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个故事
▌六月草
插画李伟
外甥女小桐15岁,正读初三,前阵子死活不愿再住校,考虑到姐和姐夫两人都经常出差,加上我家离她就读的学校比较近,于是我这个当姨的便义不容辞地担起了照顾外甥女的重担。开始,我以为重担的重,是重在每日的上下学接送以及生活上照顾,比如按小桐的口味烹制一日三餐、给她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和休息环境等,但我很快便发现自己过于乐观了。生活上的照顾,不过是点力气活,对于青春期的女孩子,思想上的照顾,才是最让人操心费神的。
挑这份重担之前,我和小桐接触时间有限,只知道小桐学习成绩拔尖,性情乖巧懂事,是个优秀阳光的女孩子。如今每天生活在一块,我才发现外甥女在人前的阳光是装出来的,她很自卑,根源就在相貌平平,用她自己的话讲,就是一棵不起眼的小草。为此,我绞尽脑汁地劝了很多次,给她讲春秋时期齐国的政治家晏子,身材矮小,其貌不扬,但智慧出众,他在出使邻国的时候,很多诸侯公卿因此嘲笑侮辱他,但是他都凭自己的智慧做出了有力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还给她讲唐代著名诗人李贺,据说他是长相奇丑,骨瘦如柴,一字眉,长指爪,但他的诗写得好,奇谲诡异,创作的诗文被赞为“鬼仙之辞”,与李白、李商隐并称“诗家三李”……可我磨破了嘴皮,外甥女还是特纠结自己的长相。
这天,小桐完成周末作业后,我带她到附近的湿地公园,一边散步一边闲聊,可聊着聊着,小桐又将话题拐到了长相上,说起长相,又是一阵长吁短叹。当我正苦于如何劝解时,不经意间瞧见了湖边的鸢尾。当时,鸢尾看上去就是一丛其貌不扬的杂草,除了那一身新绿,实在没什么看头。我指给小桐看,她只瞧了一眼,便移开了视线:“跟我一样,丑死了!”
“现在看着它丑,可不代表过些时日它还丑!有些美是需要一段等待的时间的。”看小桐一脸嫌弃,我提议,“一个月后,我们再来走一遭,专门来看它,可好?”
“来就来,我还真不信现在这么丑的它到时能美多少!”小桐的语气和表情,都透着无所谓,仿佛料定了结果,而且那个结果还是令人沮丧的。
我张张嘴,想劝一下,可再一想,劝解的话之前已讲了太多,再说就成车轱辘话了,不仅起不到啥效果,说不定还会让小桐听后再生厌烦,倒不如啥也不说,静待花开。
时间一天天过去,很快到了约定的日子。从学校接到小桐后,我们便直奔湿地公园湖边去看那片鸢尾。正是鸢尾花开的季节,我俩还未走近,便瞧见蓝紫色的鸢尾花在微风的吹拂下,活像一只只小蝴蝶于绿叶之间翩翩起舞。小桐不禁被惊住了,愣了一下,确认是之前的丑草之后,又三步并两步地走到鸢尾花边,细细观赏,好一会儿,扭头问我这丑草的名字,然后感慨:“它就是鸢尾啊,没想它到花期会这么美!”
我连忙趁热打铁:“鸢尾还不只是徒有其表,内在也美。它还可以用作药物来治病,能内服能外用。”小桐听后,若有所思。过了好一会儿,有些不好意思地告诉我,她先被鸢尾花的外在惊艳,又因我的话,被其内在给触动了,末了,又有些担心:“给鸢尾时间,它会迎来自己的花期,美得自在优雅,可不是所有的丑草都叫鸢尾,它们可能等来等去,最终还是那副老样子……”
“如果所有的丑草都叫鸢尾,那这世间该缺少多少美啊?鸢尾有鸢尾的美,兰花有兰花的美,牵牛花也有它独特的美,所有的花都有它的花期,而且它们的美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学鸢尾花那样,在貌如丑草时,自信地舒展、努力地生长、从容地等待自己的花期,等待最美的自己!”说到最后,我又给小桐打气儿,“我家可可爱爱、文采斐然、热情善良、勤奋好学、坚韧不拔的小桐同学,内在已经相当美了,至于外在,静等花期便好!”
被我这么一夸,小桐“噗嗤”一声笑了起来,笑过之后,很认真地对我说:“谢谢你,小姨,我在容貌上的心结打开了,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当我们一点一点提升自己的素养,不断增加自己的优势,有足够的底气以满满的自信去融入这个世界时,便等到自己的花期了!”
听到这话,我不禁竖起大拇指,给小桐点了个大大的赞。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若遇到不尽如人意又无力左右之事,很容易产生心结,纠结此事,郁郁寡欢。这时,我们做大人的如果苦劝无果,不妨寻找一个辅助劝解的载体,通过载体的一些特性去触动孩子,实现正向引导,最终帮助孩子化解心结,阳光成长。
讲点心理▌张宇
小桐有这样循循善诱、欣赏鼓励她的小姨真是幸福的事。从故事中我们看到家长用生活中的观察和变化让孩子明白一些人生哲理是非常可取的教育方式,因为有些时候,孩子相信自己看到的,而不是自己听到的。
孩子的容貌焦虑大多数源于现在的媒体铺天盖地把“明星”海报、“网红”视频等推送到孩子面前,这些都塑造了孩子们对美的理解。当我们的孩子因为不满意自己的容貌而感到沮丧和焦虑的时候,我们千万不要着急否定孩子的感受,可以先去聆听孩子的感受。当孩子表露自己害怕被忽视,害怕被嘲笑的时候,父母应该去拥抱孩子的感受。我们要告诉孩子,他/她的感受是正常的。爱美之心人人有之,肤貌是每个人都在意的。因为自己相貌不出众而自卑或焦虑是有进化心理学的基础的。在原始社会,如果我们受欢迎,是更容易被保护和存活下来的。哈佛大学用了75年的时间,完成了一个叫作“格兰特研究”的观察,揭示出与家人、朋友、群体连接更紧密的人,更快乐、更健康、更长寿。孩子渴望受欢迎,有很多朋友是正常的。我们渴望被别人喜欢,而容貌是给人的第一印象,孩子对自己的外貌有期待是正常的,当期待落空的时候体验到失落感和焦虑感也是正常的。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自卑感人人都有”,我们要接纳和允许孩子有自卑的时候。
在美的标准逐渐单一化的现代,父母让孩子了解并学习美是多姿多彩的是十分重要的。世界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欣赏自己是一种能力,就像小桐说的:“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让孩子看见自己的独特和欣赏自己
的独特是需要父母给予练习和培养的。在家庭教育中我们要像前文作者那样引导孩子明白每个人的价值不应该仅仅取决于他们的外貌,而应该取决于他们的内在品质,如智慧、善良、才华和个性。前文作者用“花期”这一现象,让小桐期待自己的成长,是一种成长型心态。其他父母也可以学习并引导孩子努力提升自己的内在品质,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成长,培养一种非常积极的生活态度。
张宇
北京某国际学校心理老师,北京师范大学应用心理硕士,亲子关系十年研究者。北京晚报心理专家团队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