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姥姥应燃藜图,身家力压荣国府,林黛玉却为何说他是母蝗虫?

绿野萍踪文化行 2025-03-27 14:33:16

《红楼梦》说刘姥姥是村姥姥,读者也这么看。姥姥确实是从乡下来的,两进荣国府也闹了很多笑话,实在是够土气的。但是,这个“刘姥姥”却来历不凡,他的身家简直可以压倒荣国府所有人等。

那么,刘姥姥究竟是什么人,为何有如此之高的身份,王熙凤为何接济,林黛玉又为何说他是“母蝗虫”?

《石头记》都是刘姥姥“说”

《石头记》开篇写了个甄士隐,又写了个贾雨村,意思是以假语说真事。假语,不是真假的假,而是假借的假,假借一个故事和故事中的人物隐写大明真事,甄,明也。因此,石涛与八大山人说:“我未学下笔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亦可使闺阁昭传,以悦世人之目,破人愁闷,不亦宜乎?故曰‘贾雨村’云云。”

贾雨村出场时,石涛他们又批道:“雨村者,村言粗语也。言以村粗之言演出一段假话也。”贾雨村就是“村言粗语”。那么,这些村言粗语出自书中哪个人物之口呢?无疑,就是来自乡村的刘姥姥。所以,“村姥姥”便是照应“贾雨村”的。

那么,贾雨村之“村言粗语”又是什么意思,竟然以刘姥姥来说石头假语呢?

“贾雨村”这三个字已做解读,不止“假语存焉”这一个谐音,比如谐音“甲禺存”,就隐写了时隔三百年的朱明甲申年(1344年、1644年),是“又向荒唐演大荒”的一个“荒唐”事。禺,是一种长尾猿猴,申肖猴,甲禺存便是“甲申存”。当然,也可以谐音为“甲鱼村”。

村,又作“邨”,以书中所指的“拆字法”拆开是“屯邑”,又以“真事隐”之谐音法而谐音为“豚邑”,豚即朱(猪),豚邑指的就是大明都城。所以,刘姥姥来自大明都城,讲的都是大明家事。

粗,“米且”,“且”即“祖”,“米”字八头,“粗”暗指大明太祖 。言,谐音书中的演、炎、燕、盐,落脚于“燕”,指的是燕王,也就是永乐皇帝。归结于“炎”,隐写大明归宿——南明永历帝亡于刘姥姥所言之“雪下抽柴”。

雪下抽柴,讲的是康熙元年四月二十五日,吴三桂以弓弦缢杀朱由榔于“葫芦庙”,然后以柴薪之火焚化。康熙属马,因而,在刘姥姥讲村粗故事时,“南院马棚”走水。

刘姥姥之“村粗”之言竟然如此厉害,竟然是“归结红楼梦”之人,其身份岂不是力压荣国府?

除了这个“村粗”故事外,我还举一句村姥姥的村言粗语:“花儿结了个大倭瓜”。花,即林黛玉说的“草化”,寓意大明朱姓出自邾国曹姓。儿,也是隐写的邾国,却是小邾国。小邾国封地在郳,因而以“兒”为姓,后来,“添作立人”而为“倪”姓,醉金刚倪二便是此喻。

倭瓜即南瓜,瓜,本作“苽”,即蒋瓜,隐写的是蒋州,也就是南京。南瓜因而隐写了大明金陵都城,又隐写的是南明,大明自洪武三年(1370年)封建诸子,就陷入“分瓜”的历史,南明时期更是分瓜大火并。因此,中秋节凹晶馆联句中就有“分瓜笑绿媛”这一句。

洪武三年是农历庚戌年,属狗,所以,刘姥姥的女婿名叫王狗儿,自永乐皇帝后,无论大明皇帝还是藩王都是“狗儿”。“狗儿”还有更深的隐喻,写的是“癞头和尚”家史,这里点到为止,不再多言了。

“燃藜图”隐写刘姥姥

姥姥姓刘,拆开是“卯金刀”,这就是宁国府上房挂着的“燃藜图”中的金卯之子。“燃藜图”的故事出自《烈女传》,女,便是书中的闺阁女子,实写的是大明皇帝。这一点,我已经讲过多次,不再重复。烈,即秦可卿托梦凤姐所说的“烈火烹油”的“烈”,葫芦庙炸供之烈火烹油的 “烈”,既隐写“烈庙(崇祯)”,又隐写刘姥姥“雪下抽柴”的故事。

