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第五批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在天津开标。此次集采覆盖人工耳蜗类、外周血管支架类医用耗材,共23家企业中选。
本次集采,人工耳蜗类耗材单套(含植入体、言语处理器)价格从平均20余万元降至5万元左右。
人工耳蜗=助听器?
助听器和人工耳蜗都是帮助听力损失人士听声的辅助设备,但它们的应用范围不同,工作机制也不同。
助听器是一个放大声音信号的装置,通过放大声波使患者听到声音,主要适用于感音神经细胞还能发挥作用的轻度到中度听障患者,帮助他们充分利用残余的听力。助听器无需手术,可直接佩戴在耳后或耳道内。
人工耳蜗是人类感音器官的替代品,是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最直接有效的康复耗材。特别是对于先天神经性耳聋的幼儿,植入人工耳蜗能有效解决因聋致哑问题。除临床常用产品外,此次集采中,能支持高场强(3.0T)核磁的新一代人工耳蜗植入体中选,植入的患者可以接受高场强核磁共振检查。
人工耳蜗由植入体和言语处理器两部分组成。言语处理器(体外机)通过磁吸固定在植入体外的头皮上,负责接收声音信号并转换为电信号,一般5—6年需更换;植入体经手术安装于耳后颅骨表面,将从言语处理器接收电信号,并刺激听神经,产生听觉效果,一般终身使用。
当前,我国新生儿耳聋的发病率约为1—3‰,这意味着每1000名新生儿中大约有1至3名会患有耳聋。听力作为重要的感觉器官,如果在语言能力发育前就出现听力问题,还会直接影响语言功能。
随着人口老龄化,人工耳蜗植入治疗老年性耳聋的重要性也逐渐显现,耳聋不仅影响老年人的交流能力,还会增加社交隔离感,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
专家:本次集采大幅提高人工耳蜗的可及性
本次集采人工耳蜗类耗材(包括植入体和言语处理器)需求量共1.1万套。参与集采的5家企业全部拟中选,包括奥地利美迪乐医疗、美国领先仿生、澳大利亚科利耳3家外资企业,以及上海力声特、浙江诺尔康2家内资企业。
据了解,在人工耳蜗领域,国产品牌起步较晚、市场占有率较低,进口品牌市场占有率较高。有专家表示,目前市面上进口的人工耳蜗定价一般在20—30万元,价格较高。本次集采拟中选的人工耳蜗类耗材单套(含植入体、言语处理器)价格从平均20余万元降至5万元左右,使更多患者能够负担得起。
“此次集采结果整体超预期,但是外资企业积极参与报价在预期之内。”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江滨表示,一方面是因为外资企业市场份额占比较大,另一方面是目前国内人工耳蜗的渗透率较低,有较大的市场增长空间,外资企业集采中选不仅能保住现有市场份额,还有望带来增量。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耳鼻喉科主任王巍说,本次集采大幅提高人工耳蜗的可及性,使各年龄层的患者更愿意选择使用人工耳蜗来提高生活质量。
据悉,人工耳蜗中选结果预计在2025年3月3日(全国爱耳日)前后落地。
来源|央视新闻、新华社、健康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