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为民,兴水强国。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课题之一,水资源的治理与保护不仅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直接关系到亿万民众生活质量和国家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今年以来,南山区水务局紧扣高质量发展任务,补短板、强基础、增后劲,全面提升辖区治水效能。截至2024年6月末,南山区优良河长比例已由2017年的19.2%升至100%,提前实现全域优良河长目标,在进一步凸显南山“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的生态画卷的同时,也收获了大量街坊邻里的好口碑。
抓节水、保供水、优饮水倾心聚力惠民生
“以后淘米水也不能浪费,我要用来洗菜、浇花。节约用水还是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在11月开展的双界河迷你马拉松活动现场,南山居民杨先生站在节水宣传摊位前有感而发,在他看来,守护南山区的青山绿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近年来,为了增强全民节水意识、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每年的“世界水日”,来自南山的《爱水节水倡议》都会如约派发到市民手中。与此同时,节水宣传进社区活动也开展得如火如荼,通过知识讲座、趣味竞赛、水务机器人互动等丰富多元的形式,推动节水、爱水、惜水、护水的理念深入人心。
近年来,南山区一直坚定不移坚持“节水优先”治水思路。在不久前召开的南山区2024年度节约用水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南山区水务局创新举措,首次对年用水量处于1万至3万立方米的用水单位下达年度计划,成功将458家单位列入管理名单,极大地拓宽了用水单位管理的覆盖范围,使南山区节水管理工作迈向更为精细化、全面化的阶段。
现如今,南山区在水资源利用与管理方面成果斐然,万元GDP用水量锐减至3.53立方米,达到全市最低值,用水效率更是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在这卓越成就的背后,是一系列科学高效的管理举措与技术创新。通过分区计量、压力调控、动态监管,不仅确保了供水系统的安全运行,还实现了节能降耗的目标。与此同时,南山区积极探索非常规水源利用新路径,将再生水、雨水等资源应用于城市杂用、工业回用、工地循环用等多元场景,实现了水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2024年1-11月南山区非常规水源替代自来水量已超过350万立方米,全区用水总量严控在控制指标内,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水资源保障。
作为每平方公里容纳1万人口、创造50亿元GDP且投资强度高达10亿元的超大型城市中心城区,构建高品质供水保障体系、推动城市供水的可持续性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对此,南山给出了“两江并举、多源互补”的解决方案,力求打造水库东江、西江两江并举,水厂铁岗水库、西丽水库、深圳水库多源互补的供水保障格局,实现2025年原水供应达到200万m³/日,供水能力从20万m³/日提升至70万m³/日,进一步补强中心城区供水弱项。
为进一步推动“出厂水”和“龙头水”水质双提升,近年来,南山区加快推进优质饮用水入户、二次供水设施提标改造、公共机构(建筑)供水设施提标改造、老旧市政供水管网更新改造等系列工程建设,并对全区二次供水设施进行全覆盖监管,实现检查整改率、水质合格率、群众满意度“三个100%”。
水向清、山向绿、城更美多措并举焕新颜
治城先治水。从荣获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到成功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多年来,南山区不断探索着水生态建设与高质量发展协同共进的新路径,精心雕琢“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环境“名片”。
在这一过程中,南山区以深化水域治理为关键着力点,锚定创建“河流优良率全优区”的任务目标,全方位强化河湖长制建设,加快推进幸福河湖的构建进程。今年1至11月,辖区三级河长累计巡河3171次,发现并交办问题817宗,协调相关投诉11宗,问题办结率及投诉满意度均达到100%。同时,督促街道与社区级河长湖长开展巡河履职活动,进一步促进各级河长湖长履职尽责,有力推动了全区河长制湖长制工作从“有名有实”向“有能有效”转变。为了拓展公众参与广度,南山区水务局积极策划了“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多项河湖宣传活动,向来参加活动的区级政协委员颁发护河监督员聘书,充分借助政协委员的社会影响力与监督职能,为河湖治理注入全新活力。同时,建立“沙河·尚”护河志愿服务U站,打造了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治水护河志愿服务队伍。截至6月底,南山区优良河长比例已达100%,提前实现全域水质优良目标。
