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百年一遇的台风“珍珠”横扫南海,流花油田全面瘫痪,修复问题国内无法解决,找到国外公司,不料其狮子大开口5.6亿美元,先给钱后办事。中海油经理傅成玉当机立断:“不靠外面,我们自己干。与其拿钱给外国人做修复试验,不如我们自己干,锻炼队伍,积累经验。” 台风“珍珠”的名字听起来十分的诗意,但是在流花11-1油田上的工作人员怎么也没有想到,它的破坏力如此强大。在台风到来之前。工作人员早已经收到预警,提前返回陆地进行躲避。根据安装在流花油田的水下机器人传回来的信息。“珍珠”正在肆无忌惮地攻击着流花油田。 台风所到之处,可谓是片甲不留,巨大的输油软管已经破裂,孤独地卷缩在海底。在油田附近的巨型油轮“胜利号”在狂风的作用下完全失去了控制。几个装满油,十多吨重的大浮筒被推到浪尖,随时都会泄露。流花采气平台更是损失惨重。 工作人员看着传回来的消息,心急如焚,如果不能尽快地恢复生产的话,每天都将损失上千万美元,如果台风卷土重来,那么已经脆弱无比的流花油田必将不堪一击,到时候后果将不堪设想。 可是怎么对输油软管进行打捞和修复,如何对漂浮的油筒进行链式修复,这些在国内都没有可以借鉴的先例,在世界上,也属于罕见的难题。修复如救火,十万火急,在得知国内无法进行修复的时候,位于深圳分公司立即向世界各大同行发出了邀请,希望可以施以援手,帮助修复。 没想到这些同行的回答,却让流花油田的工作人员大失所望,甚至意料之外的失落。流花油田所遭受的是世界工程史上的罕见事故,没有先例可循,一些在行业内有分量的公司,直接就拒绝了。更有甚者,一些大公司漫天要价,提出了非常苛刻的条件。比如一天最少要支付五十万美金的施工费,其他预算费用上不封顶,而且还不能保证修复好。 还有一个公司更加夸张,可谓是狮子大开口。直接要价5.6亿美金,必须先支付95%的款项再开工,在修复过程中施工方可以随时终止合同,但是我方要终止合同这要加倍赔偿。而且不保证修复时间,可能两年时间甚至更长。要知道流花油田停产两年,那就是8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这样的漫天要价是不能接受的。中石油总经理傅成玉收到深圳分公司的反馈之后,由此发生了开头那一幕。 想要靠自己全面修复流花油田的受损设施,修复人员面临着“三无”困难:没有装备、没有经验、没有技术。但是已经无路可退,修复人员只能边摸索边研发,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 如在修复过程中,缺少大型的施工设备,国内外没有可使用的设计和产品,如果找专业厂家合作生产,最少需要一年的时间。修复工程迫在眉睫,不能拖。施工人员便大胆尝试,将现有的一条小型动力定位船进行改造,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就研制出了可加装船尾150吨的门型吊、液压驱动式125吨张力绞车。 对于流花油田的深海修复工程,在国内没有先例,工作人员只能通过不断的科学推导,遇到技术问题,就集思广益,关于一个问题,起码要谈论上百次,边研发,边尝试,边改进,设备一出厂,马上下海,出了问题,又拉回去进行改进,就是通过这样坚持不懈的方法,解决了不少技术难题。 2007年6月27日,已经关闭了一年多的流花油田,25口井全部重新开井。外国公司预计要5.6亿美元的修复费、计划最少两年才能修复完成的流花油田,在流花人的不懈努力之下,中海油只投入了5亿多人民币,提前一年完成了油田的修复工作。 根据后来的估算,流花油田靠自主创新实现了复产,直接挽回40亿的经济损失。在修复攻关中,修复人员更是创造了6项自主知识产权的领先技术,包括使用小型动力定位勘察船改装成的重型吊装工程作业船;进行锚链和软管的大脑修复创新,从300米深水处打捞13.5英寸的软管的专用工具,以及软管接头修复技术。 这些技术都领先于世界同类公司所拥有的的技术,并且是国内首创。很大程度上,使得流花油田摆脱了对西方公司的技术依赖。 同时在流花油田修复过程中,创下了39万人次施工零事故的安全记录,为世界海洋工程史留下了深水工程维修的新纪录。 六年之后,流花油田建成了我国首个自营开发的深水油田流花4-1。四年之后,流花油田连续产油2000万方。并成为我国首个达到300米水深的深海油田。而这一切成就的背后,都离不开一代代流花人的不懈努力和刻苦钻研。
2006年,百年一遇的台风“珍珠”横扫南海,流花油田全面瘫痪,修复问题国内无法解
报君知史
2024-12-23 23:58:17
0
阅读: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