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批判上流社会,却得到了上流社会的赞美

虎嗅APP 2024-12-24 12:11:38

1863年12月24日,威廉·梅克比斯·萨克雷在英国辞世。这位维多利亚时代的小说家,以《名利场》闻名于世。

1811年7月18日,萨克雷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他的父亲是英国人,任职于东印度公司。1817年,父亲去世后,萨克雷被送回英国读书,常受人欺凌。1829年,萨克雷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就读,境况才稍有改观。不过因为学业平平,他没能拿到学位就离开了剑桥。

不过萨克雷的幸运之处,在于早逝的父亲为他留下了大笔遗产,使得他能够四处游历,并活跃于社交领域。在那个年代,旅行是一件极度奢侈但又能马上让人脱胎换骨的事情。比如萨克雷离开剑桥后,就去德国魏玛待了几个月。那时的魏玛是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席勒、李斯特等人都曾在这里长期居住。萨克雷就是在这里结识了歌德。

丰厚遗产也让萨克雷尽情挥霍,但遗产终有用完的一天。他曾在伦敦研究法律,但一年后觉得没兴趣,就放弃了这一职业。1833年,他收购了一家名叫《国家标准》的报纸,结果因为经营不善而亏了一大笔钱。第二年,存放遗产的银行突然倒闭,萨克雷的财产几乎一扫而光。

此时的萨克雷,才不得不为自己的生计而奔波。但也正是因为失去了生活保障,才让萨克雷脱离固有社会阶层的局限,开始审视社会。正如他在给母亲的信中所说:“我应该感谢上天使我贫穷,因为我有钱时远不会像现在这般快乐”,“劳碌辛苦对我有好处,一个人吃了现成饭,会变得心神懒散、头脑糊涂的。”

他先是去巴黎学绘画,可惜也不成功,不过虽然没有成为名画家,但他仍然掌握了基本技巧,日后能够为自己的作品绘制插画。他也曾加入激进的《立宪》报,担任驻巴黎通讯员。

1836年,萨克雷与伊丽莎白·肖恩结婚。他们生下三个女儿,只有两个活了下来。小女儿出生后,肖恩的精神分裂症状愈发严重,1842年完全失常,只能被隔离。她相当高寿,比萨克雷还多活了三十年,但精神一直没有恢复正常。

面对家庭困境,萨克雷只能独立承担。此时能够为他带来稳定收入的,只有写作。

1837年,萨克雷发表了成名作《尝试记者》,虚构了一个爱出风头又自以为是的男仆。此后,他又发表了一系列评论与小说,包括《凯瑟琳》、《霍家蒂钻石》与《巴里·林登》等名作,也赢得了社会讽刺作家的称号。

1847年,萨克雷开始了长篇小说《名利场》的创作。小说以19世纪初期英国为背景,讲述蓓基·夏泼在名利场中的冒险,铺陈那些虚伪丑恶与尔虞我诈。美丽大方但自私虚伪的蓓基·夏泼出身贫寒,一心想要掌握自己的命运,所以不择手段,凭借谄媚奉承等手段向上爬,这也是英国小说中描写最为生动的文学形象之一。小说的另一位主角爱米丽亚·赛特笠则展示了另一种人生,这个善良笨拙的富家女子,与蓓基·夏泼乘坐同一辆马车离开女子学校,又同样在遭到家庭反对的情况下结婚,分别嫁给即将参加滑铁卢战役的两名英国军官。

在战役中,爱米丽亚·赛特笠的丈夫战死沙场,蓓基·夏泼的丈夫侥幸生还。之后十年,蓓基·夏泼生活一帆风顺,爱米丽亚·赛特笠则因父亲破产承受着极大不幸。但到了1827年,命运发生逆转,不择手段向上爬的蓓基·夏泼遭遇挫折,爱米丽亚·赛特笠则转向幸福。

但如果仅仅将两人的命运视为善恶有报,那便没有理解萨克雷的深意。

名利场的存在,基于名利的存在。当时的英国正处于高速发展期,人们沉迷于一步登天的阶级跨越,希望改变命运,也因此出现了许多蓓基·夏泼式的人物。

但在一百多年后回望那个时代,就会明白当时的英国社会固然有丑恶的一面,却也充满活力。一个能够容纳阶层跨越的社会,肯定不是最差的社会。蓓基·夏泼的不择手段,并非当时英国人唯一的上升渠道。萨克雷通过讽刺社会阴暗面而成名,并为主流社会所接纳,恰恰说明了当时社会的包容。

同时,萨克雷对蓓基·夏泼的刻画,绝不停留在一个“坏”字上。蓓基·夏泼之所以不循正途,很大程度上与女性的狭窄社会空间有关。当时的英国社会,男性已有相当宽松的阶层跨越空间,可以通过个人奋斗实现理想,但女性仍然被限制于家庭中。

爱米丽亚·赛特笠就是明显例子,善良温柔忠贞的她始终遭遇生活的不公正。因为被传统道德所束缚,也没有外出工作的权利,经济无法独立,她始终没有反抗,只能逆来顺受,过着平庸乏味的生活。

才华横溢、积极进取的蓓基·夏泼,同样受困于社会对女性的种种限制,无法像男性那样在事业上找到人生价值。因此,她只能将阶级跨越寄望于男女关系。

也正因此,萨克雷对爱米丽亚·赛特笠既报以同情,又否定她的软弱,对蓓基·夏泼虽然批判,却也同情。也正因为这样,萨克雷并未像同时代其他英国作家那样,给“拜金女”一个毁灭性结局,而是让蓓基·夏泼被赶出英国四处流浪后,依然实现了自己的富贵梦想。至于爱米丽亚·赛特笠,虽然与都宾结婚,但实际上都宾的爱情早已消失。

一生向往上流社会舒适生活的萨克雷,始终是上流社会相当欢迎的人物,但他又在自己的作品中极力讽刺上流社会的暗面。这看起来很矛盾,实际上并无不合理。因为人向往更好的生活是常情,作家也不会例外,但这并不影响其在作品中批判现实的丑恶面。中国人熟知的鲁迅也是如此,他在租界中的生活相当宽裕,这与他以笔为枪并不冲突。而且,上流社会对他的接纳,本身已经说明了这个阶层的可贵之处。

萨克雷笔下的名利场是人类世界的永恒存在,但名利场从来不是人生的唯一选择。正如他所写的那样:“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

0 阅读:14
虎嗅APP

虎嗅APP

捕获精选|深度|犀利的商业科技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