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记者杨茜通讯员方序章晓玥
[编者按]“建设世界一流医院”,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以下简称浙大二院)在新时代中给自己的命题和目标。
优秀的人才,强大的团队,孜孜不倦地探索和发现,让技术创新和效率医疗落地开花。
他们领航,深耕常见病、突破疑难症;他们探路,让顶尖先进诊疗“利器”服务精准医学;他们攀登,从临床发现问题,让科研再次推进临床。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严重烧伤的皮肤、下肢动静脉溃疡、糖尿病足的溃烂……浙大二院烧伤与创面修复科总是面对着患者“血肉模糊”的一面。
然而,治疗从来不只是“缝缝补补”,讲究追本溯源,抽丝剥茧,以及全病程的精细化管理。
前不久,牵动全国的“烧伤妈妈”黄女士顺利从浙大二院出院,科室负责人王新刚教授亲自将她送上了车。“我们的任务圆满了:躺着进来,但一定要独立走着出去。千言万语都比不上她自己下地走路的说服力。”
作为中国大陆第一家以医生为主导的创面处理中心,浙大二院烧伤与创面修复科每天都会接收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专业的医者,秉承着“匠人精神”,用一双“妙手”化腐朽为神奇。说得朴素些,就是让患者重获新肤,尽快回归正常生活。
相比烧伤,病房里更多的是各类复杂的皮肤伤口患者,处理起来也很有挑战性。“每次看到病人身上的‘破溃’被高质量修复,通过康复能回归正常生活,我们作为医生是非常有成就感的。”
病情复杂多次被拒
因一句话从豫而来
夜深人静,王新刚打开电脑浏览近些日子收治的所有病患,只要他经手的患者,他都手写记录在一个专用笔记本上,包括病案号、姓名、年龄、疾病、治疗、住院时长……这是他从医十余年来养成的习惯。厚厚的一本,边缘都有些折角了。
他又打开手机,登上了互联网医院。
有新患者来访,简单的病情介绍中含有两张图片,明显的骶尾部四期压疮。但是患者特殊的病史在于,合并主动脉夹层破裂病史,虽然已经完成了人工血管置换术,但仍需要长期服用多种抗凝药物,高血压也控制得很不理想。这位特殊的压疮患者已经被多家医院以“病情特殊”为由拒之门外了。
王新刚看看患者的年纪,51岁,还很年轻。如果放任不管,压疮面积越来越大,后续面临的伤口恶化风险和生活质量下降的麻烦会很大。
他想了想,慎重地回复:“有希望,可以试试看。”
就因为这句话,家属开车,跋涉1000多公里,将患者从河南送到了浙大二院。
烧伤与创面修复科牵头组织了一场多学科大讨论。心脏大血管外科负责抗凝药物的调整方案;心血管内科则要关注血压控制情况。经过两周严密的病情观察和用药调整,患者基本达到手术要求。
创面又大又深,累及骨质,操作起来实属不易。王新刚带领团队采用一次手术就彻底修复了这例高难度的压疮,用精湛的技术赢得了患者及家属的肯定。
而这只是第一步。对压疮患者来说,长期的管理更为重要。营养科、康复科、精神科早已介入,在修复压疮的同时,合力保障患者的身心健康。
“这次来杭州,真是来对了!”朴实的话语最是充满温暖。
虽然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王新刚回忆起来依然透露着满满的骄傲,“前段时间我们做回访,患者虽然行动力因为当时主动脉夹层导致的脊髓缺血仍部分受限,但压疮没有再复发,而且创面恢复得很好。”
肩负责任主动寻找患者
创新方案让医疗增效
事实上,能入院治疗的创面患者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
压疮通常发生在长期卧床或行动不便的人群中。因为行动不方便,且治疗难度大,大部分人都放弃了积极治疗,放之任之,承受着巨大的痛苦。
为什么压疮会这么难治呢?
王新刚坦言,关键在于它的成因非常多样且相互关联。除了外力压迫和剪切力造成的直接损伤外,还涉及到患者自身的健康状况如高龄、截瘫、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合并严重的基础性疾病等因素。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则会使病情进一步恶化。因此,在处理压疮时必须采取综合手段,既要解决创面问题也要改善全身的健康状况,在提高治愈率的同时,也要尽可能减少复发率。
为了让弱势群体有更好的生活质量,浙大二院烧伤与创面修复科将被动转为主动,与浙江省残疾人联合会合作,帮助有手术指征的压疮患者解除病痛。
压疮的治疗,是个反复持续的过程,需要反复清创,而且对护理的要求很高。所以收治的这类患者,以往平均住院时间在一个月以上。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理念的更新,面对压疮患者,科室近年来采取了“一步法修复”的方法,只需要一次手术就可以完成彻底清创和皮瓣移植修复,真正达到了医疗的量效双提升。于患者而言,平均住院时间减少到7-10日,治疗费用大幅降低。
浙大二院烧伤与创面修复科成立于1958年,多个头衔加身: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区域创伤中心建设参与单位、国家卫健委创面修复科教学基地、浙江省创伤应急救援医学创新中心、浙江省急危重症临床研究中心、浙江省医学重点学科……科室在急危重烧伤救治和复杂创面修复方面享有盛誉。科室连续三年位列中国医科院科技量值排行榜全国第一名。这里每年吸引着全国各地的兄弟科室来交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