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地产圈发生了一件搞笑的事情。陷入严重现金流危机的碧桂园拍了一块地,价值1.55亿元。房企拍地本不是什么特别的事情,而且1.55亿元的成交价也不算高,但碧桂园不同,急缺现金,把在建房子建完就不错了,哪里还有闲钱拍地? 也许是担心舆论发酵,碧桂园立马对此事进行了回应,意思是这次拿地不是公司主动为之,实际上一分钱都没有花,是当地政府用土地来抵债。另外,碧桂园计划尽快转让这块新“拍下”的土地,所获资金将用于全力落实保交房。 事情的起因是某地方政府多年前让碧桂园建设市政配套项目,工程完工后由于财政紧张一直没有付钱,现在还是付不出现金,就和碧桂园商量用土地使用权抵债。 看到这则消息,我的第一反应是三角债。碧桂园欠供应商的钱,用房子抵债;地方政府欠碧桂园的钱,用土地抵债。由此可见,当下的市场里现金是多么的宝贵,大家不是没有资产,只是没有现金,但凡土地和房子能卖出去,碧桂园和地方政府的债务也就能化解了。 前不久,财政部宣布了10万亿元的增量化债资金,希望这笔钱能够缓解地方债务困局。债务链条上涉及多方主体,很多主体既是债权人又是债务人,只有收回了自己的债权才能还上欠别人的钱,追根溯源可能发现赌点均在最上面的那个环节,疏通后整条债务链上的企业都能盘活。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关注、点赞@王五说说看,您的支持是对原创最好的鼓励!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