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武灵王因废长立幼,引发沙丘之乱,最终被儿子活活给饿死,可以说是自己“慈父多败儿”的结果,人家疼儿子顶多是败家,他败的可是整个赵国的希望。 赵武灵王,名雍,是战国时期赵国的第六代君主。王立群教授在《百家讲坛》中对赵武灵王的评价主要集中在他的改革精神和政治失误两个方面。 [玫瑰]改革精神:他在位期间,赵国面临着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困境。为了使赵国强大,赵武灵王推行了“胡服骑射”的改革。他不顾传统观念的束缚,倡导赵国臣民改穿胡人的服装,学习胡人骑马射箭的作战方式,这一举措大大提高了赵国军队的战斗力。在他的治理下,赵国拓展了疆土,灭掉了中山国,还向北方开拓了大片领土。 [玫瑰]政治失误:赵武灵王在晚年在继承人的选择上出现重大失误,先废太子赵章,立幼子赵何为王(即赵惠文王),后又想将赵国一分为二,分别让赵章和赵何统治,结果引发了沙丘之乱。最终,赵武灵王被围困在沙丘宫3个多月,活活饿死。他的一念之差,同时也中止了赵国的崛起之路。 赵武灵王是一位极具魄力和创新精神的君主,他的改革不仅对赵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对中华民族的融合也起了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