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哈尔滨12月19日电(刘婷)12月18日,中共绥化市委宣传部、绥化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绥化市“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发改委专场。
会上,绥化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介绍,绥化市发改委扎实推动绥化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粮食保障作用愈发凸显。去年绥化全市粮食总产量237.04亿斤,占黑龙江省近15%,粮食安全“压舱石”作用突出。近两年争取到增发国债、特别国债资金79亿元,支持总投资29.4亿元的庆安十六道岗水库,以及241.6万亩高标准农田等项目建设,到年底全市高标准农田可达1738.5万亩,占永久基本农田的67%。
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构建。重点在生物发酵、食品加工、电子装备、麻纺制品、精细化工、医药制造“六个产业集群”上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其中,玉米生物发酵产业已做到全国领先,年玉米加工能力达1098万吨,拥有9条产业链,以及覆盖初、中、高级50余种主要产品,绥化市经开区新和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打造了全球领先的维生素生产基地,辅酶Q10、维生素C、维生素B12销量、出口量居世界前列;肇东星湖科技有限公司腺苷生产技术世界领先,呈味核苷酸二钠占有率全球第二;青冈龙凤玉米开发有限公司年淀粉产量亚洲单厂最大;北林象屿金谷生化科技有限公司结晶糖生产线单体规模居亚洲前列,苏氨酸、色氨酸生产线单体规模居世界前列。由绥化市牵头申报的“绥哈大齐生物制造集群”成功获得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认定。食品加工产业基础地位稳固,全市大豆加工能力119万吨,生猪加工能力594万头,鲜食玉米加工能力超25亿穗,农产品综合加工转化率达到80.8%,高于黑龙江省14.7个百分点。电子装备产业发展势头迅猛,重点企业市经开区天有为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居全球汽车仪表生产第五位,是国内最大汽车仪表供应商,市场占有率20%。此外,绥化市麻纺制品、精细化工、医药制造也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均在黑龙江省占据着重要位置。
能源供给能力不断增强。绥化市深入落实“气化龙江”战略,在原有402.8公里天然气管线基础上,新建了肇兰、明水等支线管线54公里,进一步打通了俄气利用“最后一公里”。同时,抢抓新能源发展机遇,今年以来,推动了总投资170亿元的安达天楹“风光储氢氨醇”一体化等11个项目开工建设,推进了肇东和海伦两个500kV汇集站建设,全市新增建成新能源装机规模60万千瓦,总规模达到369.3万千瓦,占电力总装机比重达75%。
绿色低碳发展加快转型。绥化市严控“两高一低”项目上马,推动单位GDP能耗持续下降。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编制了生态产品目录清单并核算了生态产品生产总值,为1680.4亿元。全面落实国家“两重”“两新”政策,累计储备项目1568个,拟争取资金1037亿元,目前已争取到项目25个,获得资金支持33.9亿元,完成设备更新5.6万台套,完成投资17.9亿元。
向北开放步伐持续加大。绥化市以北林区为核心载体的中国(绥化)国际物流枢纽城市建设进程明显加快。出台了《中国(绥化)国际物流枢纽城市及东部核心区物流产业发展规划》《关于支持促进绥化市现代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经过积极争取,国家发展改革委已将绥化市纳入《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成立了物流枢纽运营企业联盟,建设了东部片区一期基础设施、东富大道铁路跨线桥、“绥巴路”立交桥等一系列项目,促成了中欧班列(绥化—莫斯科)首发开行,绥化市获批为黑龙江省自贸区绥化协同发展先导区。目前全市已储备绥化市中俄经贸合作实验区、国家骨干化肥仓储中心等36个物流领域项目,总投资246.3亿元,其中中俄经贸合作实验区项目已与北京新发地集团签订了框架协议,固定资产投资达30亿元。(图片由绥化市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