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完颜雍,就知道金国皇族内斗之激烈,皇帝很少善终

笼碧树影斜 2025-01-15 10:57:35

前言

一个皇帝,在得知深爱的妻子投河自尽时,竟然面不改色继续宴请宾客。这位皇帝就是金世宗完颜雍。

他的妻子乌林答氏,从5岁订婚,18岁结婚,恩爱有加。可她为何选择自尽?完颜雍为何如此冷漠?

帝王心术:完颜雍的生存法则

早春的燕京,寒风凛冽。完颜雍坐在书房里,手中把玩着一枚玉佩,这是他五岁时订婚,妻子乌林答氏送给他的定情信物。此时的他,已经不敢轻易提起乌林答氏的名字。

在金国皇室,活下去需要极高的智慧。完颜雍深谙此道,他的父亲完颜宗辅曾告诉他:"明哲保身,哲者寡欲。"这句话,成了完颜雍的生存法则。

金熙宗时期,朝廷上的血雨腥风,让完颜雍记忆犹新。当时他正担任兵部尚书,亲眼目睹了多位皇族被杀。一次朝会上,金熙宗因为一个小小的礼节问题,就让三位皇族宗亲当场受死。完颜雍站在文武百官中间,低着头,一动不动,生怕自己成为下一个目标。

"夫君,你要记住,在这皇宫里,最危险的不是露出锋芒,而是被人认为你有锋芒。"乌林答氏常常这样提醒他。完颜雍深以为然,在朝堂上,他刻意表现得懵懂迟钝,说话也总是慢半拍。

这种伪装,在完颜亮夺权时派上了大用场。当完颜亮血洗皇族,杀得血流成河时,唯独对这个"愚钝"的完颜雍没有太多防备。但完颜雍心里清楚,他的每一个表情、每一句话,都可能成为催命符。

有一次,完颜亮在朝会上问他对南宋战事的看法。完颜雍装作思考了很久,才结结巴巴地说:"臣愚钝,只知道陛下圣明。"群臣们笑他不懂军务,完颜亮也摇头叹息,却正中完颜雍下怀。

然而,完颜雍的心中,始终藏着一把尺子,精准地丈量着朝廷上的每一寸风云变幻。当完颜亮领兵南下,他知道机会来了。这个在旁人眼中"愚钝"的亲王,用雷霆手段夺取了政权。

夺位成功后,完颜雍依然保持着谨慎。他深知,在金国这个以武立国的政权里,文官系统远不及武将重要。对那些功勋卓著的武将,他表面上推心置腹,暗地里却布下重重防范。

"皇权不是用来显摆的,而是用来保命的。"这是完颜雍常挂在嘴边的话。即便成为皇帝后,他依然保持着在危险中生存的警惕。在处理朝政时,他总是让重臣们先发表意见,然后采纳众议,表面上显得谦虚纳谏,实则是让臣子们都对决策负责。

在金国历史上,完颜雍是个特例。他既不像金熙宗那样暴虐,也不似完颜亮那般锋芒毕露。他像一条潜伏的龙,懂得何时该隐藏锋芒,何时该露出爪牙。这种本领,让他不仅活了下来,还创造了"大定之治"。

"你知道为什么蛇能从猛兽口中生还吗?"完颜雍晚年时问身边的心腹,"因为它知道,什么时候该装死,什么时候该咬人。"这句话,道出了他的生存智慧。

一条白玉带背后的权力游戏

宫殿深处,金熙宗正在欣赏一条白玉带。这条玉带原本属于南宋皇帝,被完颜宗辅缴获后世代相传。玉带雕工精美,上面的龙纹栩栩如生,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这玉带,朕很喜欢。"金熙宗把玩着玉带,意味深长地看了眼站在殿下的完颜雍。皇后裴满氏也在旁边频频点头,眼中闪烁着贪婪的光芒。

完颜雍心里明白,这哪是什么单纯的喜欢,分明是皇权对臣权的一次试探。但他装作没听懂,只是恭敬地说:"确实是好物件。"

回到府中,完颜雍坐立不安。这条玉带是父亲临终前交给他的,不仅是一件珍贵的传家宝,更象征着完颜家族的荣耀。可他的妻子乌林答氏看得更透彻。

"夫君,你在犹豫什么?"乌林答氏一边给完颜雍斟茶,一边轻声说道,"一条玉带重要,还是咱们全家的性命重要?"

