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记者朱丽珍
经过三周初赛的比拼,浙江少年诗词大会已经进入复赛环节。初赛第三轮,小学组周冠军由杭州市临平区信达外国语学校五年级的滕一诺同学夺得——用时5分10秒,成绩99分。
滕一诺的诗词学习之路,用一个词语可以概括——顺其自然。
在妈妈眼中,一诺从小就流露出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家里贴着识字图表,一诺两岁时,会把“免”认成“兔”,对文字很敏感。到了一年级,让她读一读四年级哥哥的课文,她就能读得流利顺畅。
发现了女儿的特点后,妈妈没有刻意地给她设定目标,而是抓住最佳发展的敏感期,提供书籍、音频、视频等资源,支持她在文学领域“畅游”。
充满韵律的古诗词,被当成背景音循环播放,耳濡目染之下,完成了诗词的背诵;亲子共读时,不需要刻意教她认字,潜移默化之下,完成了识字量的积累。
过去的这个暑假,一诺和妈妈游历山东济南,造访了李清照故居。坐在趵突泉边,看着汩汩的泉水,她想象着李清照临水照花的样子;在绿荫环绕的大明湖畔,她想起鸥鹭嬉戏其间;在李清照父亲李格非的书房里,仿佛看见与古籍为伴的自在少女……古诗词的学习,跳出死记硬背,而是通过一趟旅程,丰富了对诗词和背后诗人的认识和理解。
一诺就是在这样宽松自如的环境下成长,但这并不意味着放任。
妈妈坦言,每个孩子兴趣点不一样,很多孩子的成长会受到家长的暗示影响。当她发现一诺语言文字方面有天赋时,也曾担心,一诺的理科能力会不会相对欠缺?为此,妈妈会进行暗示强调,引导她认识到理科的重要性,尤其在阅读书籍的选择上,不能局限于文学类作品,而是应该提升视野、格局,尝试让涉猎面更加多元。
在这样的引导之下,一诺的理科成绩也毫不逊色,而且保持了广泛的兴趣爱好,钢琴、羽毛球、口才、声乐……喜欢和擅长的事情挺多。性格活泼开朗的她,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担任班长,对管理能力、领导能力的提升也很有兴趣。
升入小学高年级,一诺依旧保持着每天阅读的习惯,不局限于纸质书本,还有音频、视频。最近她已经听了几个月的《明朝那些事》,对这段历史又有了全新的认知。
参加浙江少年诗词大会,一诺其实并没有刻意地准备,最终夺得周冠军,正是日积月累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