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平塘县克度镇大窝凼,崇山峻岭之间,“中国天眼”仰望苍穹,将人类“视界”延伸到百亿光年之外。今年是“中国天眼”建成运行8周年。8年多来,“中国天眼”团队发扬开拓进取、勇攀高峰的精神,秉持团结奋进、协同攻关的作风,创新不止,成果频出,不断拓展着人类观天极限。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浩瀚星空,广袤苍穹,自古以来便寄托着人类的科学憧憬。20世纪90年代初,以南仁东先生为代表的老一代天文学家大胆提出设想,决心在祖国的土地上建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让人类看到更深远的星空。
功夫不负有心人,星光不问赶路人。实现这一愿望,南仁东带领团队在贵州大山里克服重重困难,历经20多年论证、立项及艰苦建设,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终于在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不仅能够接收到100多亿光年以外的电磁信号,而且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它的落成启用,对我国在科学前沿实现重大原创突破、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并希望“高水平管理和运行好这一重大科学基础设施,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出大成果”。
俗话说,葡萄好吃树难栽。发现和研究脉冲星,对人类了解宇宙意义重大。为了让中国天文学家看到更深远的星空,FAST工程团队牢记嘱托,以南仁东先生为榜样,受得了清苦、坐得住“冷板凳”,在保障FAST全年稳定运行的同时,FAST工程团队不断进行技术研发,继续提升望远镜性能。据统计,“中国天眼”自投入运行以来,已发现的新脉冲星数量突破1000颗,超过同一时期国外其他望远镜发现脉冲星数量的总和。不仅有10余篇论文相继发表在国际顶尖学术刊物《自然》《科学》上,而且近年来“中国天眼”持续获得重量级发现:首次在射电波段观测到黑洞“脉搏”、探测到纳赫兹引力波存在的关键证据、探测并构建世界最大中性氢星系样本……正如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副台长,“中国天眼”运行和发展中心主任、总工程师姜鹏所说:“‘中国天眼’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探测宇宙深处的强大工具,而且在基础科学研究中产生了深远影响。它帮助我们探索宇宙的起源、演化及其结构,为理解宇宙中的前沿科学问题提供了重要观测数据支持。”
创新无捷径,唯有勇攀登。如果只把“中国天眼”当成一个望远镜、一台监测设备,现在已经达标了。但要维持其世界领先的地位,就不能停止创新。这些年来,无论当初的选址、建设,还是如今的调试、运营,“中国天眼”每一个环节、每一块面板、每一个部件……其创新探索从未停止。正如姜鹏所介绍,“中国天眼”能“多出成果”“出好成果”,既离不开相关团队的不懈努力,也与其性能优势有关,因为“‘中国天眼’在灵敏度上优势明显”。
极目星空,巡天不止。面向未来,深知灵敏度和分辨率是决定射电望远镜竞争力的核心指标,虽然“中国天眼”好成果频出,且性能优势明显,但广大科研工作者仍未雨绸缪,正修建FAST核心阵,以大幅提高“中国天眼”的“视力”,进一步提升“中国天眼”的灵敏度优势和优良成图能力,让其不仅能看得远,还能看得清,持续为人类极目宇宙贡献更多中国智慧、提供更多中国方案。(大河网河声评论员刘纯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