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肺结节背后的“真相”

大河网 2024-12-20 19:11:36

随着CT检查的普及,肺结节逐渐成为大众体检报告中的“高频词”。肺结节的本质是什么?大众应当如何看待?近日,本报记者专访民盟中央卫生与健康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邵康,为大众揭示肺部结节的“真相”。

为什么叫“肺结节”?

事实上,肺结节不是具体的疾病名称,而是一种形态学或影像学的描述。

“可以把肺结节理解为长在肺部的‘肉疙瘩’。之所以称它为‘肺结节’,是因为医生暂时无法确定它的具体性质。”邵康解释,如果已经明确,就会给出具体诊断,比如良性的“错构瘤”或“硬化性肺泡细胞瘤”等。

在常规体检中,肺结节的发现率不低。邵康指出,平时接受胸部CT检查的普通人群里,大约20%至40%的人会被检出肺结节,但其中90%以上的结节都是良性的。

临床一般认为,肺结节的检出率与年龄有密切关系,年龄越大,肺结节的检出率也越大,50岁及以上的人群中,肺结节的检出率甚至高达50%以上。

而近年,20岁左右人群的肺结节检出率也在不断走高,“现在每周我出诊都能碰上好几例。”邵康透露。

不断“年轻化”的肺结节从何而来?邵康指出,“肺部结节不是一两天形成的,它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过程。空气污染(如雾霾、甲醛等)、吸烟、炒菜油烟、石材释放的氡气等常见的环境因素都是诱因。”

长期暴露于这些环境中,尤其是矿工、长期接触粉尘、石棉等职业人群,以及(曾)患有肺炎、慢性肺病(如慢阻肺、肺结核)的人,都是肺结节的高发人群。对于这部分人群来说,不论当下是否检出肺结节,都应当重点关注肺部健康。

让“无声无息”的肺结节变得“安全”

很多人会把肺结节等同于肺癌,但实际上,临床上将肺结节分成“一过性肺结节”和“持续性肺结节”两类,类别不同,二者的处理方法也截然不同。

“一过性的肺结节大多由炎症引起,表现为‘过一段时间就消失了’,这类结节不需要过度担忧,只需定期复查,观察其是否消失或变化。而持续性肺结节则是在多次影像学检查中持续存在,这类结节通常需要结合影像学特征做进一步判断。”邵康表示。

对于持续性肺结节,8毫米被认为是一个关键的“分水岭”。当结节小于5毫米时,半年或一年复查一次即可;如果结节大小在6—8毫米之间,则建议在半年内复查;而当结节超过8毫米时,就应该在3个月内进行复查。此外,对于形态上表现出恶性特征的结节,需要尽早手术或进一步检查明确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邵康强调:“对于大多数良性结节,最好的关注就是‘不关注’,患者完全可以释然。尤其是面对微小结节(5毫米以下),只要保持定期复查,结节没有变化,就是安全的。”

反之,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还会加快肺结节的发展进程。“有些女性往往心思过于细腻、责任心过强,容易带来过度焦虑、压抑、紧张,甚至情绪低落和抑郁的状态,这样的负面情绪会影响免疫系统,导致结节的产生或加速已有结节的生长,这也是为什么肺结节在女性中高发的原因之一。”邵康说,现实生活中那些性格开朗,看上去没心没肺、大大咧咧的人,反倒少有肺部问题。

“肺结节通常是‘无声无息’的,本身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表现,所以千万不要认为自己没有任何症状,就意味着肺部不会长结节或得肺癌。”邵康分享,慢跑、游泳、骑车、散步等有氧运动不仅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手段,也是预防肺结节的好方法。(完)(《中国新闻》报作者刘益伶报道)

0 阅读:6
大河网

大河网

河南省首家重点新闻网站,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作者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