“未来,医院儿科将继续以提升医疗质量为核心、以加强学科建设为重点、以优化服务流程为抓手,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和服务水平,为辖区内儿童的健康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相信在这支专业、敬业的医护团队的努力下,新都区人民医院儿科必将成为儿童健康的守护者,为孩子们的茁壮成长撑起一片蓝天。”吴晓华说。
舒亚莉彭翼/文图片由医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