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军舰已经穿过了台湾海峡,中国的警告是无效了。德国借这个时候,背靠北约,先是跑去日本和日本的军舰进行演练,然后穿越台湾海峡,对中国进行了一番挑衅。作为北约的成员国,德国这22年来的首次穿越台湾海峡,引来了巨大的关注,美国等西方媒体都着重对这个新闻进行了报道,对德国的行为表示“赞叹”。
经过台湾海峡后,德国军舰暂时还不会离开,而是继续在西太活动,准备去菲律宾,在菲律宾停留一段时间,为声援菲律宾。而菲律宾企图染指中国在南海的岛礁,在南海企图制造热点事件,吸引全球的目光,企图依靠国际社会的压力干扰我们的决策。德国在这个时候选择去菲律宾,不用多说,还是瞄准中国来的。德国企图通过参与东海和南海热点地区的热点事件,提升自己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
但是,在这些事中,中国稳定发挥,保持了相当的战略定力,没有计较这一时半会儿的脸面问题。目前北约企图入亚洲,美国在亚洲的部署也更多,中国需要面对更多的事情。作为北约成员国的德国,其行为也是北约接下来行动的一个体现,北约的真实目的暴露:企图通过更多参与西太亚洲的事务,在亚洲进行扩张,针对的目标嘛,那自然就是中国了。
“自由航行”越来越多,中国面对的压力很大加拿大海军“蒙特利尔”号护卫舰与美国军舰联合行动,是近年来加拿大军舰首次单独与美军协同行动穿越台湾海峡,表明加拿大在跟随美国的亚太战略,试图展现其在印太地区的军事存在和政治立场。加拿大政府官方解释称,此次行动是为了“维护国际法和自由航行的权利”,但这只是个借口,台湾海峡是中国的专属经济区,外国军舰未经允许穿越是对中国主权的侵犯。
美国作为全球军事强国和所谓的“自由航行”倡导者,在台湾海峡的行动频率不断增加,多次穿越台湾海峡,以展示其对“开放、自由的印太地区”的承诺,宣称其军事行动是为了维护国际水域的自由航行权,强调台湾海峡属于国际海域。美国的这种频繁穿越行动,更多的是为了向中国传递一种信号,即美国不认可中国对台湾海峡的主权声索,并将继续通过军事手段确保其在亚太地区的主导地位。
现在,德国也加入了穿越台湾海峡的行列,一改在军事和安全事务上保持相对克制,在美国的推动下,德国逐渐加强了在印太地区的存在。德国的军舰行动标志着欧洲国家在亚太事务中的参与度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在台湾,欧洲国家正在从过去的经济合作和外交支持,逐渐转向更直接的军事参与。
除了加拿大和德国之外,英国也曾拟定了一项穿越台湾海峡的军事行动方案。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经过深思熟虑和全面评估,由于担心此举可能会引发地区紧张局势,进而导致一系列不可预测且严重的后果,英国最终决定搁置这一计划。英国作为北约的重要成员国之一,且与美国保持着长期而紧密的合作关系。此次计划背后,显然有着与美国深度战略合作的意图。在当前的国际格局下,欧洲国家在亚太地区逐渐增加影响力已成为一个显著的趋势。
对于这些行为,中国都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加拿大、美国、德国,在台湾海峡滋扰搅局,释放错误信号,严重危害台海和平稳定,而且他们还带着很多的媒体记者,每次穿行都要炒作一番,刷一波存在感,明知道中国不可能在这种情形下贸然动手。实际上,这种事情基本都只能抗议,中国军舰出现在美国海域,从日本附近的海峡通过,轰-6从阿拉斯加上空飞过,也都是遭受了抗议,但是并没有实际的直接碰撞。
北约真实目的暴露,中国稳定发挥北约国家在东海、南海和台湾海峡等敏感区域频繁进行所谓的“自由航行”行动,真实目的显然不仅是宣示航行自由,而是为了在亚太地区对中国形成战略遏制,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成员国在亚洲的军事活动增加,反映了西方国家对中国崛起的深刻担忧和敌视,不仅希望通过军事存在来遏制中国在全球事务中的影响力,还试图搅乱中国周边的安全环境。然而,中国在面对这些挑衅时,始终保持了战略定力,采取了多种灵活有效的应对措施,既确保了地区和平稳定,也展示了中国的主权和实力。
