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回应:
已完成交付
该案件正在司法程序中 针对上述投诉,沃尔玛中国方面回应南都·湾财社记者称:“山姆重视和保护会员的合法权益,我们已完成相关订单的商品交付。目前该案件正在司法程序中,我们不便透露更多细节。我们一直在相关政府部门的协调下,与该顾客进行了积极沟通,我们也会支持和配合该顾客通过合法的司法渠道妥善解决问题。” 在回应中,沃尔玛中国并未就员工身份及监管漏洞等问题作出解释。杨先生及其他投诉人则认为,他们在整个交易过程中一直与张某进行沟通,且对方均使用山姆的官方银行账号和渠道。山姆方面在明知张某已离职的情况下,却未及时切断其相关权限或向消费者发出警示,这导致了后续一系列问题的发生。 此外,杨先生还指出,山姆在《大单购物协议》中约定对授权人员身份无审核义务,这导致了货物被冒领的情况屡屡发生。杨先生认为,这一条款涉嫌免除企业责任、加重消费者义务,违反了《民法典》的相关规定。
律师观点:
山姆或需承担表见代理责任 针对上述事件,南都·湾财社记者采访了北京市中友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夏孙明律师及上海隽宜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门负责人任俣律师,两位专业人士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法律剖析。 夏孙明律师指出,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二条之规定,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仍然实施代理行为,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代理行为有效。在本案中,张某作为山姆员工,无论其在职还是离职,其履职行为并不需要签订合同、加盖公章。而当事人杨先生基于交易习惯,直接对公转账,属于基于相对方山姆的合理信赖。 任俣律师也表示,如果张某离职后仍以山姆名义签订合同,甚至在职员工协助其操作,那么消费者确实可能误以为他仍是员工。这种情况下,山姆可能需承担法律责任。根据《民法典》,若消费者能证明张某有“山姆员工”的明显标识(如工牌、对公账户收款等),且山姆未及时公示其离职信息,未及时切断离职员工与在职员工的关联权限,或管理存在其他漏洞,法院可能认定构成“表见代理”,即山姆需为张某的行为买单。 那么,在此事件中,山姆是否构成根本违约?夏孙明律师认为,山姆是否根本性违约,取决于其是否履行了基于550万元货物的合同义务。如果当事人杨先生否认收到货物,山姆也需要提供履行义务的提货单、快递单或者其他证据来证明其履约完毕。否则,有根本违约的嫌疑。如果司法机关最终认定山姆并未履行合同义务,属于根本性违约,当然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三条关于预收款的规定,需要承担两个法定义务:一是履行约定或退回预付款;二是承担预付款的利息以及消费者必须支付的合理费用。 律师:山姆协议中免除审核义务属于霸王条款 关于“山姆协议中免除审核义务”的格式条款的效力问题,任俣律师表示,该条款效力很可能无效。《民法典》规定,企业不能通过格式条款单方免除自身责任。山姆作为管理方,若放任员工冒领货物却让消费者自担风险,消费者可起诉要求条款作废。 夏孙明律师补充道,山姆《大单购物协议》中的冒领免责规定,减轻了山姆自身的履约责任,增加了消费者的履约成本、注意义务和被盗风险。且该条款未经消费者协商一致,也未向消费者宣读提示,违反了《民法典》第四百九十六条关于格式条款的规定,属于典型的霸王条款。 两位律师均表示,消费者在遭遇此类事件时,应注意保留证据、多渠道维权。具体来说,消费者可以保存转账记录、聊天记录、合同等关键证据,并通过协商、投诉、诉讼等多种途径维护自身权益。夏孙明律师建议,消费者可以向12315投诉、联系消协等渠道进行维权。如果协商无果,可以凭证据向法院起诉,主张《民法典》违约责任,要求全额退款。对于小额诉讼程序,可以快速解决纠纷。 任俣律师也强调,消费者可以选择通过刑事途径追讨损失,但也可以选择直接起诉山姆要求民事赔偿。如果张某被认定诈骗或侵占,山姆若存在管理过错(如默许冒领),仍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来源 南方都市报 编辑 郑哲豪 审核 蒋波 钟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