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2024年结束仅剩10余天,车圈再爆惊天猛料!
12月18日,据日媒报道,日本汽车制造商日产汽车(Nissan)和本田(HondaMotor)计划就合并事宜展开谈判,两家公司还计划将日产持股24%的三菱汽车纳入控股公司旗下,以更好地应对快速变化的全球汽车产业。市场层面,鸿海(富士康母公司)被爆与日产汽车接触洽购多数股权,搅局者让深陷亏损泥潭的日产归宿更显扑朔迷离。
如果本田与日产、三菱成功“联姻”,这将成为自2021年1月菲亚特克莱斯勒(FiatChrysler)与法国PSA集团(PSAGroupe)合并组建Stellantis以来,全球汽车行业规模最大的合并案。按照2023年销量来看,三家公司合计销售超过800万辆,将跃升为世界第三车企,仅次于丰田(1123万辆)和德国大众(923万辆)。
在世界汽车产业中,美国特斯拉和中国企业等纯电动汽车(EV)正蚕食传统车企市场,合并或增加与之相对抗的竞争力。消息传出后,12月18日日本股市开盘,日产汽车、三菱汽车股价直线拉升。截至10点,两者股价涨幅分别为22.1%、14.3%。只是,当天晚上,本田、日产回应“业务整合”传闻,目前尚未做出决定,为此次合并案再添不确定性。
在华“神车”撑不住了,“白武士”即将入局?
如若询问80、90后人生的第一辆车是什么,90%的人会回答“日产”。如今昔日“神车”进入生命“倒计时”。据日产高管透露,公司生存时间仅剩下12—14个月,正在紧急寻找新的投资者。此前,日产还宣布全球裁员9000人,这一数字约占其全球员工总数的7%。此外,日产已部分解除与法国雷诺集团(RenaultSA)长达25年的复杂战略合作关系。
紧急自救,成为此次合并传闻的导火索。
近年来,随着中国新能源技术的崛起,日系车逐渐告别制霸中国汽车市场时代。相比而言,美国车企特斯拉及中国车企比亚迪,在今年第三季度全球汽车公司净利润排名中以超10%的增长,表现亮眼。号称“日本汽车行业三颗明珠”的本田、丰田、日产净利润却遭遇“滑铁卢”。
早期的日产汽车可谓在中国“呼风唤雨”。1993年前后,日产在中国第一家整车合资企业郑州日产成立,2003年与东风汽车合资成立东风日产。踩上了中国合资汽车发展的黄金时代红利及燃油车市场发展趋势,日产一度赚得盆满钵满。如今,曾经手握轩逸这个全球最热销车型之一的车企走向破产。
近年来,日系车型在电动化转型上面临困境。由于新车开发速度缓慢,日产不仅面临当地企业攻势的中国,在美国的销售也陷入苦战。另外,在华价格战的优惠挤压,也让其利润空间有限。
日产对于中国市场的依赖度过高,而产品路线又过于单一,发展日渐式微。在过去,日产连续多年在华年销量超过100万辆。进入2023年,日产汽车在华销量暴跌到79.8万辆,2024年前11月的累计销量跌落到62.2万辆。
这直接反映到了整体销量之上。根据日产公布的财报数据,今年前三季度全球销量为250.58万辆,净利润暴跌99%。单就2024年第三季度来看深陷亏损泥潭,日产亏损93亿日元(约8200万美元)。相似的境况也发生在本田身上。根据相关媒体报道,本田第三季度净利润为6.56亿美元,同比锐减61%。2024年前11月本田在华终端汽车销量下降30.7%,这背后折射的是日本车企“大衰退”。
对于本田、日产、三菱业务的整合传闻,一位东风日产广州总部客服人员告诉凤凰网财经:“并没有收到相关通知。中国汽车产业正加速向新能源和智能化转型。作为一家扎根中国市场21年的合资车企,东风日产未来会加大现代化的研发投入及新产品的投放。未来三年,我们研发投入将超过100亿。2026年年底前,东风日产还会在华投放5款新能源产品,覆盖纯电、插电混动、增程等不同车型,实现智能化与电动化的并行发展。”
全球汽车行业再爆规模最大合并案?