针对辖区部分小区建设年代久、管道运行时间长导致的排水管网老化、破损以及存在结构性功能性缺陷等问题,南山区水务局精心谋划、科学布局,分三期稳步推进排水小区老旧管网修复改造工程,力争解决雨水污水混流、管道带病运行等问题,推动排水小区老旧管网“旧貌换新颜”。
在面源污染治理方面,为啃下中心河北雨季面源污染这一“硬骨头”,缓解面源污染带来的异味、淤积等问题,进一步提升中心河及人才公园内湖水质,在系统分析水质不稳定因素的基础上,启动了后海河调蓄池工程。通过新建初小雨调蓄池,配套建设排海管,收集中心河北集雨范围内的初小雨进行调蓄;同时,在人才公园内湖增设3处溢流通道,改善水动力条件,消除死水区域。此外,为提高大沙河水质保障率,持续推进大沙河中下游段综合治理工程(二期)建设,截至目前,4个调蓄池主体已完工,预计明年汛期前稳定运营。
为推动辖区海绵城市建设迈向新高度,2024年,南山区共计新增94项海绵城市建设入库项目,对80多项设计方案开展了滚动审查,并率先制定《深圳市南山区建设项目海绵城市竣工验收实施细则(试行)》,实现了建设项目全过程精准管控,让海绵城市建设与验收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同时,在市、区两级的协同努力下,开展了400余次巡查行动与现场专业指导工作,为海绵城市建设保驾护航。2024年新增海绵城市建设面积约4.9平方公里,推动留仙洞、龙井河两个片区整体达标,为辖区向绿、向新、向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实现连片示范与规模效益“双丰收”。截至目前,南山已建成海绵城市建设面积57.93平方公里,占城市建成区面积比例约56.5%。
造场景、搭平台、强管理科技赋能促改革
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作为改革开放“开山炮”打响之地,近年来,南山区不断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南山实践,通过构建水务设施运维智慧化管理模式,以科技赋能改革,扎实推进城区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为辖区居民创造出更高品质的生活。
近年来,被誉为南山区“母亲河”的大沙河成功逆袭,沿河岸打造的大沙河生态长廊也成为深圳家喻户晓的网红打卡地,这背后离不开南山区智慧水务系统全要素水务设施管控的科技助力。
以大沙河河口全要素水务设施管控为应用场景,南山区“智慧水务”全面汇聚大沙河河口的闸泵站设施、截污箱涵、闸泵站、排水管网等基础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对大沙河河口水务设施进行了高精度BIM建模,结合水务设施实时监测监控数据,以及大沙河河口水务设施运行调度预案,通过CIM+BIM+IOT的多源数据融合,将大沙河河口水务设施运行状态在大沙河水务设施数字孪生平台上进行实景化模拟及映射,为做好指挥决策、应急调度等提供科学化依据。
近年来,南山区积极构建水务设施运维智慧化管理模式,一是初步形成南山区“源-供-排-污-灾”监测体系,通过自建加接入相关部门涉水监测数据,完成全区水务全要素对象监测,发现问题更加及时。二是逐步实现水务业务线下、线上协同处理,构建南山区水务事件分拨闭环处置机制,实现全局业务线上办理,解决问题更加高效。三是建设成果显著屡获大奖。智慧水务项目入选国家住建部2022年度全国智慧水务优秀典型案例,获得国家自然资源部“2024全国地理信息产业优秀工程金奖”、2024年度广东省水利学会水利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等。
与此同时,为进一步提升南山区在建项目涉水事项治理效能,解决因违法排放黄泥水等行为引发的水土流失、市政管网堵塞及河道淤积等问题,南山区水务局创新实施基坑施工在线监控和远程喊停监管项目,先后对辖区内的93个基坑施工阶段在建工地进行在线监管,建立“AI+远程喊停+现场执法”的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流程,显著降低违法行为。截至目前,共发现191家次工地异常排水475次,并通过远程喊停及执法查处,及时制止并纠正异常排水行为,被监控工地的异常排水行为已从监控初期每月100余次逐步减少到不足20次,有效遏制了黄泥水入管入河问题。
全面提升治水效能,让生态“好水”变经济“活水”,如今的南山区成功探索出一条统筹推进水生态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人水和谐的生态新格局已经形成,一幅水清景美的世界级创新型滨海中心城区生态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采写:南都记者陈紫嫣通讯员危婕黄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