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周双双实习生张敏杰
将高难度的杂技表演融入贵州地域文化,会带来什么样的演出效果?12月20日晚,重演金源艺术中心内接连不断的掌声和叫好声给出了答案。当晚,“黔山贵水总是情”——多彩贵州优秀剧目文旅交流巡演项目《脊梁》在此试演,充满张力的肢体表达与动人的故事相融合,收获不少观众的认可。
《脊梁》以贵州交通建设为题材,既具有杂技特有的“惊奇险美”,又加入戏剧、舞蹈、魔术、戏曲等艺术形式,讲述了主人公关东方传承父亲“老满”的夙愿,加入工程队开山修路、遇水架桥的故事。
《脊梁》挖掘提炼了贵州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贯穿于“梦出腊子崖”“冲破拦路虎”“邂逅断层山”“勇跨乱风谷”“与娘亲诉说”“遇险见真情”“庆功话离别”7幕剧情中,长桌宴、“高山流水”拦门酒、侗族大歌、苗族摆手舞等贵州民族元素一一亮相于舞台,向观众展现了多彩的贵州、多元的贵州、美丽的贵州。
据介绍,与此前在贵州省国际会议中心试演的版本相比,因剧场不同,贵州省杂技团对舞美布景构成进行了调整,让多媒体视觉设计的优势在金源艺术中心这个演艺新空间内更为凸显,贵州省内多座世界之“最”桥梁得以完美展示。此外,演员与观众的距离更近带来的沉浸感,也让观众对于杂技艺术的魅力有了更为直观的体验。
“重庆和贵州很近,我们也知道贵州有着‘世界桥梁博物馆’的美誉,但是现场观看杂技演员的精彩表演以及LED屏幕的展示,更能感受到修桥架路背后的辛苦,很震撼!”重庆文化旅游集团渝之旅项目经理万煜表示,该公司开发了多条到贵州的旅游路线,推荐更多市民有机会去体验多彩贵州的魅力。
“用杂技来展现修路架桥,这个创意太棒了。”市民张丹表示,自己本来就计划了去贵州的旅行,看看龙里大桥,逛逛苗寨侗寨,观看《脊梁》之后,对贵州之行更加期待。
贵州省杂技团相关负责人透露,接下来将赴广西南宁开展试演,在广泛收集观众意见后进一步打磨提升,奋力向精品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