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新四化”谱写都匀实践篇章]补齐基层治理短板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多彩贵州网 2024-12-19 20:52:09

多彩贵州网讯(记者雷小露)12月19号,记者从2024年黔南州“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系列主题都匀专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都匀市聚焦“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总体要求,优布局、补短板、强功能、提品质,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取得良好成效。

都匀市聚焦补齐基层治理短板、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在全州率先启动“15分钟社区生活圈”打造,并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

坚持系统思维建立“三个体系”

指挥体系方面。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市级统筹、部门负责、街道主抓、社区主推、小区配合”的五级联动工作体系。

指标体系方面。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群众盼什么、我们攻什么”的原则,采取“规定动作+自选任务”方式制定了“20+N”的指标体系,把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设施提升、治理提升、服务提升工程贯通起来。

考核体系方面。确定了“全面评估、示范先行、同步启动、升星提质”的激励竞争原则,结合各社区现状,不搞创建标准简单“一刀切”,按照“实事求是、从实际现状出发”原则分级评定、考核评星。

加强项目建设提升城市品质

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都匀市将城市更新改造与“15分钟社区生活圈”紧密结合。在完善城市功能上,以“城市四改”为突破口,不断推动城市功能完善。2022年以来,完成棚户区改造7402户;完成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成33个,惠及群众6436户;完成背街小巷改造29条;新建改造城市地下管网110公里以上。今年以来,都匀积极申报并获批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4个,获批资金18252万元,主要用于实施城市内涝治理、城市排水管网改造,项目完工后,全市易涝点消除比例将达到85%以上。

在基础设施补短上,以问题为导向,瞄准各类资金投向和行业重点支持方向,将符合新型城镇化项目打捆实施,不断完善水电路气信、教育、医疗、养老等基础设施建设。2023年以来,协调州市国有资产、社会闲置资产及配套用房2万余平方米,提质改造剑南、石板街、华馨等30余个社区阵地;整合资金打造社区养老服务设施14个、社区食堂15个;19个社区增设“匀新驿站”、青年公寓、社区少年宫等特色服务功能。城市服务功能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承载能力不断提升。

聚焦民生导向满足群众需求

聚焦群众出行需求,增设潮汐车位398个、非机动车停车位2万余个、充电桩700余组,有效缓解停车难、充电难等问题,切实为群众提供舒适、顺畅的出行环境。

聚焦群众休闲需求,利用边角地、废弃地、闲置地建设“口袋公园”,补充健身器材,进一步满足群众休闲锻炼需求。目前,全市社区体育服务配套设施覆盖率达100%,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9.74%,均位列全州第一。

聚焦群众就业需求,创新设置“潮汐摊位”,在石板街、文峰广场、大兴街等8个流量较大区域划线设置特色小吃、茶叶、水果等6种类型“潮汐摊位”450余个,带动1000余名群众就业。“潮汐摊位”做法获工人日报、“学习强国”等媒体报道。

聚焦群众消费需求,构建城北、城中、城南、城西四大商圈,大型综合超市、生鲜超市、快递点、药店、家政等社区便民商业网点实现全覆盖,让群众享受“零距离”生活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都匀市以“15分钟社区生活圈”创建为抓手,打造新都汇—清鸥·熙街“夜市经济万人街区”,联动石板街、西山大桥等网红板块,街区的景区化、特色化、主题化与文旅消费深度融合,多维度创新打造漫游城市(CityWalk)。据统计,今年来我市共接待过夜游客180万余人次,实现游客人均花费1260.62元,拉动消费增长10%左右。

一审:杨婷

二审:毛帝清

三审:雷钦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