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学著作,在我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对先秦诸子百家产生过巨大影响,而且在整个封建社会里,凡是有成就的,无不研究过它并得到它的启示。然而,对《周易》的作者说法不一,传说伏羲氏画卦,周文王作辞,孔子作传,作者是谁这是数千年来人们争论不休的谜题。
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的低下,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客观情况和规律性缺乏认识,因而产生宗教迷信,古人用《周易》之术来预测未来、决策国家大事,反映当前现象,上测天下测地、中测人事。
《周易》,又称《易经》,简称《易》,包括"经"和"传"两部分。"经"的部分主要包含卦象、卦辞和爻辞。"传"的部分主要包含象传、象传、文言、系辞传,说卦传、序卦传和杂卦传等、古称"十翼"。从不同的角度而言,它是古代的卜筮学、哲学、预测学、信息学、系统学等等领域。它还有许多有价值的方法和思想,如简单性原则,相似性原则,循环原则以及稳定与不稳定,无穷演化的思想等等。
《周易》是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的经典,它认为世界万物是发展变化的,其变化的基本要素是阴和阳。,阴阳是天地、万物的总起源,自然界与人及动物没有什么两样,也是由两性相交产生的。万物在阴阳两势力的矛盾中产生变化,而变化的形式就是通过交感。《周易》认为世界上没有东西不在变化。变化又是有阶段性的,发展到最后阶段,就会带来相反的结果,"物极"就要走向反面。
《周易》一书起源于甲骨卜的实践,或许到了殷商末年,周文王写下了六十四卦系的卦辞。后来在春秋时期,孔子的弟子继承了孔子对周易的发现,著了《易传》。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时候,李斯将其列为医术占卜书而幸免于难。易卦及《周易》,是个储存量很大的信息库。《周易》历经数千年之沧桑,已成为中华文化之根。易道讲究阴阳互应、刚柔相济,提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周易》研究的对象是天、地、人三才,而以人为根本。三才又各具阴阳,所以《周易》六爻而成六十四卦。六十四卦来自八卦之重叠,八卦最终取自阴(--)阳(一)二符号,(一)(--)二符号是对六十四卦所阐述的各种具体事物的普通性质的抽象化,(一)(--)抽象的对立统一物,代表了事物的普通性质。(二)"变则通"的宇宙发展论。第一,《易传》肯定事物都在发展变化中存在,"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第二,变化是事物吉凶的征兆。第三,事物的变化的原因是事物间相互交感的矛盾运动。(三)《易传》社会学说:《易传》对自然的揭示,为人类社会管理提供了摹拟的依据。
《系辞》开篇即云:"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周易》堪称我国文化的源头。它的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周易》在春秋战国时代得到进一步完善,是我国先人的集体创作,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易经》里的思想已经渗透到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即使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事实也是如此。孔子就说过人们"日用而不知"。
明明易传说的很清楚,伏羲始作八卦作结绳而为网罟。八卦并非起于卜筮,而是创造来用作结绳记事的,卜筮可能只是衍生物。应当以结绳看易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