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无名,缇萦无踪》

南方都市报 2024-12-22 07:56:59

推荐语

在以缇萦、木兰等为主角的故事中,人物往往是沉默的,她们或在史籍中没有明确的姓名,或是经历没有完整的记载,作者细致分析历史叙事中这些消失或隐身的女人的命运,精心勾勒出一段另类的古代女性史。该书体现了作者对女性问题的深刻理解,兼具悲悯情怀与批判意识。

大家可能都熟知缇萦救父、木兰从军等女性“英勇出奇迹”的故事,这似乎是一个个充满感动和敬佩的故事。

而事实上,我们不知道木兰的来历,不知道缇萦的结局。这本《木兰无名,缇萦无踪:法律史视野下的女性悲喜》另辟蹊径,写出了故事背后不为人知的探索,所谓奇女子的大义,这到底是其心所向往的,还是古人给女性上的枷锁?

全书分“沉默”、“法政”、“真假”、“本事”和“归宿”五章。在以缇萦、木兰等为主角的故事中,人物往往是沉默的,她们或在史籍中没有明确的姓名,或是经历没有完整的记载,沉默的背后,她们的所思所想、来路与去向如何都未曾提及。作者细致分析历史叙事中这些消失或隐身的女性命运,精心勾勒出一段另类的古代女性史。

作者在这些古代女性故事中,抽丝剥茧,站在她者的角度发问,她说:缇萦和木兰顾不得问,史家和信徒不敢问的,如今我都想试着问一问——首先,救父行动中的主角,各有几分信心?缇萦在“救父”中是主角,刑制改革中,她全家都只是“小水花”。后来的那些救父者,也一样没有万全把握。皇帝为何会法外开恩?是在什么局势下这样做的?救父成功是托了什么福?失败是否才是常态?围绕这些问题,其实掌权者有多重视“孝”的砝码,有多愿意为此而倾斜“法”的天平,才是决定一人,一家悲喜的关键。对这些,那讲述救父佳话、称颂孝女孝子的人,多半不会说。其次,法律事是专业事,判决的得出,离不开“治人”,也少不了“法治”。试问遭了罪、要人救的父,究竟犯了什么罪?是有心还是无意?是有罪还是有冤?该不该宽宥?这些也是评析救父故事的意义时,不可不问的又一类关键问题。讲故事的古人几乎“一边倒”的劝孝,要么给被救者找些值得同情的理由,要么直接一笔带过其如何犯事、因何获罪,比如现代扩写缇萦救父故事的名家,一定要把淳于意写成耿直善良遭人陷害,背后的原因值得细究。

作者认为古人这样做的原因是把她们都当成弘扬美德的工具人了,她有一段话让人印象特别深刻:那些名不符实的文章,与其说是为烈女作传,不如说是作者心心念念的传统美德和说教大全。

整本书可以说是体现了作者对中国女性的关注与同情,揭开了缇萦、木兰等女性作为群体符号的面纱,回归到她们作为人的个体。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种悲悯的情怀,一种批判的意识。而这种女性意识,作者不仅提出来了,还作了解答:她和她们的告状或冒险,与“之后”加在一起,才是终极勇气。(许晓蕾)

0 阅读:3

南方都市报

简介:换一种方式,南都在现场。

作者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