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行动]合同暗藏“陷阱”浠水警方成功侦办一起百万诈骗案

身边24小时 2024-12-22 19:41:31

合同作为市场经济活动中最常见、最普遍的交易形式,也是经济交往中的重要凭证,然而一些犯罪分子为谋取利益,使用伪造手段、虚假文件,骗取对方信任订立合同,从而达到骗取钱财的目的。近日,浠水警方成功侦办一起百万合同诈骗案,抓获犯罪嫌疑人陈某(黄石大冶人),为受害人追回了全部损失,有力维护了市场经济秩序。

据警方介绍,受害人夏某一直苦于没有工程做,四处联系业务,偶然认识了陈某,对方称有个“大项目”,是一个稳赚不亏的重要工程,夏某瞬间来了兴趣,当即与对方签订了工程项目合同,并缴纳保证金一百万元。然而工程并没有顺利开工,陈某以各种理由搪塞,一次次推迟进场,使夏某失去了耐性,要求对方退款,当他按约定时间来退款时,却发现已经无法联系上陈某。

今年年初,夏某到浠水县公安局经侦大队报案。接警后,该局高度重视,立即抽调经侦大队和兰溪水陆派出所精干警力组成专班,对案件展开调查。经过长达半年的走访调查,专班民警抽丝剥茧、固定证据,最终发现陈某与所谓的“大项目”无任何关系。2024年10月底,民警将陈某抓捕归案。

经审讯,陈某对实施合同诈骗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他交代,自己利用他人着急接工程的心理,通过虚构项目工程,伪造建设工程“施工图纸、项目规划书”等,骗取受害人信任,与其签订合同,收取保证金后便玩“消失”,被骗资金全部用于个人挥霍。

目前,犯罪嫌疑人陈某已被依法执行逮捕。在警方的努力下,被骗的一百万元如数返还受害人夏某,案件在进一步办理中。

警方提醒

签合同之前务必对工程项目真伪进行核实,对工程项目涉及公司及个人主体、资质、生产经营情况进行全面考察,对公司合法性和履约能力进行全面评估,切记不能只听一面之词。犯罪嫌疑人往往利用贪图便宜、急切做工程赚大钱等心理,诱导对方当事人签订合同,以达到骗取钱财的目的。合同陷阱花样百出,诈骗套路多,请谨慎转款,避免落入诈骗陷阱。

0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