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代的齐国丞相晏婴其实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疑似穿越者

鸿鹄之志从国始 2024-05-25 07:07:33

齐国是春秋时代率先称霸的诸侯国,可齐桓公死后齐国霸业中衰。此后诸侯争霸格局逐渐演变成为晋楚争雄,而齐国则蜕变成次于晋、楚两大霸主的次级强国。公元前547年齐景公即位后又把恢复齐国霸业重新提上议事日程。当初齐桓公称霸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贤臣管仲辅佐,而齐景公复霸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贤臣晏婴的辅佐。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把晏婴和管仲放在一个篇章《管晏列传》。

当我读到有关晏婴的史料时总怀疑此人是个穿越者,因为他的思想领先于他所身处的时代几千年,而且还精准预言了自己身后一百多年的田氏代齐这一历史事件。晏婴刚当相国时齐景公想要为他更换住宅。齐景公给出的理由是:“你的住宅靠近集市低洼狭小、喧闹扬尘不适合居住”。晏婴推辞说:“君主的先臣就住在这里。臣不足以继承先臣的业绩。这对臣已经过分了。况且小人靠近市场早晚能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哪敢麻烦邻里迁居为我建房?”

齐景公闻言就问:“您靠近市场了解物品的贵贱吗?”晏婴说:“既然以它为利岂敢不知道呢?”景公问:“什么东西卖得贵?什么东西卖得贱?”齐景公刑名繁多苛严。那时市场上有人出售为那些受刑被砍去双脚的人制作的假肢。晏婴回答说:“为受过刖刑的人制作的假肢卖得贵,普通人穿的鞋卖得便宜”。晏婴这一句话让齐景公减省了刑罚。齐景公还通过晏婴了解到民生疾苦从而更好地治理齐国。

一天晏婴正准备吃饭时齐景公派使臣来找他商量事情。晏婴得知使臣还没吃饭就把自己的饭分了一半给他。结果两个人都没吃饱。从这个细节可以推断晏婴应当是一个比较节俭的人。换成别的宰相碰上家里来客人赶紧添一副碗筷的事。谁家不是山珍海味应有尽有啊!何况这位客人还是君王的使臣。晏婴倒好——家里一点多余的粮食都没。一来客人将就着把自己的饭菜分人家一半。知道的是齐国宰相晏婴,不知道的大概以为是丐帮帮主吧。

使臣回去将此事告诉了齐景公。齐景公很是吃惊地说道:“相国家怎么穷成这样?我今日才知此事。这是我的过错”。齐景公赶紧派人给晏婴送去一千两黄金和一千担粮食。晏婴断然拒绝。齐景公见晏婴不收也来了倔脾气——不断派人上门催晏婴接收黄金和粮食。接连派去三批人全都被晏婴拒绝了。过了几天晏婴上朝时齐景公一看晏婴的马车说道:“相国的车为何如此破旧?让他国知晓必定轻视我齐国。我马上派人给你送一辆新车”。

晏婴下朝回家看见门口停放着一辆新车知道是景公送来的就吩咐仆人小心看护。第二天一早晏婴派人将车送回并亲自向景公道谢。景公见晏婴把车送回不高兴了。晏婴见景公不高兴就说:“您让我管理百官。如果您乘坐华美的车子,我也乘坐华美的车子,百官也都跟着学。这就是吏治腐败的开端”。齐景公还真有牛脾气——送金子、送粮食、送马车都被拒绝了,他还不死心。这次景公放了一大招:送女儿。

话说有一天齐景公去晏家赴宴。晏婴带着自己的妻子出来拜见。酒酣耳热之际景公悄悄对晏婴说:“您的夫人年华已老容貌丑陋。寡人有个女儿年少娇美,不如赐予相国为妾”。晏婴回答道:“贱内虽然现在又老又丑,但当初她嫁给我时也是年轻又娇美的。人本来就是会慢慢变老的。我接受了这种变化。您虽有恩赐,难道可以使我一改初衷吗?”能娶公主为妻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现在王室愿意倒贴晏婴让公主给他做妾。

这事多少人一辈子想都别想,可晏婴居然给拒绝了。事实上他不仅拒绝了齐景公下嫁公主之举,而且此后终身未尝纳妾。实际上晏婴是中国历史有明确文字记载以来第一位只有妻子没有妾室的贵族子弟。其实晏婴的奇闻异事还有很多。最著名的莫过于小学课文中的《晏子使楚》。话说晏婴有次奉命出使楚国。楚王知道晏婴身材矮小就让人在都城的城门旁边开了个小洞让晏婴从小洞钻进去。

晏婴向楚国方面的接待人员说:“只有出使狗国才钻狗洞。你们先回去打听一下楚国到底是怎样一个国家再决定该让我走哪个门?”接待晏婴的楚国官员只好请他从大门进去。晏婴进入楚国王宫拜见时楚王故意问他:“齐国没人吗?”晏婴回答:“齐国都城临淄住满了人。人们把袖子举起来可以遮住太阳,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这怎么能说齐国没人呢?”

楚王接着问:“既如此怎么派了你这样的人出访呢?”晏婴故作为难道:“说实话吧怕惹大王生气;说假话吧又犯了欺骗大王的罪”。楚王说:“你只管实话实说。寡人绝不生气”。晏婴回答:“我们齐国的规矩是派精明能干的人出使上等国家,派愚蠢无能的人出使不成器的国家。我是使臣中最愚蠢最无能的人,所以就派我出使楚国来了”。碰了一鼻子灰的楚王和身边大臣商议:“晏子如此能言善辩。我想羞辱他该用什么办法?”

