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融资这条路上,南京医药(600713.SH)始终未停止脚步。
12月22日晚,南京医药公布了可转债预案,公司拟募资10.81亿元用于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钛媒体APP了解到,这已经不是南京医药近几年来的首次募资,自从2009年开始,南京医药已经进行多次融资,其融资次数达到15次,累计融资规模达到376亿元。
而在公司的历次融资当中,大部分资金都被用于补充流动资金或者置换有息负债。这一次也不例外,在南京医药的规划中,补流募资仍然占比30%,公司的资金“饥渴症”明显。
补流才是重点
公告显示,本次可转债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0.81亿元,分别投向南京医药数字化转型项目、南京医药南京物流中心(二期)项目、福建同春生物医药产业园(一期)项目、补充流动资金4个项目,拟分别投入募资额2.24亿元、1.42亿元、3.91亿元、3.24亿元。
具体来看,南京医药募投项目中,前两项募投项目分别为南京医药数字化转型项目、南京医药南京物流中心(二期)项目。其中,数字化转型项目计划建设“含数字物流的数字供应链平台”“数字新零售运营平台”“数字运营决策平台”;物流中心(二期)项目的(一期)项目已于2018年10月投入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医药“互联网+”业务,还是医药第三方物流服务,占南京医药营业收入的比重都非常小,公司逾九成营业收入来自医药批发业务。财务数据显示,2021—2023年,医药“互联网+”业务为南京医药贡献的收入占比分别为1.34%、0.66%、0.73%;医药第三方物流服务营收占比更低,分别为0.04%、0.05%、0.05%。
南京医药认为,南京医药数字化转型项目将进一步提升公司的数字化运营管理能力,加快公司对市场的反应速度,有效提升公司在敏捷运营、智能决策、风险控制、组织协同、供应链优化、客户体验、用户运营等方面能力。而南京物流中心(二期)项目和福建同春生物医药产业园(一期)项目将有效提升公司在江苏、福建等区域仓储、运输、分拣等能力,提高物流配送效率。
但与此同时,南京医药也在募资方案中表示,本次募投项目不直接产生效益,项目的实施将改善公司现有信息化运营水平,产生的间接效益将在公司的经营中体现。
而从募资投入可以看出,补充流动资金是南京医药此次募投项目中,拟投入募资额第二高的项目,拟投入金额仅次于福建同春生物医药产业园(一期)项目,由此可见,在此次发行募资的可转债中,未有可以直接贡献业绩的项目,补流募资才是公司的重点。
负债率高于同行
实际上,在筹划此次发行前,南京医药已进行了多次再融资。此前公告显示,南京医药在2016年、2021年进行了两次定增募资,分别募集资金9.17亿元、9.87亿元,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银行贷款。
而如果将时间再拉长,自2009年开始,南京医药在资本市场上的融资总额高达376.78亿元,其中包括4次增发,6次短期融资券、3次中期票据、1次可转债以及1次资产支持票据。
多次募资背后,南京医药资产负债率高企,且高于同行业公司平均水平。财务数据显示,2021年末、2022年末和2023年末,南京医药资产负债率分别达79.78%、78.85%、74.46%,可比公司均值为67.71%、68.68%、60.94%。截至2024年前三季度,南京医药资产负债率为76.75%。
细看公司资产负债表,南京医药各项债务较高。截至2021年末、2022年末和2023年末,公司短期借款、非金融机构借款、短期应付债券、长期借款及应付债券等有息债务的余额合计分别为92.32亿元、92.69亿元和87.96亿元。
企业预警通也显示,截至2024年第二季度末,南京医药的借款余额达116.96亿元,累计新增借款30.94亿元,占去年末净资产的42.65%。新增借款主要为银行贷款及债务融资工具。
而对比南京医药的业绩,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409.38亿元,同比增长0.97%,但归母净利润只有4.42亿元,同比增长0.36%。在整个医药流通行业中,南京医药的净利率处在倒数第7名的位置,南京医药规模效益并没有带来与其体量相对应的利润。
此外,截至前三季度,公司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金额却达到5.47亿元,远超净利润。可见,南京医药目前的资金状况更像是“给银行打工”。南京医药表示,医药流通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医药流通行业内上市公司普遍债务负担较重。
但对比同行来说,南京医药的资金压力更大,在24家公司中,南京医药的有息负债率则位在第8名的位置,为40.51%,远超于行业均值32.51%,这或许也解释了,为何南京医药需要不断进行短期融资来维持运转。(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于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