“燃藜图”大致讲的是西汉刘向夜间苦读,太乙精燃藜探望,赠予一部《洪范五书》。太乙即皇帝,《红楼梦》谐音为“太医”,张太医、胡太医等等太医都是皇帝。这是石涛他们借“燃藜图”以隐伏“太医”的一大原因,另外一个原因则引《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中的一则记载,隐写大明太祖以及大明。

洪武二十年二月二十三日,“《御注书洪范》成。上尝命儒臣书《洪范》,揭于御座之右,朝夕观览,因自为注,至是成。”

朱元璋为何如此重视《洪范》呢?太祖曾对刘三吾说:“朕观洪范一篇,帝王为治之道也,所以叙彝伦,立皇极,保万民,叙四时,成百榖,本于天道而验于人事。”原来,朱元璋把《洪范》当做帝王为治之道。因此,宁国府“上房”便指的是大明皇宫。

《红楼梦》中人物极多,但原著前八十回中只有一个实写的刘氏,也就是刘姥姥。所以,应“燃藜图”金卯之子者,就是这个“村姥姥”。

金,指的是金陵,也指的是朱元璋祖籍,《朱氏世德碑》说:“本宗朱氏,出自金陵句容朱家巷……元初籍淘金户”。所以,“金陵”并不是全部实写的大明都城,还要分开读为金、陵,此“陵”乃陵墓之陵,“金陵十二钗”其实隐写的是大明十二陵以及十一座靖江王陵(钗黛合一)。

卯肖兔,“兔”乃月中玉兔,隐写大明太祖与大明。刘姥姥便是书中唯一的“金卯”,他的身份就是大明太祖。

偶因济刘氏,刘姥姥真的救了巧姐吗?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王熙凤就接济了他。二进荣国府,就给王熙凤的女儿大姐儿取了个名字“巧姐”,刘姥姥却叫他巧哥儿。

巧姐的判词中有一句“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这是巧姐结局的寓意。因此,续书便续了巧姐得刘姥姥相救,嫁给了板儿,以村妇的形象纺绩。其实,这是续书作者的误解,巧姐的结局肯定不是这样的,以书中所示,巧姐绝不可能嫁给板儿。这件事,待讲到巧姐或者板儿时再说。

巧姐的这句判词,似乎是说王熙凤接济刘姥姥是偶然为之,对照书中故事,王熙凤两次接济了刘姥姥,此“偶然”不是不经意的“偶然”,而是两次,单为奇,双为偶。但是,此“偶”也不是说的次数,而是“禺人”,禺,就是猴,猴即大明。

因,是因缘的因,是“夤缘”的谐音。偶因,指的就是朱元璋注《洪范》这件事。太乙精授金卯之子以《洪范五书》,此“五书”隐写的是大明五德。济,渡也,也是指的洪武御注《洪范》,也就借用了“洪”,照应女娲“积芦灰以止淫水”以隐写大明太祖。

济,通“霁”,“止也”,《石头记》所言,大明实亡于二祖。“霁月难逢”,意思是大明已亡,再也没有了。

巧姐的判词不是说的刘姥姥日后要救巧姐,而是说的大明灭亡。《广韵》:“恩,隐也、私也”,隐即甄士隐,更是“淫”、“寅”的谐音,“虎兔相逢大梦归”就是隐写的大明遇虎(寅)而亡。“巧得遇恩人”,也是说的巧姐遇到了虎。

元妃省亲点戏,有一出《乞巧》,脂砚斋批道:“《长生殿》伏元妃之死”,巧姐其实也是元妃。也就是说,巧姐的结局与贾元春是一样的。巧姐究竟是如何结局的,他为何不会嫁给板儿,册页画中的“纺绩”是什么寓意,待讲到巧姐时再说。

不过,刘姥姥还有一个隐喻,那就是隐写了靖江王城的雪洞。这个洞名叫刘蟾洞,石涛三岁时就是从这个洞中逃生的。救石涛的是王府内官,也就是后来的喝涛。大概,靖江王对待这个内官很不错,此人知恩图报,在危难之时救了石涛。因此,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特地去了薛宝钗的住处,宝钗的房间就是“雪洞”。

石涛与八大山人就隐藏在书中,很多人物都有作者的身世。

“姥姥”是什么意思,刘姥姥为何是“母蝗虫”呢?

