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海|记湖南博物院的两面八卦铜镜

信息周末 2024-09-11 03:42:17

2024年8月,有机会去参观了湖南博物院。马王堆汉墓文物是那里的镇院之宝,人气自然是最高的。除了马王堆,我还参观了其他几个陈列和临展,也都有一定收获。在《湖南人——三湘历史文化陈列》展厅,长沙窑带有唐诗的瓷器给人意外的惊喜,比如一件瓷器上“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哢春声”的诗句,令人回味良久。这个陈列大致是按时代先后布展的,在隋唐部分,还有两面铜镜吸引了我的注意。

这是两面带有八卦图案的铜镜,一圆一方,位置相隔不远,标注的时代,圆镜为唐代,方镜为五代。如图所示。

唐代葵形八卦十二生肖镜。

五代方形八卦四神镜。

回来后我查了一点资料,得知唐代是我国铜镜制作技艺的一个高峰。根据铜镜研究专家孔祥星先生的观点,隋唐五代时期的铜镜可分为三期:隋至唐高宗时期、唐高宗至德宗时期、唐德宗至五代时期。铜镜上出现八卦图案,是唐德宗至五代时期的显著特点。由此可见,湘博的布展是很专业、很用心的,因为更准确地说来,圆镜的时代为晚唐,所以它和标为五代的方镜相隔不远。稍微美中不足的是,文物的说明牌太简单,铜镜区则没有针对每一面铜镜的说明文字。如果要我给上述圆镜和方镜各起一个名字,我拟给圆镜命名为葵形八卦十二生肖镜,方镜命名为方形八卦四神镜。

圆镜从外到内分为几个区域。最外面一圈为八瓣葵花形,这是镜的形状。第二圈为十二生肖图案,每个生肖动物均按顺时针方向行进或奔跑,最上方(南方)为马。第三圈为八卦图案,最上方(南方)为离卦。第四圈又为一个八瓣葵花形。最中间为镜纽。

方镜图案布局简单一些,在凹下去的正方形区域内,最外一圈为位于四角的四个卦,其次为青龙、朱雀、白虎、玄武四神,其次为位于四正方位的四个卦。方镜之所以要把八卦分为四正四隅两圈来安排,应该是受到方镜的形状限制,但经过如此安排,使整个镜面显得疏密有致,恰恰体现了古代工匠的巧思。方镜的最中间同样为镜纽。

关于铜镜的图案,四神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是从汉代就开始流行的图案,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的神兽,乃祥瑞之物,也称四灵。十二生肖图案则主要流行于隋唐。它们不是我们讨论的重点,这里略过不提,我们的关注点是八卦图案。

这两面铜镜的八卦方位,均为离在南,坎在北,震在东,兑在西,乾在西北,坤在西南,艮在东北,巽在东南,与《周易·说卦传》的记载相合,这也是自汉至唐最主流的八卦方位布局。特别重要的是,湘博的这面五代时期的方镜,其八卦方位亦是如此,这提示我们,自北宋开始流行的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说,以及相应的方圆卦图,应该确属后起,虽然其理论精密,但并非是自战国至隋唐五代的传统《周易》观念,其创立可能与道士(如陈抟)或其他神秘人物有关。

需要注意的是,圆镜和方镜也有相异之处,即观看八卦的角度不同。圆镜的观看角度,是自圆心向外看,每个卦形均是内为下,外为上,这是传统的观看法,因为无论是三画卦,还是六画卦,均是如此看。方镜的观看法却不同,需要由外向内看,是外为下,内为上,应该说这种卦画排列法是比较少见的。为什么会采取这种方式,笔者一时还想不明白。如果把圆镜和方镜放在一起考虑,圆者象天,方者法地,那么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由于观和察的角度不同,方向似乎也应不同?这只能算是一种猜测吧。

此外,圆镜的图案尤其值得注意,因为其主图案是由十二生肖与八卦构成。如果把十二生肖的动物图案换成文字,它就变成了下图:

如果再把其中的卦画换成用文字表示的卦名,它就很像宋代开始流行的各种卦图,只不过后世的卦图内容更繁富,把五行、天干、地支、方位、十二月、二十四节气等都集中到一张图上,或根据想要表达的重点,变换出各种样式。写到这里,连我自己都大吃一惊:难道铜镜背面的图案,居然与后世的卦图(或者叫易图)有一定的渊源,或者至少是其源头之一?这实在太奇妙了,而且我认为这是一大发现,因为在我看到的相关易学著作中,讨论易图的学者很多,但他们大多是哲学专业背景,很少有人从纷繁的古籍文献中跳出来,从其他学科视角或其他材料重新审视和梳理易图发展的脉络。

为什么到中晚唐和五代时期,铜镜上开始流行带八卦的图案呢?前人还较少有这方面的探讨,我就大胆推测一下吧。我认为铜镜上带八卦图案,与人们祈求平安、远离灾祸、趋吉避凶的心理有关。安史之乱后,大唐由盛转衰,在中央是宦官专权,皇帝闇弱,在地方是藩镇割据,军阀混战,农民起义不断,可谓兵连祸结,生灵涂炭。各阶层人士都祈盼国家安定,也都深切感受到生命之脆弱与和平之可贵。在希望一次次破灭后,人们不得不转向寻求宗教的慰藉。在唐代,道教被奉为国教,地位很高。道教把《周易》八卦作为自己理论的重要基石,无论是外丹的炉火,还是内丹的行气,都离不开八卦,道士则身穿八卦仙衣,道观的香炉铜鼎上皆有八卦图案。道士有三件法宝:剑、镜、印。道教追求长生乃至成仙,具有镇魅驱邪的法力。虽然羽化升仙对一般人来说有些遥远,但是平安长生、无病无灾、得遂天年,还是很有诱惑力的。而道士经常使用的镜,也正是百姓日常所用之物,那么在铜镜背面铸上八卦图案,岂不是可以借道教的法力,起到宁神安宅、延年益寿的效果?神仙保佑,事半功倍,简直太棒了。我想这大概是在那个战乱频仍、社会剧烈动荡、人人朝不保夕的年代,普通人身如浮萍,无力改变外部世界,只好通过铸有八卦图案的铜镜,来寄托一点美好愿望的背后原因吧。

其实从铜镜上图案花纹的变化,也能隐隐感受到唐代社会的变化。比如初唐时期流行团花、瑞兽、瑞兽葡萄,盛唐时期流行瑞兽鸾鸟、雀绕花枝、对鸟、瑞花、人物、盘龙,中晚唐至五代流行瑞花、人物、盘龙、八卦、万字镜。似乎可以说,初唐和盛唐主打一个富贵,中晚唐至五代则主打一个平安;初唐和盛唐的气象是蓬勃昂扬,中晚唐至五代则守成平和,甚至带些内敛。

中晚唐至五代流行的铜镜图案,除了八卦外,值得注意的还有万字镜。万字是佛教中的符号,反映在铜镜上,既有卍字,也有卐字。万字镜的功能,和八卦镜其实是一样的,只不过一个是乞灵于佛和菩萨,一个是乞灵于神仙。唐代佛教盛行,《太平广记》中记载有不少因信奉佛教而逢凶化吉、遇难呈祥、佛菩萨赶来相救的故事,其中尤以信念受持《金刚经》的功德无量无边,不可思议。佛经太抽象了,在铜镜上用什么符号能比较好地代表佛教呢?万字镜应该是最合适的。可惜我在湘博没有看到有万字镜的展出(也许有而我没有注意到),这里放两张万字镜的文物图片,可以与八卦镜比较着看,从中约略可以体会中晚唐人的精神世界。第一面铜镜除了万字符号外,还有“太平万岁”四字,更直白地表露了动荡年代里社会大众的心声。

张继海

责编 刘小磊

0 阅读:6

信息周末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