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黑龙江新闻12月20日电(高军震臧天宜)近日气温持续下降,寒冷的冬天在户外停留,末梢血循环较差的部位和暴露部位容易引发冻伤。哈尔滨市第五医院烧伤科医生提醒,冻伤后正确的应急处理方法可有效避免损伤加重。
三天前,42岁的刘女士在户外爬雪山时因右手手套不慎丢失将右手暴露在户外十分钟,刘女士当时觉得右手有些麻木,并没有在意,下山后发现右手手指末梢有些发凉,麻木也并没有消失,还出现了胀痛的症状。刘女士前往当地医院进行简单复温和包扎,回到家后手指出现散在可见水疱及血疱,遂立即来到哈尔滨市第五医院烧伤科二病区寻求进一步救治。
烧伤科二病区医生李兴龙为刘女士进行了详细的查体,发现刘女士右手肿胀明显,皮温略低,创面位于右手五指,水疱疱液呈淡血性色,诊断其为右手Ⅱ度、ⅡI度冻伤,面积约为1%。随后立即对刘女士进行复温、创面换药、抗感染等治疗,刘女士目前病情已稳定。
烧伤科二病区医生李兴龙表示,人们通常以为只有机体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环境下才会引起冻伤,其实对于人体末梢血循环较差的部位和暴露部位,例如手指、耳朵等,受到寒冷刺激而收缩毛细血管,很短的时间就可能会引发冻伤。冻伤后,应尽快脱离寒冷环境,防止冻伤加重。患者手上的戒指、手镯等饰物要及时取下,以防肿胀后无法取下、影响血液循环。同时,冻伤后及时复温极为关键,应迅速将受冻部位浸泡在38℃~42℃的恒温热水中,使冻伤部位恢复到接近正常皮肤温度。在复温的过程中,水温下降应及时添加热水,保证水温在适合范围内。若冻伤部位出现水疱或皮肤破损,应立即到就近的医院就医,不要自行挑破水疱,否则会存在感染风险,感染后创面加深,导致预后瘢痕增生较重。正确的应急处理方法至关重要,可有效避免损伤加重。
烧伤科二病区副主任牟斌提醒,民间有很多治疗冻伤的“土方法”,例如用雪搓,这类治疗冻伤的方法切不可取。用雪搓患处会延长冻伤部位的受冻时间,加重组织损伤,导致病情反复发作,加重病情。在正确应急处理的同时喝一些热牛奶、热豆浆等饮料来补充热量。在寒冷的户外游玩,需要注意保暖,及时脱掉被雪浸湿的衣物,一旦出现机体有麻木的情况,应及时处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