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忠谋心都碎了!台积电突然“改口”,外媒:美芯片赢麻了!

龙吟世界啊 2025-02-18 10:52:54
“赴美建厂必败”的预言被谁打破?

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曾斩钉截铁地断言:“赴美建厂注定失败。”他给出的理由简单而残酷——美国建厂成本比台湾省高50%,芯片产业链早已沉溺多年。但现实却狠狠打了这位行业泰斗的脸。2023年,台积电不仅在美国亚利桑那州投建了5nm晶圆厂,近期更传出可能收购英特尔工厂的消息。从“绝不妥协”到“主动改口”,台积电的转变背后,是一场精心设计的“美国剧本”。

美国的“鸿门宴”藏着什么?

当台积电高管集体飞往美国开会时,他们或许没想到这是一场早有预谋的谈判。美方提出让台积电接手英特尔工厂股权的方案,看似是商业合作,实则是技术转移的陷阱。特朗普政府甚至放出风声,计划对台湾省半导体征收100%关税,以此要挟台积电扶持英特尔。这种手段并不新鲜——上世纪80年代,美国正是通过关税战和产业政策,将日本半导体巨头东芝、NEC逼入绝境。

台积电高层曾公开拒绝:“英特尔是烂摊子,我们不接!”但短短半年后,台积电态度180度反转。据《南华早报》披露,台积电正考虑收购英特尔工厂控股权,甚至可能全面运营。这种转变的核心驱动力,是台积电九成的客户都是苹果、英伟达等美企。一旦美国实施100%关税,这些巨头必然将订单转移至本土,台积电将彻底失去议价权。

台积电改口的三重压力

1.关税大棒悬顶

美国对台积电的关税威胁,直接掐住了其命脉。若100%关税落地,台积电在台的产能将被迫转移至美国。讽刺的是,东亚市场无比巨大和产业配套设施完善,台积电的搬迁无异于“自断手脚”。但面对美企订单流失的风险,台积电只能妥协。

2.董事会里的“美国人”

台积电的决策层早已被美国资本渗透。董事会中超过半数是美国人,背后更有贝莱德、摩根大通等美资机构深度持股。当企业命脉掌握在“自己人”手中时,张忠谋的反对声显得苍白无力。一位业内人士评价:“台积电的‘美国化’不是选择,而是必然。”。

3.人才与技术的双重流失

英特尔早已启动“挖角计划”,以5万美元月薪抢夺台积电工程师(台湾省工程师平均月薪仅5万台币)。更危险的是,英特尔拥有全球最先进的EUV光刻机,若台积电接手其工厂,技术复制将难以避免。届时,美国既能获得先进制程,又能借台积电之手盘活英特尔的闲置产能,堪称“一箭双雕”。

谁在背后偷笑?

外媒直言:“美国芯片赢麻了!”英特尔2024年销售额暴跌60%,亏损高达134亿美元,台积电的介入无异于“救命输血”。而更深远的影响在于,美国正将台积电的先进产能“连根拔起”——台湾省未来或仅保留成熟工艺,与大陆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在低价市场厮杀,而美国则独占3nm以下尖端芯片的霸权。

这一策略与上世纪打压日本半导体如出一辙。1986年《美日半导体协议》迫使日本开放技术、限制出口份额,最终导致东芝退出DRAM市场。如今,台积电可能重演历史。

张忠谋的“心碎”与台积电的无奈

张忠谋曾坚信“核心技术必须留在台湾”,但现实是,台积电的设备和材料严重依赖美国应用材料、泛林集团。当美国切断光刻胶供应时,台积电连28nm芯片都难以生产。这种依赖性决定了台积电的妥协命运。一位台媒评论员感叹:“从赴美建厂那一刻起,台积电就已踏上不归路。”

0 阅读:9
龙吟世界啊

龙吟世界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