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山西临汾,你了解多少?
你是否知道这里闪耀着10万年前丁村人敲击出的文明火花,镌刻着帝尧建都肇始“最初中国”的文化印记;
是否知道这里记录着晋国百年兴盛的煌煌霸业,承载着大槐树移民后裔的浓浓乡愁;
是否知道这里还是著名的“戏曲梅花之乡”“剪纸之乡”“锣鼓之乡”……
绵延亘古的文化基因,让这座城市古韵深厚,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厚重历史。
11月12日,位于山西襄汾县的陶寺遗址博物馆正式开馆。
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为文化生长注入了源头活水。秉持着将文化势能化为发展动能的理念,临汾毅然踏上了以文塑旅、以文化城、以文育人的探索之路。
“跟着悟空游山西”活动让国庆假期各大景区游客爆满;隰县小西天“火爆出圈”,干部群众上下一心“花式宠客”;陶寺遗址博物馆开馆,全方位再现早期国家都城的恢宏气象,成为展示中华文明、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窗口……
近年来,该市深度挖掘、阐释丁村文化、陶寺文化、尧文化、晋文化、根祖文化、黄河文化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典故传说、历史事件、名人故居、非遗展演等深度融入景区景点、文创产品和展示体验,丰富游客文化体验。
临汾的故事不再是枯燥的文字,而是具象为游客可感可触的鲜活旅程。今年前三季度,全市A级旅游景区游客接待量、门票收入同比2023年分别增长112%、17%,文化浸润的强大驱动力清晰可见。
“嗨在贡院街”国风活动。
文化需要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才能展现出其活力和生命力。与之相应,临汾市坚持以文化城。从打造城市文化主轴主脉,到打造“博物馆之城”,从“嗨在贡院街”到“阳台音乐会”,该市持续增加优质文化供给,让景观式、园林式街景成为文艺演出、体育赛事、群众活动的最美布景和舞台。
今年以来,临汾市一系列文化现象、文化活动、文化景点频频出圈,临汾的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大幅提升,激发了高质量发展全面提质提速新活力。文化不再被束之高阁,而是通过丰富多元的活动融入市井烟火,不仅装点城市外在风貌,更滋养民众心灵。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一座城市的文化建设,人人都是参与者、当事人。
8月,临汾市多部门向全市发布“最初中国·文明临汾”的三个“十小事”——“文明十小事”“健康十小事”“环保十小事”,从言语文明、行为文明到合理膳食、规律运动以及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等,一共430个字,涵盖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30个小细节。操作性强、参与度高,鼓励民众以主人翁的姿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提高品位素养,保持健康生活,践行环保理念。
在此基础上,突出党政机关带头、领导干部带头、党员团员带头,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进公共场所,线上线下同频共振、同步发力对三个“十小事”广泛宣传,全市街头巷尾、机关学校、医院社区随处可见,形成了“铺天盖地、尽人皆知”的浓厚氛围和全党动员、全民参与、同心协力的工作局面。
小事不小,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不仅体现在宽敞整洁的道路、优美宜人的环境等方面,更体现在市民的文明素养和行为细节上。此次临汾提出的“三个十小事”,恰恰是这座城市从高“颜值”向幸福底色、内在气质的一次升华。
临汾汾河夜景。
随着文明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临汾市群众参与文化创新创造的热情也日益高涨,每种文化都有属于自己的落点,新的活力正在慢慢生根发芽,向上生长,共同勾勒出临汾熠熠生辉的未来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