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飞机舷窗俯瞰,约占海南岛陆域国土面积八分之一的热带雨林一片翠绿,宛如镶嵌在海南岛中心一块璀璨的绿宝石。
2021年10月12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正式设立,成为我国首批正式设立的5个国家公园之一。我国分布最集中、类型最多样、保存最完好、连片面积最大的大陆性岛屿型热带雨林得到最严格的保护。
连日来,第一财经记者随国家林草局组织的采访团深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实地考察调研,切身感受这一国家公园设立3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
3年来,这里的海南长臂猿种群数量恢复至7群42只;圆鼻巨蜥、海南山鹧鸪、海南孔雀雉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专项调查相继完成;通过迁地保护、野化放归,30只海南坡鹿重现国家公园;在全国率先开发国家公园碳汇产品并实现首批交易额35万元……秘境雨林焕发出蓬勃生机。
“海南着力打造国家公园建设‘海南样板’,做了很多探索性、创新性工作。国家公园及周边社区融合发展蹚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之路。”今天(20日)上午,海南省林业局(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总工程师周亚东对记者说。
构建智慧化生态管护新模式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不仅拥有独有的动植物种类及种质基因库,构成热带生物多样性和遗传资源的宝库,更是海南岛的“水塔”,是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等主要江河的发源地。茂密的热带雨林,形成重要的水源涵养库,以及重要的防风、防洪生态安全屏障。
18日下午,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霸王岭分局的大屏幕上不断切换着监测画面。霸王岭分局信息中心副主任韩文涛介绍,通过安装在海南长臂猿栖息地的摄像头,工作人员坐在办公室里就能随时观察长臂猿玩耍、进食情况。“这对于监测、研究海南长臂猿的生存状态、规律有很大帮助。”他说。
海南长臂猿以清亮动听的叫声闻名,被誉为“雨林歌王”,是海南岛真正的“原住民”,也是海南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完整性、原真性的旗舰物种。
然而,20多年前,这群热带雨林的精灵几近灭绝。
2003年,首次拉网式大调查发现,海南长臂猿仅存2群13只。2005年,海南长臂猿监测队正式成立。在多年的保护监测中,海南长臂猿种群得到恢复。2019年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启动时,海南长臂猿数量达到4群30只。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霸王岭分局副局长钟育飞介绍,为重建海南长臂猿的家园,霸王岭分局针对海南长臂猿栖息地破碎、退化等情况,改善海南长臂猿栖息地质量,补植海南长臂猿喜食乡土树种,如高山榕、重阳木等,增加海南长臂猿食物来源。还通过实施生态修复项目,搭建了6条绳索廊道,帮助海南长臂猿在分割的栖息地间自由行动。
“目前,海南长臂猿种群数量已经恢复到7群42只。”钟育飞说。在一代代保护者努力和尝试下,海南长臂猿重生之路正越走越稳。
鹦哥岭地处海南中部山区,是海南岛第一大河流南渡江的发源地,也是海南天然热带雨林保存最完整、最原始的区域之一。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鹦哥岭分局局长李大江介绍,得益于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设立,海南中部山区分散的自然保护区得以集中连片,形成连贯的生态廊道,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正在稳步提升。
站在尖峰岭林区入口处的一幢小楼楼顶,远处高耸挺拔的尖峰岭主峰清晰可见,顺着主峰往下看,垂直分布有滨海有刺灌丛、热带稀树草原、热带半落叶季雨林、热带常绿季雨林、热带北缘沟谷雨林、热带山地雨林、热带山地常绿林和山顶苔藓矮林等八种完整的植被类型。
“这里也因此被誉为‘热带北缘生物物种基因库’,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十大森林’。”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尖峰岭分局一位工作人员说。
第一财经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眼下,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正构建智慧化生态管护新模式,通过建设省级智慧管理中心、智慧雨林大数据中心平台,启动“天空地”一体化综合监测体系项目,探索构建“森林动态监测大样地+卫星样地+随机样地+公里网格样地”四位一体的热带雨林监测体系,以信息化、智能化提升生态环境监测能力。
科技手段也已广泛应用在热带雨林的日常巡护等工作中。在霸王岭片区,护林员配备的专用手机与信息管理平台相连接,每次巡护的时间、路线都会被记录下来。监测人员一旦需要巡护的某类数据,可在管理平台查询导出,简单方便。
开展生态产品转化应用研究
周亚东告诉记者,海南省将国家公园建设作为“国之大者”,将其确定为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12个先导项目之一和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标志性工程之首,举全省之力推进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
2023年,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升格为海南国家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省委书记任组长、省长任常务副组长,省委副书记、分管副省长、国家林草局分管领导任副组长。
为系统开展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海南省政府与国家林草局建立局省联席会议协调推进工作机制,常态化沟通解决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过程中的突出问题。