完颜雍叹了口气:"这是父亲留下的......"

"那要是人没了,这玉带又传给谁呢?"乌林答氏打断他的话,"现在的金熙宗,已经不是当年的那个金熙宗了。你看看最近朝中多少人一夜之间就没了?"

完颜雍想起前些日子,几个皇族因为一点小事就被金熙宗处死。皇帝的残暴,已经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任何一个微小的不从,都可能招来灭顶之灾。

"夫人说得对,是我太执着了。"完颜雍终于想通,"可这送出去的时机......"

乌林答氏微笑着说:"近日不是皇后寿辰吗?正好借此机会,表表咱们的心意。"

就这样,在皇后寿辰这天,完颜雍带着玉带入宫贺寿。当他双手捧着玉带呈上时,金熙宗和裴满氏的眼睛都亮了。

"雍儿有心了。"金熙宗笑得格外开心,"朕知道这是宗辅兄留给你的宝物,你能想着献给皇后,真是难得的孝心啊。"

从那以后,金熙宗对完颜雍明显亲近了许多。但完颜雍并没有因此放松警惕,反而更加小心谨慎。他深知,在这个弱肉强食的朝廷里,一件玉带换来的宠信,随时可能烟消云散。

乌林答氏常常提醒他:"夫君,你要记住,在皇权面前,臣子的一切都不属于自己。今天他看上你的玉带,明天可能就看上你的府邸,后天说不定就看上你的命。与其等着被索取,不如主动献上。"

这番话虽然难听,却道出了残酷的现实。在专制集权的金朝,皇权就像一张大网,笼罩着每个人。而完颜雍,正是深谙此道,才能在这张网中游刃有余。

多年后,当完颜雍自己成为皇帝,他也曾收到过无数珍贵的礼物。每当这时,他就会想起那条白玉带,想起乌林答氏的话。权力的游戏,从来就不是关于物件的得失,而是关于生存的智慧。

"有时候,失去一件东西,可能是得到更多的开始。"这是完颜雍后来常说的一句话。那条白玉带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献宝的故事,更是一堂权力游戏的生动课程。

在龙椅之下,每一分恩宠都需要代价,每一份安全都需要交换。完颜雍深谙此道,这也是他能在血雨腥风中存活下来的重要原因。

权力更替时刻:从海陵王到金世宗

辽阳的春天来得特别早。完颜雍坐在留守府的后院里,看着几只麻雀在枝头跳跃。突然,一个亲信匆匆跑来:"大事不好,海陵王发兵南下,带着六十万大军要灭宋!"

完颜雍面不改色,轻轻掸了掸衣袖上的灰尘。他等这一天已经等了很久。完颜亮这个海陵王,终于暴露出他的野心了。

"传我命令,召集幕僚商议。"完颜雍站起身,目光如炬。在外人看来,他一直是个被打压的可怜虫,被完颜亮调来调去,连妻子都被逼得投河自尽。但只有他自己知道,这些年他一直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

完颜亮此次南征,简直是送上门来的机会。六十万大军,看似声势浩大,实则都是临时征调的汉人、契丹人和渤海人。这些人对金朝没有多少忠诚可言。更重要的是,完颜亮把精锐部队都带走了,京城空虚。

"主公,辽东的契丹人已经开始蠢蠢欲动了。"一个幕僚低声说道。

完颜雍点点头:"两淮的魏胜也在准备起兵。完颜亮这是在玩火啊。"

时机已到,完颜雍不再犹豫。他先是在辽阳称帝,然后火速南下。一路上,原本效忠完颜亮的将领纷纷倒戈。这些人都看出来了,完颜亮已经失去了人心。

当完颜雍的大军抵达燕京城下时,城内守将几乎没有任何抵抗就打开了城门。完颜雍入城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下诏废黜完颜亮为海陵王。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仿佛早就排练过千百遍。

远在江南的完颜亮得知消息后,勃然大怒。他的亲信李通却说:"陛下,何不先灭宋,再回师收拾完颜雍?一战可擒两王,岂不美哉?"

