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音乐与交响乐交互演奏,AI作曲一展身手,北交新作《交响编码》科技感满满!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12-22 19:01:56

宏大的交响乐队里坐着一位穿“魔法袍”的“魔术师”,牵动手中的细线控制电子音乐的播放效果;AI机器人与观众对话,根据观众现场口述的心情,生成一段音乐作品……近日,北京交响乐团2024年重点创作项目——科技交响乐组曲《交响编码》在中国科学院大学科学与艺术大楼首演。在青年指挥家金郁矿的执棒下,北京交响乐团携手歌唱家张文沁、汤启婧、王博和打击乐演奏家宋洋,上演了一场科技感十足、令人耳目一新的交响盛宴。

数字音乐“乱入”交响乐团

大自然的神奇声效与电子音乐交织的引子为《交响编码》开篇,交响乐队不知不觉嵌入,与电子音乐融合交互,将观众带入地球家园美丽而震撼的万千气象之中。舞台背后巨大的拱形屏幕上,也呈现着根据音乐变化实时激发生成的奇妙画面,通过声学科技24声道的全景声交互声场体验,开启了科技与艺术跨界融合的探索之旅。

科技交响乐组曲《交响编码》由《万物生长》《微观世界》《太空探秘》《时空隧道》《量子节拍》和《逐梦追光》六个乐章组成。该套作品由青年作曲家郑阳作曲,联袂词作家陈钦智、音响设计张一龙、视觉交互设计马仕骅、电子音乐设计冯金硕与电子音效制作王熙皓所组成的主创团队合作完成,将前沿科技元素创造性转化为音乐灵感和语言。

演出中,细心的观众一眼发现,在北京交响乐团的乐队里有一位身披“魔法袍”的“演奏员”。他手提两根细线,细线的另一端连着控制台的旋钮,他提拉细线便可控制数字音乐效果的渲染状态,进而影响音乐会的整体效果。作曲家郑阳介绍,这位“魔法师”是担任现场交互音乐演奏的武浩文,他是一位从事数字音乐创作专业的青年才俊,现在中国传媒大学攻读研究生。

“在交响乐队演奏时,他会根据作曲家的作品总谱标记与详细要求,并在指挥家的指令下,实时精准地操控电子音乐播放与交互音乐演奏。”郑阳说,独唱、独奏演员,以及乐队中部分乐器面前也设有特殊的麦克风,这些麦克风并非用来扩音,而是实时采集声音并传输到电脑和程序中。“然后武浩文通过预先设计的电脑程序,对声音进行动态渲染和处理,并实时播放。”在郑阳看来,他也成为作品中的一个新颖而独特的声部,使交响乐队与数字音乐深度实时交互,赋予了此作品非同凡响的神奇效果。

AI机器人现场即兴创作旋律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时代已拉开序幕,很多观众好奇,AI作曲到底能达到什么水平?《交响编码》中也有一章进行了专门的呈现。

在第三乐章《太空探秘》演出之后,郑阳走上了舞台,从观众从随机挑选一位代表,请她分享此刻的心情。这位观众的话音刚落,AI机器人“小北北”开始分析她的描述。“感受到你激动的心情啦!”,“小北北”对观众说道,随后,一段一分钟左右的音乐片段响起,流畅又欢快的旋律正好契合了她的心情,AI与人类的这一次艺术交流与协作,让观众又惊又喜。

随后上演的第四乐章《时空隧道》也与人工智能密切相关。此乐章的创作过程很奇特,在郑阳的描述和指导下,人工智能生成了从17世纪至现代多个时期不同风格的交响乐片段,造就了一次音乐的时空旅行。

“目前,运用AI人工智能仅可以生成两至三分钟的交响乐作品片段,但目前尚处于相对初级的模仿创作,而不具备艺术个性与真正的艺术创造力、想象力。”郑阳说,AI所生成的每段交响乐作品片段只能输出音频格式,不能生成总谱。创作这一乐章时,作曲家需要不断对AI提出详细的描述与要求,并对AI所生成的大量作品片段仔细筛选,再将其转化为专业乐谱。随后,郑阳再串联不同风格的音乐片段,并在不同音乐风格切换时加入科幻式的时光隧道机器音效,最终交给乐队演奏呈现。

“目前,人工智能肯定还不能代替作曲家,但它模仿风格写作的片段有模有样且非常快速。”郑阳笑着说,这次独特的“合作”非常有趣,这一乐章也是对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在音乐创作领域发展和应用现状的一次展示。

科技与艺术融合开启无限可能

《交响编码》作为一台融合声学科技、电子音乐实时交互、视觉实时交互以及AI人工智能实时互动等高科技手段的音乐会,在国内音乐界当属首次。谈到创作这部作品的初衷,北京交响乐团团长李长军说,“目前科技题材的交响乐作品相对较少,《交响编码》则通过6个特色鲜明的乐章呈现了丰富的科技主题内容,北京交响乐团希望通过这部创新式作品,助力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在郑阳看来,这是一部从内容到形式都将交响乐与科技紧密结合的大型作品,而不是把传统交响乐套上科技的外壳或包装。他坦言,创作这部作品用了近一年的时间,在过程中曾经一度陷入困境,进展缓慢。“如果按照传统交响乐的理念和思维,我的创作过程会很顺畅而高效,但我希望有全新的、立体的突破。”郑阳说,在创作前期,李长军带着创作团队走访科技园区、拜访了很多科研单位和科学家,也与多位声学科技、电子音乐、视觉交互、数字技术等领域的专家座谈研讨,最终成就了《交响编码》的跨界实践。

《交响编码》的上演展示了音乐与科技结合的无限可能性,开创了艺术与科技深度结合的新方向,也为未来音乐艺术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参考经验。李长军说,《交响编码》创作和演出团队中有不少实力派的年轻人,“他们精诚合作、群策群力,创作并演出了这样一场充满时尚性与现代感的新作品音乐会。希望能够为北京未来与科技相关的活动提供精神文化能量,也希望获得同样年轻的高校学子和青年科学家们的喜爱。”

据悉,本次演出由北京交响乐团、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共北京市怀柔区委员会主办,由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得到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支持。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