《石头记》中的“女”指的是大明,又指的是玄武大帝之化身朱棣,因此,“姥姥”二字其实是“老老”。其实,姥姥也作“老老”。

《说文解字》:“老,考也。七十曰老。”老、考二字属于“建类一首,同意相受”的转注字,本义相同,考、老二字互训。这个注解,就是《石头记》“姥”的寓意。《尔雅·释亲》:“父为考。”《释名》则说:“父死曰考。考,成也。”后来,引申为父辈以上的先祖,称祖考、曾祖考……云云。

刘姥姥故是“刘老老”,脂砚斋也是这样说的:“音老,出《谐声字笺》”,作者明确告诉读者,姥姥是用的谐声字,实写的是“老老”。

关于《谐声字笺》,有专家指出,这也是一条《红楼梦》成书于康熙年间的证据。《康熙字典》始编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编成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八大山人卒于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石涛卒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石涛最后一次批书就是在去世这一年的夏天,也就是“丁亥夏”。《石头记》的作者是无法见到《康熙字典》的,所以,我的解读涉及到训诂的,从来就没有引用过《康熙字典》。

但是,《石头记》中的训诂并非只出自《谐声字笺》,这笔批注的言外之意,就是提醒读者不要把“刘姥姥”误读为村姥姥,要以“风月宝鉴”的眼法来读这个人物。

《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记载,朱元璋崩于戊寅(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初十日,“寿七十一”。大明太祖生于天历元年(1328年)九月十八日,未满七十,古人虚两岁,故是七十一岁,但按照虚一岁,满六十九进七十的说法,朱元璋恰好是“老”。“父死曰考”,大明从此有了“祖考”。

朱元璋以阗宝玉制一玺一圭,此圭就是朱元璋的象征,大明传位信物,《水浒传》引《周礼·春官》之说,说是“信圭”,故有洪信、黄信这两个虚构的人物。《石头记》则在张太乙论病细穷源时,说到了“月信”,指的就是大明皇帝,又以“信”隐写信王,也就是崇祯。

《皇明祖训》说,皇帝捧此圭接见来朝的藩王,藩王无论辈分多高,“见此圭如见祖考”,都要行大礼。

所以,“老”指的是大明祖考,也就是朱元璋。又为何是“老老”而不写成“刘姥”呢?这当然是要借用民间对外祖母的称呼了,而“老老”则是隐写的大明二祖。“考,成也”,所以,刘姥姥的女儿嫁给了王城的儿子王狗儿,而此时,“王成新亡”,也就是“考”了。

姥姥是外祖母,外,就与“壬午除夕”有关了——这件事,咱们今后再讲。其实,贾母也是林黛玉的“姥姥”,林黛玉说刘姥姥是“母蝗虫”,捎带了贾母。贾母的身家是不是力压宁荣二府呢?那么,“母蝗虫”是什么意思呢?

《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记载:“岁甲申,上年十七,值四方旱蝗民饥,疾疠大起,四月六日乙丑,仁祖崩。九日戊辰,皇长兄薨。二十二日辛巳,太后崩。”朱家在这一年连遭三“老”,其中就包括了石涛的一世祖,也就是书中“兴隆街的大爷”之一朱兴隆。

朱家遭此三荒(荒,凶年也),原因是旱灾与蝗灾,这就是“母蝗虫”的出典之处。而这段记载,就是大荒山的来历,更是“又向荒唐演大荒”的大明第一“荒”。三百年后的甲申,崇祯十七年,大明灭亡。所以,贾雨村其一谐音是“甲禺存”。

蝗虫,其实是大明皇帝的隐写。虫,邾邑,是邾国的城邑,自《三国志通俗演义》后,四大名著的“虎”就是指的大明,虎为大虫,“虎兔相逢大梦归”,直接地说是大明大梦归。

刘姥姥是“母蝗虫”,他与史太君一样,都是大明祖考。刘姥姥二进荣国府,也就隐写了大明二都,隐射的就是大明二祖。

刘姥姥的身家如此之高,力压荣国府。那么,为何书中把这个祖考写得有些不堪,活脱的一个“村姥姥”呢?这其中的原因,咱们今后再讲。

0 阅读:13
绿野萍踪文化行

绿野萍踪文化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