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西宁12月20日电(记者甘海琼)记者从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近两年来,按照青海湖国家公园创建期总体规划提出的建设“国际湖泊湿地型国家公园建设样板区、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示范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区”的发展目标,青海湖景区管理局以“自然教育+生态研学+文化旅游”的生态旅游模式促进生态景区的转型提升。同时,通过联农带农,环湖2万余名群众直接或间接受益。
据介绍,按照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一芯一环多带”的发展战略,对标“景区一体化、管理一体化、建设一体化、运营一体化”目标,青海湖景区管理局指导青海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实施景区旅游设施提质改造,全面升级景区交通、服务设施、旅游厕所、生态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全面推进“国家级青海湖生态旅游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青海湖旅游大道”倒淌河至二郎剑段按期建成通车,为全面构建“快进慢游”的交通服务体系夯实了基础。同时,打造智慧化监测平台,推出“一部手机游青海湖”,实现数字化营销和管理。
同时,以“自然教育+生态研学+文化旅游”的生态旅游模式,打造了大型沉浸式巡游演出剧目《梦回青海湖》,新增了“中国第一代鱼雷试验基地纪念馆”“青藏高原野生动植物标本科普馆”“青海非遗文化展览馆”等场馆设施,通过自然教育场馆和基地建设、青海湖生态知识进校园、设立“生态学校”等,形成自然教育课程和生态旅游系列产品,充分展示生态文明、民俗文化、红色文化教育,积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景区,为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和新动力。
联农带农方面,优先支持环湖乡镇乡村合作社产业发展、家庭牧场等建设项目;实施电炕惠民、无垃圾社区等项目,1200户环湖群众享受到绿色能源带来的新的生活方式。助力地方产业发展,12个已批复建设的观景点以“公司+合作社+群众参与”模式经营,制定利益分配机制,创造了就业岗位,发挥了经济效益,拓宽了增收渠道,共享发展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