完颜亮听信了这个建议,这成了他最后的致命错误。在采石矶,宋将虞允文给了他当头一棒。败退到扬州后,完颜亮还在做着美梦,却不知死神已经悄悄靠近。

那个夜晚,耶律元宜带着几个死士潜入帅帐,一箭射中了完颜亮的咽喉。就这样,这位曾经不可一世的海陵王,死在了异乡。

完颜雍继位后,立即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契丹人在辽东起事,汉人在两淮造反,南宋乘机北伐,三面围攻。但完颜雍早有准备,他知道,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陛下,纥石烈志宁率兵来犯!"有人报信。这个曾经完颜亮的死忠,带着精锐部队连战连胜,一路杀到京城来了。

完颜雍不慌不忙,一面调兵遣将,一面派人劝降。他深知,此时的金国经不起内耗,能够争取的力量都要争取。最终,他不仅降服了烈志宁,还委以重任,让这位宿敌成为了自己的左膀右臂。

有人问完颜雍,为什么不杀掉烈志宁。他笑着说:"天下英雄,岂能尽杀?"这句话道出了他的政治智慧。在权力更迭的关键时刻,有时候宽容比严厉更有用。

完颜雍的这次夺权,堪称教科书般的典范。他抓住了完颜亮最虚弱的时候,利用各方势力的矛盾,以最小的代价取得了最大的胜利。更难得的是,他在胜利后并没有搞大清洗,而是采取了怀柔政策,为之后的统治打下了基础。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他多年来的耐心等待和精心布局。正如他后来说的:"时机未到,就是最大的敌人;时机已到,敌人也会成为助力。"

驭臣之道:金世宗的用人艺术

朝堂之上,纥石烈志宁单膝跪地:"陛下,臣有罪,请陛下降罪。"

完颜雍看着这位曾经的劲敌,眼神中没有半点怨恨:"平身吧。朕知道你是条汉子,以后就跟在朕身边办事。"

这一幕发生在完颜雍登基后不久。纥石烈志宁是完颜亮的死忠,曾率军多次围剿完颜雍。按照常理,这样的人必须除掉。但完颜雍偏偏用了他,而且重用。

朝中有人不解,私下议论。完颜雍对心腹说:"一把好刀,要用在刀刃上。志宁是难得的将才,与其除掉他,不如让他为国效力。"

完颜雍深谙用人之道。他知道,真正的统治者不是要让所有人都唯命是从,而是要让各种力量为己所用。当契丹人在辽东作乱时,他立即派纥石烈志宁出征,配合仆散忠义平叛。

"陛下,为何不让我单独领兵?"仆散忠义有些不满。

完颜雍笑着说:"忠义啊,打仗要的是配合。志宁熟悉契丹人的作战方式,你擅长统筹全局,两人搭配,才能事半功倍。"

果然,在两人的配合下,移剌窝斡的叛乱很快平定。完颜雍趁机推行招抚政策,不仅没有株连叛军家属,还给了他们安身立命的出路。这一手段,让辽东的局势迅速稳定下来。

完颜雍的用人之道,不仅体现在对武将的驾驭上,在处理各族关系时也显示出高超的智慧。当时的金国是个多民族政权,除了女真人,还有汉人、契丹人、渤海人等。如何平衡各族利益,是一个大难题。

完颜雍的做法是,在保持女真人统治地位的同时,给其他民族足够的发展空间。他重用汉人担任文职,让契丹人、渤海人参与军事,各族之间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

有一次,朝中大臣争论是否要限制汉人做官。完颜雍说:"国家是个大棋局,光会用车马,不会用兵卒,怎么能赢?"这句话,道出了他的治国理念。

在处理南宋关系时,完颜雍也展现出高超的外交手腕。当宋孝宗发动北伐时,完颜雍没有硬碰硬,而是主动示好,提出修改绍兴和议条款。虽然宋孝宗拒绝了,但这个姿态已经赢得了不少人心。

最终的隆兴和议,完颜雍做出了让步。有人不理解,认为这是示弱。完颜雍却说:"外患未除,不可再起内讧。暂时的退让,是为了更长远的安定。"

完颜雍的用人之道,可以用"疏而不漏"来形容。他给予臣下足够的信任和权力,但又在关键处设防。比如,他经常调动将领的驻地,防止他们在一地久任,培植私人势力。

对于功臣,完颜雍也有一套独特的安抚之道。他不吝赏赐,但从不让一个人独大。当纥石烈志宁立下大功时,他马上提拔其他将领,保持平衡。这种手段,让臣下既感恩戴德,又不敢肆意妄为。