楚国君臣一番商议打算演一出戏。楚王在宫中设宴招待晏婴。席间楚国大臣故意绑着一个犯人从宴席前经过。楚王就问:“此人犯了什么罪?他是哪里人啊?”大臣们回答:“此人犯了偷窃罪。他是齐国人”。楚王故意问晏婴:“怎么齐国人擅长偷东西吗?”晏婴回答:“我听说柑橘生长在淮南又大又甜,可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莫非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善于偷东西吗?”

据说有一次晋国谋划攻打齐国。晋国为了探清齐国的形势便派大夫范昭出使齐国。齐景公以盛宴款待范昭。席间正值酒酣耳热均有几分醉意之时范昭借酒劲向齐景公说:“请您给我一杯酒喝吧!”景公回头告诉左右待臣道:“把酒倒在我的杯中给客人”。范昭接过侍臣递给的酒一饮而尽。一旁的晏婴把这一切看在眼中厉声命令侍臣:“快扔掉这个酒杯。为主公再换一个。”依照当时的礼节在酒席之上君臣应是各自用自己的酒杯。

范昭用景公的酒杯喝酒违反了这个礼节。这是对齐国国君的不敬。范昭是故意这样做的。他就是想试探对方的反应如何,但还是被晏婴给识破了。范昭回国后向晋平公报告说:“现在还不是攻打齐国的时候。我试探了一下齐国君臣的反应让晏婴识破了”。范昭认为齐国有晏婴这样的贤臣,所以当前去攻打齐国绝对没有胜利的把握。晋平公因而放弃了攻打齐国的打算。晏婴通过外交上的斗智使敌人放弃进攻的打算为后世留下了“折冲樽俎”这个典故。

后来孔子称赞晏婴的外交表现说:“不出樽俎之间,而折冲千里之外”。孔子如此赞扬晏婴,但晏婴对孔子的评价却是:德行高洁,但治国理念不适合当下。孔子三十五岁那年去了齐国做了高昭子的家臣,之后通过高昭子见到了齐景公。齐景公问孔子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臣子要像臣子,父亲要像父亲,儿子要像儿子”。与孔子交流颇为投机的齐景公想要把尼溪的田地封赐给孔子。

晏婴进言说:“这些儒者能言善辩不能用法度来规范;高傲自大自以为是,不能任用他们来教育百姓;崇尚丧礼尽情致哀,破费财产厚葬死人,不可将这形成习俗;四处游说乞求借贷,不可以此治理国家。自从圣君贤相相继去世周朝王室衰落以后礼乐残缺有很长时间了。如今孔子盛装打扮繁琐地规定尊卑上下的礼仪、举手投足的节度。连续几代不能穷尽其中的学问,从幼到老不能学完他的礼乐”。

晏婴据此得出一个结论用儒家这套来改造齐国的习俗不是引导小民的好办法。此后齐景公虽恭敬地接见孔子,但不再问有关礼的事。有一天齐景公挽留孔子说:“我不能做到按照季氏上卿的规格来待你”,于是就用介于鲁国季氏和孟氏之间的规格来接待孔子。齐国大夫企图谋害孔子。齐景公得知此事后就对孔子说:“我老了,不能用你了”。孔子在这种情况下当机立断离开齐国返回鲁国。

实际上晏婴对孔子及其创立的儒家学派并非完全排斥。他曾极力称赞孔子德行的高尚伟大。儒家的“仁政爱民”学说也是晏婴施政的中心内容。每当遇有灾荒之时国家不发粮救灾,那么晏婴就将自家的粮食分给灾民救急,然后又主动劝谏君主赈灾,因此晏婴深得齐国百姓爱戴。另一方面晏婴始终坚定认为儒家的礼仪制度不适合于春秋战国大争之世。治国理政不该是用繁文缛节去划分上下尊卑去禁锢牢笼人们的思想。

晏婴主张用法律制度去规范人们的行为。他的思想介于儒家与法家之间。他认同儒家的仁政爱民思想,但坚决反对儒家的繁文缛节不切实际;他提倡依法治国,但又不主张严刑峻法。我有时真怀疑他是一名穿越者:拒绝纳妾、没有尊卑意识、提倡依法治国这些思想超越了他所身处的时代几千年。晏婴还首次把国家和国君、忠君与爱国区分开。在中国古代对国君的忠诚和对国家的忠诚往往被混为一谈。

可在晏婴看来国家是由君主、臣子和百姓共同构成的。国家并非国君的私产。晏婴认为身为朝廷臣子应当为国家尽忠,而不是成为国君的奴才。如果君主忠于国家,那么臣子就该忠于君主;如果君主的行为是为一己私利,而不是为了国家整体利益,那么臣子则不必对其尽忠。这在那个年代更是绝对超出常人认知的思想观念。管仲更像一名实干家。他一手推动了齐国成为春秋战国第一代霸主。

晏婴则更像一名思想家。他和管仲一样讲究求真务实、依法治国。他知道老百姓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但他的施政基本是沿袭管仲的思路。晏婴没在制度上有过多的创新。其实很大程度上他只是把管仲的成功经验系统化地整理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管、晏二人可谓是走在时代前列的人。晏婴曾向齐景公推荐过司马穰苴等文武干才。这个司马穰苴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军事家。

战国时期齐威王曾命大夫整理总结司马穰苴对古兵法的阐发之辞著成《司马穰苴兵法》。到了北宋时期更是将此书与《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六韬》、《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汇编成武经七书。齐景公在晏婴、司马穰苴等人辅佐下攻打徐国、莒国,又通过外交手段与卫国、鲁国组成反晋联盟。公元前502年齐、卫联军主动进攻晋国在黄河东岸的战略堡垒夷仪城。齐国自霸业中衰以来已很久没这么扬眉吐气了。

0 阅读:2

鸿鹄之志从国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