海南省政府和国家林草局联合印发《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提升行动方案(2024—2026年)》,并配套印发了海南长臂猿种群保护与恢复行动计划和共建长臂猿国家保护研究中心工作方案,开创了由地方政府和国家林草局共同推进国家公园建设和旗舰物种保护的先例。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还是全国首个完成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的国家公园,并已连续4年开展GEP核算,为全省GEP核算体系构建提供了实践基础。目前,正在开展核算成果转化应用研究。
专家介绍,每公顷海南热带雨林每年平均可吸收1吨至2吨碳,且碳汇能力逐年增长。随着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实行最严格的保护措施,海南热带雨林还将具有更高的固碳速率和较大的碳汇增长潜力。
据海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一项测算,经过核算,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2022年度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为2080.40亿元,较上年度增加12.01亿元。如今,“开发以热带雨林为核心的碳汇产品”已被列入海南省政府重点工作事项。
今年7月10日,海南省林业局举办热带雨林碳汇交易暨项目合作签约仪式,海南3家公司认购了合计35万元的热带雨林碳汇。该项目是全国首例国家公园碳汇交易活动,为首个热带雨林碳汇交易项目。
国家公园核心保护区内共有470户1885人原住居民,截至目前,已完成生态搬迁466户1870人,搬迁进度达99%;国家公园内原有矿业权10个,目前已经全部退出;计划分10年投资约23亿元,对国家公园范围内约123.5万亩人工林中的95.03万亩进行处置,目前已初步完成处置22.89万亩;完成第一轮41座小水电站整治,计划2025年底前退出国家公园核心保护区的19座小水电站(其中2024年退出7座,2025年退出12座)。
2023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批复《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总体规划(2023—2030年)》。今年4月,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生态保护修复、交通基础设施、生态旅游、自然教育4个专项规划通过评审。
周亚东表示,目前,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仍存在一些难题,比如,管理机构设置方案尚未获批,各管理分局仍为事业性质,基层管护人员多为原有的森工企业和自然保护区职工,专职从事国家公园工作人员严重不足;缺乏专门的科研支撑保障事业单位,对国家公园科研项目的统筹不够;国家公园及周边社区产业发展主要依赖于传统种植业和初级、粗放、低效类型的资源利用,开发自然教育、生态旅游等新业态的基础服务设施较薄弱。
合力推进生态美、百姓富
国家公园内世代生活着多民族居民,如何在实施最严格保护的同时持续改善民生?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王楠日前介绍,国家公园成立之初就建立了社区协调管理机制,即省级层面成立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社区协调省级委员会,由7个管理分局牵头成立9个区域性社区协调委员会,共同协调解决资源保护和社区发展问题。
第一财经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推进国家公园核心保护区生态移民搬迁中,海南开创了农村集体土地与农垦农场国有土地等价置换的模式,探索出了一条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和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共融互促”的路径。
置换后,农场国有土地登记变更为集体土地,集体土地登记变更为国有土地,原土地的使用性质不变。第一财经记者在白沙黎族自治县采访时了解到,近年来,白沙县推动“园”“地”融合发展,在海南省率先完成了核心保护区村庄整村生态搬迁,加快恢复雨林生境。
道银村位于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鹦哥岭片区核心地带,加上附近的坡告村,是海南省最后两个没有通公路的村庄。为了保护核心区自然环境、助力百姓脱贫致富,2017年,道银村、坡告村被纳入海南省首个生态搬迁项目,两村30户村民迁入距离白沙县城不到20公里的银坡村。搬迁后的新村,一排排的小洋房,配套建设了篮球场、健身区域、共享农庄、文化长廊等设施。
18日,第一财经记者在白沙县牙叉镇新高峰村看到,一栋栋二层小楼整齐排列,村民在庭院里种着各色瓜菜和果树。村前是一条宽阔的马路,距离县城只有10多分钟路程。
2020年底,位于鹦哥岭腹地的白沙县南开乡原高峰村实施整村搬迁,全村118户居民从偏远的山区搬至距离白沙县城4公里多的牙叉镇新高峰村。
新高峰村村委会主任符志明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整村搬迁后,白沙有关部门按照人均10亩的标准,在村居新址附近为村民补偿共计约5000亩可开割的橡胶林,并按照“政府+企业+村集体+农户”的模式,动员村民投工投劳共同发展菌菜轮作产业。2023年,食用菌项目为村集体创收23.13万元,提供用工3600多人次,村民务工收入近55万元。
这几年,白沙县还探索绿色产业发展,在海南省率先搭建“两山”平台,以盘活热带雨林和其他各类生态资源,创新“两山”贷、“GEP”贷、林业碳汇、茶叶碳标签等多个海南首单经验,打造形成了兰花、菌菇、油茶等一批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其中野生茶资源开发与保护利用入选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秀案例。
“在绿色发展方面,地方借助国家公园品牌优势转变发展思路,产业业态明显由资源消耗型向绿色可持续方向转变。”周亚东说。
昌江县王下乡推出“黎花里”文旅品牌,成功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乡。2023年春节期间,昌江县王下乡累计接待游客59489人次,旅游收入107.3万元,民宿入住率达96%以上,农家乐每户日均营业额达2万多元。五指山市在国家公园周边建成一批椰级乡村旅游点和乡村民宿,成功创建2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23年一季度累计接待游客总数同比增长40.4%,增速在海南省排名第一。
海南省委书记冯飞今年8月在白沙县调研时指出,要积极探索高质量发展的特色路径。把保护作为前提,处理好保护和发展关系,精心呵护热带雨林,探寻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分片区、分功能做好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