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沿海作为长江经济带北翼江海联动和陆海一体的重要板块,拥有世界自然遗产“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和2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规划建设中的“连云港蓝湾百里、盐城生态百里、南通缤纷百里”滨海生态旅游廊道。这些得天独厚又各具特色的生态旅游资源,在全国乃至全球都极为稀缺、极具发展潜能。建议“十五五”时期,推动南通、盐城和连云港三市同心协力,以打造世界级生态旅游目的地为目标,提升定位、优化布局、彰显特色、完善机制,加快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生态旅游和富民优势,使之成为沿海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和全国生态旅游新亮点,为促进“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着力提升沿海生态旅游重要地位
在沿海地区打造世界级生态旅游目的地,意义非同一般。从江苏看,必将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生态旅游一直是全球旅游热点,持续释放巨大增长潜能。把江苏沿海“世界湿地”、千里岸线和麋鹿、丹顶鹤、江豚等全球珍稀动物以及花果山、狼山、东海温泉、如东温泉等自然生态资源规划好、塑造好、经营好,形成“缤纷百里、生态百里、蓝湾百里”等生态旅游特色廊道,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必将吸引全球目光,成为全球旅游热点,带动地方经济持续增长。从区域看,必将发挥重要纽带作用。江苏沿海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北翼重要板块,是推进“一带一路”、促进东西双向开放的重要支点。打造沿海世界级生态旅游目的地,对于深入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纵深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建设战略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都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意义。从全球看,必将助力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生态旅游是促进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重要手段。江苏沿海“世界湿地”享誉全球,千里黄金海岸和数万平方公里平原等自然资源优势独特,特别是随着沿海以绿色能源、绿色制造、绿色城市建设为重点的高质量绿色高地建设的有效推进,必将成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时代标杆和人们竞相奔赴的生态旅游重要目的地。
着力彰显沿海生态旅游资源特色优势
江苏沿海代表性生态旅游资源包含地文生态景观、水域生态景观、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生态人文景观、社会生态景观六大类,可谓资源富集、气象万千。要统筹推进优势旅游资源开发。发挥连云港山海特色明显和丰富的西游文化内涵优势,以云台山及花果山风景名胜区建设为中心,着力打造具有海滨特色的沿海北部海岸生态旅游带。发挥盐城黄海湿地世界自然遗产优势,积极建设国家级生态旅游度假区和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发挥南通江海资源丰富特别是江豚特色生物资源优势,把江豚打造成南通文旅IP和城市新名片。同时以狼山—濠河风景名胜区为中心,重点开发以江海休闲观光与乡村生态体验为主的系列生态休闲旅游产品。要强化沿海三市文旅品牌塑造。南通要着力创建国际版权产业示范区,盐城要着力打造国家滨海湿地特色旅游城市,连云港要加快建成山海文化创意名城。突出南通江海文化和民族工商业文化、盐城红色文化和海盐文化、连云港西游文化和山海文化等,着力打造盐城“NICE盐城”品牌、连云港“西游”品牌、南通“记忆张謇”品牌。借助新媒体及互联网优势,激发游客兴趣,增强游客黏性,打响文旅品牌,丰富消费内涵,增强城市魅力。要加强生态旅游产品一体化营销。通过三市共同举办旅游产品交易会、旅游创新交流会、旅游文化节、旅游休闲节等多种形式,不断提升沿海生态旅游整体形象。
着力推进生态旅游产品场景体验
体验式、参与式旅游是全球旅游增长点,必须扎实做好提升游客体验、增强游客黏性大文章。注重生态旅游内涵挖掘。积极推进旅游产品开放与当地特色文化融合。如盐城沙井头遗址、缪杭遗址等,这些遗址及出土文物揭示了战国以来盐业演变。要将历史文化内涵赋能沿海生态旅游,以新媒体、新技术为载体,通过观赏多媒体文化数字节目、体验虚拟漫游、与文物交互互动等方式,直观展示生态旅游历史文化内涵,延伸文化旅游空间,培育大批量网络观众。因地制宜推进原始生态体验。坚持保护和开发并重,建设更多有独特代表性的天然生态系统及原始景观,推进特色化、差别化旅游模式。盐城要以黄海森林公园为重点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原始湿地景观。南通要以狼山—濠河一带为重点着力打造山海呼应的自然生态景观。连云港要发挥基岩海岸优势,着力打造看海、观海、玩海生态景观,加快提升连岛景区品质和服务功能。推进融合式生态旅游体验。注重生态旅游与文化、体育、农业、交通、商业、航天等领域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文化遗产生态旅游、红色生态旅游、生态旅游演艺、研学生态旅游,充分发挥生态赋能旅游作用。鼓励文旅深度融合产出更多优质文旅产品,加快生态旅游业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的业态创新,加快建设国家文化产业和生态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着力完善生态旅游基础支撑体系
生态旅游离不开现代化基础设施有效支撑。一是加快完善交通设施。加快构筑现代化沿海交通大通道,完善海陆空立体化交通体系,完善旅游交通设施和服务功能,为世界级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奠定良好基础。沿海三市要加强合作,统一公交系统管理,提高交通通达效率,促进游客在沿海所有旅游景区和城市乡村畅游。二是加快服务功能建设。加快完善具有生态旅游特色的公共服务设施,为游客提供便利的旅游咨询、交通、餐饮等综合性服务。加快完成沿海三市数字文化企业信息采集和梳理分析,推进智慧旅游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旅游景区WiFi全覆盖,完善互联网网络覆盖质量。三是加快生态文化场馆建设。丰富沿海海盐博物馆、湿地博物馆、国家生态保护区、各类生态公园等生态旅游景点内涵,积极挖掘和转化生态优势资源,推动沿海市县协同建设一批彰显特色、影响世界的生态旅游新场馆。在连云港依托花果山建设世界级西游生态景观博物馆和中国神话传说生态景观博物馆。在盐城建设世界级沧海变良田生态博物馆、世界海洋生物博物馆、地球世界景观博物馆。在南通建设世界级大江大河景观变迁博物馆、长江大桥等跨江通道创新建设博物馆。四是加快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引导旅游企业吸引专业旅游业务人员。加强高端人才团队建设和专业人才培训工作,加强旅游行业人力资源培养,引导和支持大学生、返乡“新农人”等群体投身生态旅游行业。通过挂职锻炼、对口帮扶等方式吸引专业型旅游经营管理人才。
着力借鉴生态旅游发展有益经验
打造高质量沿海世界级生态旅游目的地,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借鉴生态旅游先进经验,以国际眼光和全球视野破解沿海世界级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难题。一是认真借鉴发达国家重视大众参与的做法。重点学习法国、英国、厄瓜多尔及澳大利亚的成功做法,注重大众参与及游客体验,鼓励民众参与生态环保事业。协调好自然遗产与当地居民之间的利益关系,采取“参与式管理”的环境治理模式,引导居民认识生态环境重要战略资源价值,主动参与环境保护,为生态旅游提供保障。二是认真借鉴兄弟省市打造特色品牌的做法。重点学习山东青岛生态旅游、广东沿海生态旅游及浙江沿海湿地生态旅游的经验。根据自身特色推出主题品牌,出台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通过对乡村湿地生态旅游的开发推动沿海生态旅游的快速发展。三是认真借鉴省内重点旅游城市加强基础建设的做法。重点学习南京、苏州和扬州等热门旅游城市在公共交通基础建设,景区数智化提升、旅游人才培养、服务体系建立、管理机制创新以及旅游安全体系完善等方面的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