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这个体系的出发点是“人”,但却不像西方思想文化体系中一贯强调的“独立个体”,而是——在伦理关系中相互依存的“人的自然网状状态”。 儒家的所有重要的观念支柱,比如仁、礼、忠、孝、信、智、义……都是围绕着这个“伦理关系中的人”的框架搭建的。并且他们还认为这个框架有一个自动无限延伸的功能,即所谓的“家、国、天下”一理的观念。 他不强调“平等”,但重视“和而不同”。 他不同意“平权”,但重视“有区别地和谐相处”。 他反对个体意志扩张,但强调“合作”与“各司其职”。 儒家从不说“理念”“理性”,但全部的观念理论都集中在“可见”“实用”和“约束式劝善”上。如果从“社会”或者“人类”这个角度看,实际上应该是最“理性”的一种思考和规划。 在中国,反孔和批儒实际上就是铲除“儒家思想文化”中“维护等级制、强化不平等”这两个毒瘤的,也是一项重要任务。做到这个,儒家应该就真的可能—— 剩下的都是精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