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康养结合”,《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发展的三河方案》发布

新京报 2024-12-20 22:27:10

登记注册养老机构10家,设置养老床位1.3万余张,引领带动养老企业快速发展……12月20日,在“养老协同先行·推动区域一体化”京津冀养老协同发展研讨会上,《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发展的三河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发布。《方案》提到,三河在实践中已探索出独具特色的“医养康养结合”的养老模式,以多元化养老为老年人提供更为优质、丰富且个性化的养老生活体验,为全国贡献了“京津冀养老方案”,有效承接了首都养老功能疏解。

探索出特色“医养康养结合”模式,疏解北京养老压力

民政职业大学老年福祉学院院长屠其雷在发布《方案》时,通过四个方面介绍了“三河方案”,三河康养产业服务京津、站位协同,创造了国内领先的“医养康养结合”模式,目前,全市登记注册养老机构10家,其中公办3家、民营7家,设置养老床位13658张,人均拥有机构养老床位数位列全省第一。其中,在6252位入住老人中,京籍老人达4973人,为疏解北京地区的养老压力做出了突出贡献。

《方案》提到,在养老行业中,三河市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是龙头民营企业,是国内单体规模最大的全程化持续照护养老机构,探索出了独具特色的“医养康养结合”的养老服务——“燕达模式”,被国家卫生健康委评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机构”。也是在“燕达模式”引领带动下,方舟养老服务中心臻园健康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等民营康养企业快速发展,满足了各种类型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在养老照料、医疗护理的结合下,三河构建了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一体化的体系,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使老年人能够在熟悉的环境中享受全方位、持续性的健康养老服务。屠其雷介绍,各机构养护部配置了护士站,配备保健医师,提供上门健康保健服务;园区内配备综合门诊,解决基本医疗需求,在出现重大疾病时,直接送入共建医院赢取黄金救治时间;医院提供专业救治和预防、回访服务……实现了“日常保健专人上门、小病慢病专人管理以及急危重症专人负责”的医疗保障。

其中,为让医疗打牢医养结合基础,三河与北京朝阳医院、天坛医院、北京中医医院、北京协和医院等权威三甲医院深入合作,引进北京先进的医疗资源,实现医养无缝对接与深度融合,为老年人的健康福祉开辟了全新路径。

从“以疾病为中心”到“以健康为中心”

健康的全过程管理需要提前介入,屠其雷介绍,通过为入住人员提供合理饮食、有序作息、疫病预防、慢病管理以及疾病诊治的工作,让“以疾病为中心”的被动服务变成“以健康为中心”的主动服务。同时为保证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在三河的养老服务中,还根据老年人自身特长和爱好,组织各种社团,让老年人相互帮扶,共同参与,促进老年人实现自我价值,真正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为提升社区养老能力,《方案》提到,机构养老将先进经验向社区输出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有效措施。其中,实现了社区日间照料服务站全覆盖,服务站全部依托域内养老机构运营;自建“小德”日间照料服务网络系统,为老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浴、康复理疗、月托、短托等多项服务。全面解决社区居家老人多元化的养老需求。“社区居家养老是我们将来发展的重点中的重点。”屠其雷说。

建立完善京津冀服务协同机制,推动京津冀在政策、项目、人才、医养、区域以及行业的协同,为健全完善全面适应老龄化社会的养老服务体系,《关于进一步深化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在今年印发,被称为“六加一”七个协同。

“我们展望未来,三河要交出什么样的、更满意的答卷?有一些工作我们已经做在了前面。”屠其雷介绍,2023年民政职业大学联合燕郊高新技术开发区、国投健康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了“京冀康养市域产教联合体”,联合通用技术集团健康养老产业有限公司和中国人民大学成立了全国养老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推进包括三河市的京津冀养老领域产教协同发展。在一些经典案例中,包括利用科技企业助力打造“智慧康养三河模式”;如何将产业合作与人才培养系统发展,打造人才产业基地。“这个人才产业基地是要落地的,它注重人才培养、产业扶持和政策推动。”屠其雷表示,围绕“七个协同”,三河将以标准引领、资源支持、健康为枢纽、融合为动能,贡献“大城小市”养老协同的“三河方案”。

新京报记者刘洋

0 阅读:6
新京报

新京报

新京报2003年11月11日创刊,是集“报、刊、网、端、微、屏”传播于一体、媒体融合转型下的现代综合性主流传媒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