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清远,男子花88万买了二手房,住了1年后,听邻居说,原房主的前妻在房中服毒自杀,才去世5年,男子日夜难眠,被确诊睡眠障碍,男子和家人搬出房子,找原房主要求退款,被拒,男子一气之下告上法院,法院判决亮了!
(案例来源:广州日报)
林申为人热情,平时爱帮助人,别看他搬来新家才1年多,他和邻居处的都挺好。
2023年12月份,天气有些冷,一天晚上,林申收拾完家务,一个到小区里溜达,顺便抽根烟。
走着走着遇到了对门的邻居,林申和他打了个招呼,还递了一根烟,两人边走边聊天。
邻居问他,房子是什么时候买的?
林申笑着说,是在2022年1月份买的,花了88万,也是正常的市场价。
两人说起房子的时候,林申一直夸自己的房子好,可邻居的言语里有些闪烁其词,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林申有些纳闷,他还和邻居说,自己的房子买的划算,其实88万,不算贵。
邻居小声跟他说,其实,这房子你还是买亏了,不过,你现在住的这个房子出过事,那房主没告诉你吗?
林申一下子愣住了,忙问出了什么事,他还在心里嘀咕,难道是房子有质量问题?
而邻居神神秘秘的告诉他,卖你房子这个人,他有个前妻,不知道因为啥在房子里服毒自杀了,后来,他就把房子卖了。
林申倒吸口凉气,心里咯噔一下,不禁毛骨悚然,他可是在这房子里住了一年多了。
让林申愤怒的是,他买房的时候,原房主李峰可没告诉自己这件事。
对于邻居的说法,林申也是半信半疑,他回家和家里人说了这件事,家里人也惊讶万分。
于是,林申和家人去问了原房主,想知道这件事到底是不是真的。
问完之后,林申和家人都崩溃了。
原来,李峰的前妻在2018年曾在房子里服毒自杀。
确认了这件事后,林申开始整夜睡不着,晚上要是有点声音,他都会被惊醒,过了一段时间,他开始精神恍惚。
林申去医院看了后,被诊断为睡眠障碍。
林申说什么也不想住在这套房子里了,他和家人商量后,全家人搬了出去。
搬出去后,林申开始联系李峰,房子不想要了,想让他把88万购房款退给自己。
李峰却拒绝了,他认为林申房子都买了快两年了,哪有买了又退的道理。
林申几次和李峰商量,都被对方给拒绝了,这让他有些恼火。
为了要回自己的购房款,林申一纸诉状告上法院,要求撤销房屋买卖合同,退还88万购房款,并赔偿相应损失。
1、李峰认为,房子里发生过前妻服毒身亡事件,是大家都知道的事,他没有故意隐瞒林申此事。
《民法典》第148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李峰表示,没有故意隐瞒林申房子里发生过前妻服毒身亡的事情,而且,已经和林申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不应该撤销。
本案中,李峰明知道房子里发生过非正常死亡的事件,在卖房子的时候,却没有如实告知买房的林申。
林申却以正常市场价格购买了房屋,住了一年多,才知道房屋发生过非正常死亡事件,对他的心理造成了影响。
因此,李峰隐瞒的行为构成欺诈,林申有权提出撤销房屋买卖合同。
2、李峰故意隐瞒房屋关键信息,林申有权要求李峰退还88万购房款,并要求赔偿相应损失。
《民法典》第155条,无效的或者被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
林申在买房时,李峰隐瞒房屋发生非正常死亡事件,林申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以正常的市场价88万,买了房屋。
此案中,李峰在和林申交易时,应该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应该告诉林申房子的真实情况。
他隐瞒的行为影响了林申的判断,导致其利益受到损害。
3、法院判决
《民法典》第157条,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
法院认为,李峰表示,前妻服毒身亡发生时,他已经报警,当时医生、警察都来了,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不存在故意隐瞒。
但是,李峰没能拿出证据,证明他把这件事告诉了林申。
正是因为,李峰没有告诉林申这件事,才影响了他在购买房子时的决定。
根据《民法典》第7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买房是大事,李峰作为卖房一方,应当把房子的情况如实告诉对方,特别是像放屋里发生非正常死亡的事情,更应该告诉对方。
这是做人做事都应该讲的信用。
但是,李峰故意隐瞒,还按市场价卖了这房子,所以,他这么做对林申来说就是欺诈。
最后,法院判决:撤销林申和李峰的房屋买卖合同,李峰退还林申88万元购房款,并赔偿购买房屋时产生的相应费用。
李峰不服上诉,二审维持原判。
对于这件事你怎么看呢?
人物均为化名
四海为家
[赞][赞][赞]
用户18xxx77
自己没调查就买二手房?卖方有可能告诉你发生过的事还能卖得出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