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传刚:以良法善治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环球网 2024-12-24 06:34:40

12月21日,备受关注的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这是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的关键一步,意味着该法已进入立法程序的重要阶段。

设立民营经济促进法,既是以法治保障民营经济随着不断发展壮大产生的现实需要,也有着稳定民营经济发展预期、提振民企信心、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长远考量。自今年2月司法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召开立法座谈会,到10月中旬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再到如今草案提请审议,这样稳健又迅速的节奏传递出明确的信号:既充分展现了我国在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促其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决心,也积极响应了社会对出台这部法律的殷切期待。

在当今我国的经济格局中,民营经济的地位举足轻重,并已成为中国经济的活力源泉。2012年至2023年,民营企业占全国企业总量由79.4%提高至92.3%、达5300余万户,个体工商户由4000余万户增加至1.24亿户。截至2024年9月底,全国登记在册民营企业数量超过5500万。一方面,民营企业以丰富的业态提供了多样的就业岗位。从基层工人到高端技术人才,许多劳动者在民营经济体系中找到了施展才华与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另一方面,民营企业也以其敏锐的市场嗅觉和灵活的经营机制,成为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的急先锋。可以说,民营经济的高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设立民营经济促进法的目的,首先就是要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法律基石。在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尽管民营经济的作用得到认可,但在市场准入、融资环境、产权保护等方面仍面临一定不确定性。对此,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以立法的方式,明确了政府与市场在民营经济发展中的各自角色与行为边界,最大限度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将为民营经济创造公平公正、宽松透明的营商环境。这势必将增强民营企业家的信心,并将更多精力与资源投入到企业经营与发展中去。

其次,从市场竞争角度来看,民营经济促进法一旦出台,将有助于打破行业垄断与壁垒,加速推动我国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草案内容显示,该法将从健全、完善市场竞争制度机制着手,尽可能保障民企享有平等的市场准入机会。从传统的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到新兴的高端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民营企业都能依据自身实力与市场需求合法参与竞争。这将有效激发民营企业的创新活力与竞争意识,促使其不断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带动整个行业进步。以新兴的数字经济领域为例,先行一步的民营企业已然展现出强劲的创新能力与发展潜力,随着新的市场环境中发展机遇不断涌现,这些企业将为中国经济培育更多新的增长点,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新动能。

再次,民营经济促进法还着眼于融资这一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关键瓶颈领域,若能出台,将发挥关键的破局作用。草案针对民营企业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专设了“投资融资促进”章节,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加大对中小微民营经济组织融资增信支持力度。未来,金融机构有望进一步优化信贷资源配置,帮助民营经济更灵活、精准地选择融资渠道与方式。

最后,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还涉及强化对民营企业产权的保护。对产权的明晰界定与有效保护是市场经济健康有序运行的基石之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年底,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拥有有效发明专利213.4万件,占国内企业总量的近四分之三。同时,我国已涌现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14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6万家,未来专利等产权保护方面的需求必将扩大,依法对其财产权益、知识产权等各类产权要素提供强力保障与支撑势在必行。更细化的民营经济产权保护的相关法规落地,将显著提高民营企业与社会资本的投资和创新热情,并吸引更多的社会闲置资金涌入,为民营经济规模的进一步壮大、发展质量的全面提升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与环境。

总的来说,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是适应中国经济发展新形势、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该法不仅有助于激发民营经济的潜力与活力,更有利于促进民营经济在吸纳就业、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等领域的长远发展,全方位、系统性地为民营经济保驾护航。这部汇聚了各界期待的法律,凸显出立法者以良法求善治、以善治谋发展的战略眼光。(作者是财经评论员)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