2024年全球车企面临挑战:价格战、利润下滑、关店撤场、裁员、降薪……阴霾笼罩之下,日本两大汽车巨头本田及日产面临来自中国车企及特斯拉电动化领域的激烈竞争。
现实的情况是,据国际能源署(IEA)数据显示,到2035年,EV在世界新车销售中所占的比重将达到50%以上。这意味着从发动机汽车向EV转型已是大势所趋。“现在传统车企压力很大,如果不这样做,大家活不下去。合并之后,可能还会有新的资金进去。传统燃油车市场收缩,插电混、增程式等车辆也受到挤压。”一位深耕汽车领域的业内人士如此告诉凤凰网财经。
另有分析称,如果谈合并成功,本田与日产的合并会成为组建Stellantis以来,全球汽车行业规模最大的合并案。这也将使日本汽车业实质上分为两个阵营:本田、日产和三菱组成一个阵营,号称“全球最赚钱车企”丰田则控制另一个阵营。在与其他汽车制造商的长期合作逐渐减少的背景下,此举将增强它们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事实上,两者合作有迹可循。从今年3月本田和日产同意在电动汽车业务上进行合作,并于8月加深了双方的联系,同意在电池、电轴和其他技术方面开展合作。本田拥有燃效性能较高的混合动力车(HV)用技术,在该车型上拥有仅次于丰田的世界市场占有率。日产在2010年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量产纯电动汽车“LEAF(中国名:聆风)”。
“从企业购并协同效应的角度来看,合并后的公司将拥有更强的研发能力和更高的资本运用效率,有助于两家公司在产品品种、销售区域和销售渠道方面实现更大的协同效应,从而提升销售和全球市场占有率。”汇生国际资本有限公司总裁黄立冲向凤凰网财经分析称,日产和本田在新能源车领域各有优势,日产在电池技术和市场布局方面具有竞争力,而本田则在生产灵活性和氢燃料电池车技术方面具备优势。这些优势的整合将帮助它们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例如,本田在加拿大建立的灵活生产工厂能够在几天内从生产一种车型转为生产完全不同的另一种车型,而其他制造商可能需要六个月或更长时间。”黄立冲称。
“半路杀出个程咬金”,鸿海郭台铭要截胡?
全球汽车变局之下,不光是日本车企,其他传统车企目前也面临困境,合纵连横主攻EV市场成为趋势。
就在本田、日产传出“联姻”的当天,市场层面又爆出搅局者鸿海也在与日产汽车接触洽购多数股权,为此次合并案再添变数。日经中文网报道指出,目前主导鸿海EV业务的首席战略官(CSO)关润,曾是日产的三号人物润(JunSeki),鸿海更是把重点放在了日本市场的开拓上。
一系列蛛丝马迹背后,牵出的是74岁郭台铭的“造车梦”。今年5月在鸿海定期股东大会上,管理层表示,鸿海希望为日本车企代工纯电动汽车,复制iPhone模式,力争提高低迷的利润率,实现再增长。鸿海预定于2025年上半年量产第2款乘用车“ModelB”。
而往前追溯,富士康最早于2005年已经开始涉足汽车领域,累计投资已逾千亿元。由前董事长郭台铭于1974年创办的鸿海,靠做黑白电视的旋钮起家。人们对于富士康的印象一直停留在“苹果手机的主要代工厂商之一”。但是早在2021年10月,为进军整车制造,鸿海就曾发布与裕隆汽车合资打造的三款电动车。当天恰逢71岁生日的郭台铭更是驾驶着纯电轿车ModelE登场,脸上是掩饰不住的笑容。从汽车的名字来看,可以看出郭台铭是特斯拉的铁粉。
但是,特斯拉CEO马斯克对郭台铭的造车并不看好:“与手机或智能手表相比,汽车非常复杂。你不能去找富士康这样的供应商说,给我造辆车。”
以消费电子代工为主要业务,鸿海的盈利变动与苹果密不可分。每一代iPhone、iPad的推出,都会引发全球消费者的疯狂追捧。如果智能手机销量遇冷,那么富士康则会面临窘境。
面对电动车的崛起与庞大的大陆市场,具备零部件技术及电子业供应链优势的鸿海开始寻找切入电动车产业的机会。郭台铭更是多次在内部会议称:“既然我们能造iPhone,为什么不能造电动车?不过就是四个轮子的iPhone而已。”
2019年鸿海宣布进军纯电动汽车业务,虽然开展了EV设计和制造的受托服务,但依旧是“雷声大雨点小”。“如果日产和鸿海合作,我们的合作就会一切归零”,本田相关人士对日产发出强烈警告。还有消息称,关润计划在法国巴黎与雷诺的首席执行官(CEO)卢卡·德梅奥(LucadeMeo)举行会谈。
只是,12月18日晚间,针对“本田、日产和三菱汽车正在考虑业务整合”传闻,本田与日产回应称,报道内容并非基于三家公司所发布的公告。今年3月和8月,日产、本田、三菱汽车在公告中表示将整合各方优势,探讨各种合作可能性,但目前尚未做出决定。如有最新情况,将在合适的时间向利益相关方进行通报。
本田与日产的模糊表态,意味着合作还没有尘埃落定,而“半路杀出个程咬金”,让日产的最终归属更添迷雾。日产将花落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