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近年来,为破解水资源紧缺难题、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地处毛乌素沙漠腹地的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敢于担当、勇于改革、善闯新路,以“有解思维”探寻“优解路径”,走出了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之路。
盐碱荒滩变湿地公园。冬日的清晨,第一缕阳光温柔地穿透薄雾,洒在银装素裹的敖勒召其镇城郊亚什木都沟的尾水湿地公园上,在这片并未完全冰封的湖面上,数千只候鸟聚集于此,构成了一幅生动而和谐的自然画卷。它们有的悠然自得地游弋于碧波之上,有的低头专注地觅食于茂密的水草丛中,有的振翅高飞于蔚蓝的天空之下,展现出无尽的生机与活力。
看着眼前这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冬日生态美景,谁又能想到,风景如此优美的湿地公园曾经竟是一个寸草不生的盐碱荒滩。它的华丽变身得益于鄂托克前旗敖勒召其镇污水处理厂尾水湿地净化及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工程的实施。
“我们通过巧妙利用景观元素,在潜流湿地上方铺设木栈道,在表流湿地设置亲水活动设施,建设具备科普、教育、宣传等功能的人工湿地展馆,与中水湖、雨水湖组团形成了人工湿地公园。作为全市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项目之一,该项目总投资6493.91万元,占地约81亩,自2023年10月开工以来,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5%,剩余部分预计将于2025年5月底前全部完工。”鄂托克前旗住建局副局长韩伟说。
尾水湿地的建设不仅极大地增强了鄂托克前旗的水文调节功能,而且使其成为了一个高效的自然调节系统。在雨季,湿地能够吸收并储存大量的雨水,有效缓解城市内涝的风险;在旱季,它又能慢慢释放储存的水分,确保城市水系的稳定与平衡。在春夏秋三季,尾水湿地还兼具生态氧吧功能,为周边环境提供清新的空气和宜人的自然景观,也为居民提供了徒步、钓鱼、划船等休闲娱乐项目,实现了生态效益与城市发展的和谐统一。
生活尾水变生态好水。利用现有管道将鄂托克前旗敖勒召其镇污水处理厂尾水引至工程区,通过应用“强化脱氨潜流人工湿地处理技术”和“微生物人工湿地高效脱氮技术”专利,采用“水平潜流湿地+表面流湿地”两级串联生态修复系统,将污水处理厂尾水通过生态卵石和火山岩过滤、吸附,再经由水生植物如黄菖蒲、千屈菜等“消化”水中杂质,最后通过管道引入北侧中水湖,在中水湖进行生态修复,建设湖滨植物缓冲带,提高污染物拦截能力,进一步稳定中水湖内部水体水质,保证中水回用水体水质,最终使尾水水质从一级A标准提升至地表水IV类排放标准,并且每年消减化学需氧量54.75吨、氨氮9.59吨、总磷0.55吨,
“一级A标准是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作为回用水的国家基本要求,水质普通,可作为城镇景观用水和一般回用水。现在尾水通过湿地净化后,水质可以达到地表IV类水标准,水质良好,能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出水质量有了非常显著的提升。”鄂托克前旗敖勒召其镇污水处理厂工作人员说。
值得一提的是,建设完成的生态湿地不仅能克服化学法净化污水易造成二次污染、物理法治标不治本的缺点,还将污水净化、污水资源化及环境美化结合在一起,既实现了尾水再净化,又提升了区域水环境,增加了生物多样性。
生态好水用于生态补水。相较于传统的深度处理工程,人工湿地作为一种自然且高效的净水方式,每天能净化近万吨尾水,每年可收集再生水320万立方米,可全部用于生态补水和镇区绿化,中水回用率达100%,让再生水成为城市“第二水源”、市政杂用“第一水源”,大大缓解了敖镇地下水超采压力。
精打细算用好每一滴“水”。此外,除了鄂托克前旗敖勒召其镇污水处理厂尾水湿地净化及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工程的实施。鄂托克前旗在地下水超采治理方面还有其他多种举措,也取得了显著成效。鄂托克前旗通过“节、调、补、技、管、引”等多项措施,逐步降低流域和区域水资源开发强度,优化水资源配置。敖勒召其镇地下水超采(水生态)综合治理工程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该工程自2022年9月开工建设,2023年4月正式全线通水,通过引入大沟湾水库的地表水,为城镇生态绿化提供了充足水源,有效压减了地下水开采量,实现了地下水超采区采补平衡。这一工程的实施,不仅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还提升了区域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为恢复地区生态平衡发挥了积极作用。
节水治水用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鄂托克前旗将继续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破解水瓶颈、强化水支撑、确保水安全,把“水环境综合治理+可持续发展模式”典型方案运用到生态全过程各领域,为新时代“奋进鄂前旗”“四区”建设注入强大“水”动力。(闫伟、王亚男、梁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