北约,尤其是美国,频繁进入亚太的根本目的之一,是遏制中国的崛起。中国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军事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美国及其盟国担心,中国的崛起将挑战其长期主导的国际秩序,特别是在亚太地区。美国的“印太战略”就是为遏制中国量身定制的,试图通过在东海、南海和台湾海峡的军事行动,将中国的海上力量限制在第一岛链以内,防止其在太平洋和更广泛的全球范围内扩大影响。
北约国家,尤其是美国,一直强调“自由航行”是基于维护现行国际秩序的原则。然而,这种自由航行行动更多的是借口,他们的真正目的是通过军事存在来继续维持美国及西方在全球事务中的霸权地位。美国及其盟国认为,中国在南海、东海及台湾海峡的主权主张和军事存在构成了对这一国际秩序的挑战,因此通过军事力量来宣示他们对所谓“国际规则”的主导地位。
北约国家频繁进入亚太,还有一个重要目的是向其亚太盟友,包括日本、韩国、菲律宾和澳大利亚,展示其在地区安全上的承诺。通过在东海、南海和台湾海峡的军事行动,美国及其北约盟国试图强化对亚太盟国的支持,以应对中国日益增强的军事实力,也增强了北约在印太地区的军事存在,使其在未来的战略博弈中能够拥有更大的发言权。
南海和台湾海峡不仅是重要的地缘热点,还扮演着全球重要海上战略通道的角色,全球近三分之一的航运贸易通过南海,北约国家通过“自由航行”行动,试图掌控这些重要的国际海上通道,并限制中国对这些通道的影响力。
中国稳定发挥,巧妙应对面对北约国家,尤其是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频繁军事行动,中国一方面展示了坚定的战略定力,另一方面采取了灵活多样的应对措施,既维护了国家主权,又确保了地区的稳定。
中国始终通过外交渠道和国际场合,对美国和北约“自由航行”的借口加以驳斥,这些行为对中国的主权和安全利益事重大的挑战,一再强调,台湾海峡和南海的部分水域是中国的内水和专属经济区,外国军舰未经允许的穿越是对中国主权的直接挑战。不仅向北约国家传递了明确的警告,还通过媒体、国际会议等平台,揭露这些国家借“自由航行”之名行霸权之实的意图,争取国际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在北约国家的军舰、战机进入东海、南海及台湾海峡时,中国始终保持高度警惕,派遣军舰、战机进行全程跟踪、监视,并在必要时进行警告和驱逐。通过这种战备常态化,中国展示了自己的军事能力和应对准备,表明中国不会对任何挑衅行为坐视不管。同时,中国也在避免冲突升级方面表现出了高度的克制和灵活性,确保不让局势进一步恶化。
中国不仅在面对挑衅时保持常态化的军事反应,还通过加强与友好国家的军事合作,展示了对外来威胁的坚决应对,与俄罗斯联合举行了“大洋-24”军事演习,在军事层面展示了中俄两国的合作与团结,也向西方国家发出了强烈的信号:面对北约国家和美国在亚太的扩展行动,中国不会孤立无援,俄罗斯在关键时刻也是一个重要的战略伙伴。
此外,中国持续加强其军事力量,尤其是海军力量的现代化建设。近年来,中国海军的驱逐舰、航母等先进舰艇相继下水,综合作战能力大幅提升。
中国认识到,单凭军事对抗并不足以有效应对北约国家的挑衅,因此积极推进与亚太地区国家的合作,通过经济、外交手段来增强地区合作,减少这些国家对美国及北约的依赖,通过加强与东盟国家、日本、韩国等区域经济体的合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增加彼此的利益交融。有助于减少美国及北约国家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使得他们的军事行动不会轻易获得广泛的支持。
尽管北约国家和美国的挑衅行为日益频繁,但中国始终保持了高度的战略克制。在面对外国军舰穿越台湾海峡等敏感事件时,中国没有直接进行武力对抗,而是采取了灵活的外交、军事应对措施。这种克制不仅是为了避免直接的军事冲突,也是为了维护亚太地区的整体稳定。
与此同时,中国也在开发一系列有效的反制手段。例如,在经济领域,中国可以通过贸易和投资政策,对那些频繁参与挑衅行动的国家进行经济上的制衡;在外交领域,中国也可以通过加强与俄罗斯等其他大国的合作,形成更为广泛的国际支持,孤立那些对中国采取敌对行动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