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财话连篇
破译细胞新生的法宝,就藏在细胞之中。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11月25日国内首个“细胞治疗咨询门诊”在第940医院正式开设。这是继国内颁布首张干细胞《药品生产许可证》、6家从事干细胞产业的外资入驻后,又一重磅利好。
尽管此前该类技术在国内并未获批,但早有4名国内富豪前往乌克兰注射60万元一针干细胞的报道;秘密前往日本打干细胞的富豪也大有人在,据说加起来可以绕银座3圈。
好在今年上半年国家干细胞政策松绑,相关技术布局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意味着中国的干细胞技术已经具备了商业化的基本条件。当然对于用户来说,价格是最切身的问题,因此不少网友灵魂发问:何时能进入医保呢?
政策松绑,能否带来新的曙光?
提起干细胞热潮,还要追溯到2012年,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开创性地将成熟的体细胞重编程为多功能干细胞(iPSC细胞),还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干细胞作为生命的原始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成多种细胞类型的能力,被誉为“万能细胞”,因此全球生命科学界都将干细胞作为重点研究对象。根据Clinicaltrail的数据,截至2024年8月初,美国正在开展3316项临床研究,中国的干细胞新药临床试验项目约有809项,位列全球第二。
遗憾的是,尽管中美两国技术井喷,但暂时还没有干细胞新药获批。不过干细胞在其他海外国家却发展的很好,不少中国富豪选择飞往乌克兰、日本注射干细胞。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海外已有大约11款干细胞新药获批上市。据透露,不少干细胞诊所还使用高压氧舱作为辅助器械,帮助重金求“寿”的富人更好地达到目标,国内头部氧舱企业RLAB还曾因此受益,与海外签订数十台高压氧舱订单。
如今官方颁布《关于在医疗领域推行扩大开放试点工作的通告》,正式宣告外资企业被准许在我国境内参与人体干细胞相关的技术研发、生产工作,意味着干细胞技术的应用将逐渐落地并普及。
新兴市场,科技与乱象并行
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的官方网站信息,我国2024年共接收并审核了16款干细胞新药申请,其中绝大多数为间充质干细胞(第一代干细胞)类药物,中美两国有望上市的首款干细胞新药极有可能是此类产品。
不过,政策监管之外也有一些灰色地带的干细胞技术需要规制。诸如不少商家为攫取巨额利润“挂羊头卖狗肉”,打着干细胞的旗号搅乱市场。对此,干细胞业内人员指出:中国处于干细胞产业化早期阶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较于干细胞疗法在国内的缓慢发展,高压氧疗这种非侵入式的手段似乎先行一步。国内RLAB企业于去年成功落地全国首台1.9ATA(即1.9倍大气压)家用高压氧舱。RLAB也凭借此优势迅速在北上广、金华、重庆等十多个城市开设了线下门店,某猫某东、官网等线上平台也同步开启。
尽管面临着高低压强的纷争,但家用氧舱行业整体仍呈现快速发展的状态。据统计,截至2023年中国家用氧舱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3357万美元,预计2029年将达到1.1亿美元。
近期,RLAB氧舱企业创新性推出了碳纤维氧舱“大方舰”,在1.9个大气压的基础上迭代了轻量材料,使得新款成品比传统设备轻50%左右,承压性能更好,这也是其迅速获得欧盟CE、EMC等权威认证的重要原因。
不仅如此,得益于首台复合光舱、电动冷冻舱、间歇性高低氧的研制,RLAB成为了国内首个做黑科技设备全链条的企业。其负责人表示:“有些养生中心、高端商务会所选择采购全套设备,为用户提供多样化的服务。”
总的来说,在这一新兴市场,创新与规范,如同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高压氧疗技术的突破为更多有需之士提供了有效的选择。同时,这个行业也需要一个规范化、标准化的市场制度,不仅有利于提升我国科技的竞争力,也利好众多人群。
奇点时刻来临,全民有望共享技术红利
中国首张干细胞《药品生产许可证》的核发、6家外资企业的入驻、三甲医院设立门诊,都是干细胞领域的一次突破与飞跃。以后,这样的时刻还会有很多。
人口学家塞缪尔·普雷斯顿提出的观点——“延长人类健康生命的最大动力来自于生物技术的持续创新与进步”。如今,这一观点正在得到现实支持。
生命科学领域技术奇点的来临,也为全民打开了通往青春健康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