"用人如用火,火太小烤不热,火太大容易烧身。"这是完颜雍常说的一句话。在他的治理下,金国各个机构运转有序,各族人民安居乐业,最终迎来了"大定之治"。

完颜雍的用人艺术,不在于选人,而在于用人。他懂得欣赏人才,也懂得驾驭人才。这种智慧,让他在动荡的时代创造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局面,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治国经验。

金朝没落之谜:封建化与女真化的困境

金源昌库里,几个南宋使者正在参观。突然,有人提议比试射箭。让所有人意外的是,金国武士竟然输给了南宋文人。站在一旁的完颜雍,脸上写满了尴尬。

这一幕发生在大定年间。作为女真人的皇帝,完颜雍深知这意味着什么:曾经以骑射立国的金朝,正在逐渐失去它的尚武精神。

"陛下,现在的年轻人,连弓都拉不开了。"老将军纥石烈志宁愁眉不展,"他们整天穿着汉服,吟诗作对,哪还有半点女真人的样子?"

完颜雍握紧了拳头。这确实是个严重的问题。自从迁都燕京后,女真贵族纷纷效仿汉人生活方式。他们的子弟不再习武,而是热衷于科举考试。猛安谋克制度逐渐瓦解,女真精兵越来越少。

"开设女真学校!"完颜雍下令,"设立女真科举!所有皇族子弟,必须学习女真文字,练习骑射!"

可是效果并不理想。那些年轻人宁愿去读汉书,也不愿意学习晦涩难懂的女真文字。有的甚至公开说:"现在是太平盛世,学那些有什么用?"

完颜雍深感无力。他知道,这种变化是不可逆转的。金国要维持统治,就必须推行封建化改革,必须借鉴汉人的治国之道。但这样做的代价,就是女真民族特色的逐渐消失。

有一次,完颜雍微服私访,来到一个猛安谋克营地。这里本该是精兵驻地,却看到许多士兵在地里种田。将领解释说:"陛下,现在和平了,总不能让士兵整天闲着吧?"

完颜雍叹了口气。这就是问题所在:和平日久,必生惰性。当年女真人以武力征服中原时,谁能想到他们的后代会变成这样?

为了挽救这种局面,完颜雍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他命令编撰《女真文学》,鼓励创作女真诗歌。在朝廷重要场合,他坚持使用女真语。他还经常组织打猎活动,试图保持女真人的传统。

但这些努力收效甚微。在强大的汉文化影响下,女真人的同化速度远超想象。到金朝后期,很多女真贵族已经完全汉化,连自己的母语都不会说了。

更令完颜雍担忧的是,这种变化正在影响军队的战斗力。当年金兵以一当十的威风不再,取而代之的是松散涣散的军纪。在与南宋的战争中,金军已经难以取得像从前那样的胜利。

"先祖以马上得天下,难道要让我们以马下失天下吗?"完颜雍常常因这个问题辗转反侧。但他也明白,文明的进程不可阻挡,任何民族要发展,都要经历这种阵痛。

临终前,完颜雍对他的继承人说:"记住,我们是女真人。"但他的孙子章宗继位后,却公开自称"汉家天子",这让濒死的完颜雍心如刀割。

完颜雍的困境,某种程度上也是金朝的困境。他们必须在汉化与女真化之间寻找平衡,但最终却陷入了两难:汉化得不够彻底,治理体系就会落后;汉化得太彻底,又会失去立国的根基。

这个困境一直延续到金朝灭亡。当蒙古铁骑南下时,早已失去尚武精神的金朝,注定难逃灭亡的命运。而这一切,也许在完颜雍看到那场射箭比赛时,就已经预见到了。

历史总是充满讽刺:金朝想要长治久安,就必须改变自己;但改变得太多,又会失去自己。这或许就是所有征服王朝的宿命。

参考文献:

《金史》,托克托等撰

《三朝北盟会编》,徐梦莘撰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李心传撰

《金朝史研究》,张帆著

《女真史研究》,孙进己著

1 阅读:696
笼碧树影斜

笼碧树影斜

笼碧树影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