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记者黄云灵义乌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傅柏琳
“跨境物流很看重时效,拼柜给义乌小单快速组货出口带来便利。但海关一票抽查,整个柜的货物都要等的现状,给到货带来不确定性。”这是一直困扰着浙江盈和国际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程科源的问题。
2022年6月,包括盈和国际物流在内的几家企业提出困惑和路径,得到了义乌政府部门的积极回应。当年11月,海关总署决定在义乌率先开展“先查验后装运”监管模式改革试点,程科源们的痛点得以解决。
在义乌,改革像是一座桥梁,“市场推着政府走,政府领着市场跑”,改革嫁接着市场需求与政府制度。通过集成的改革破解制约发展深层次的矛盾和体制性的障碍,义乌的市场主体放手干、大胆试、积极闯,活力不断被激发。
数据显示,自2011年以来,义乌先后承担了38项国家级改革、67项省级改革任务,有29项成果在全省或全国复制推广。12月24日,在浙江省义乌市深化国际贸易综合改革新闻发布会上,提出5个方面改革任务97项具体改革举措,义乌正在吹响新一轮改革的号角。
从“开盲盒”到先查验后装运
12月一天的下午4点,天色已渐渐暗了。站在义乌铁路口岸集拼仓盈和国际物流的仓库门口向外望,铁路口岸空箱堆场就在不远处,五颜六色的集装箱安静地紧挨着,等待将货物装运到全球各地。
往里看,5000平米的仓库更别有一番乾坤。收货(理货)区里,来自全国不同地区的日用百货在经过流水线分拣后,被工作人员归置叠放。堆存区则由一道格栅铁门与前处区分,“虽然在一个仓库,但你可以理解为过了这道门就属于关外了。”盈和国际物流董事长程科源说。而整个仓库的最西边,绿色网状围栏围出了一块专门区域,那是“海关查验区”。
这样不同寻常的布置,源于义乌在全国首创的“先查验后装运”监管模式改革。
“与传统国际物流不同,跨境物流行业多主体、多平台、多品名的特性,增加了海关查验率,提高了履约风险。”程科源解释,在拼箱出口过程中,跨境物流企业先在自有仓库装箱,再将货柜送到海关指定的监管场站,若需查验,需再将货物送到海关指定的查验仓库,这其中就牵涉到两次装卸。并且,由于拼箱货物是将多份报关单货物集中在一个集装箱里,一旦其中某品名货物被查验,同箱其他无需查验的货物也要等查验完毕才能一起装箱出口。与此同时,拼箱装箱后的查验找货、重新装运等也成为难题。“随着业务量增大,这种‘开盲盒’模式越来越让我们感到堵和痛。”
2022年6月,包括盈和国际物流在内的几家企业提出了货柜“先查验后装运”诉求。对此,义乌市给予了积极回应,市委改革办、市商务局、市场发展委、海关等多部门协同,成立专班小组谋划推动,多次实地考察调研,并组织会议、梳理流程。当年11月,海关总署决定在义乌率先开展“先查验后装运”监管模式改革试点,盈和国际物流成为首批试点企业之一。全国首个数字化监管集拼仓也获准成立。
“先查验后装运”改革的核心即将海关监管查验仓前置到企业自建仓库中:出口小商品以散货方式进入集拼仓,企业可以根据船期、目的地灵活配箱,不同货主对货物独立申报,海关以报关单为单元进行查验,被布控查验的报关单货物单独完成查验。“查验”与“放行”并联作业,同一集装箱内的其他放行货物同时装运,互不影响。
据程科源测算,新模式下,企业作业效率提升了26%,成本下降约10%。“更重要的是,当这个环节的不确定性变得确定,客户对我们的满意度评价也达到了历史高值。”程科源感慨,近年来,企业业务持续大幅攀升,目前服务2万多家跨境电商客户,年组货量超过1.2万柜,承运的贸易额已增至13亿美元以上。
采访至此,一个问题油然而生:为什么诸如盈和国际物流这样的企业和程科源这样的企业家,遇到问题之时有层层向上突破规则制度的勇气,而非在常规框架内“规矩行事”?“我觉得这就是义乌的氛围,我来义乌21年了,看到这里的改革一刻都没停止过。”程科源向记者说道,“企业根据市场发展实际提出问题,相关部门认真对待诉求并寻找合理的解决方案,你看改变海关既有监管方式的事情,今天不也实现了吗?在义乌,没有什么不可能。”
创新“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已全国复制推广
实际上,先查验后装运监管方式改革并非凭空而来,它是跨境电商、跨境物流迅猛发展的产物,更是发源自义乌的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改革的外延和深化。
图源:义乌市委宣传部
时间倒回2002年,结束两年教书生涯后,程科源来到义乌从事传统外贸行业。彼时,中国刚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而此前,义乌市场已完成从区域性小商品批发市场向全国性的小商品流通中心的转变,确立了在全国专业市场中的龙头地位,形成了全国性的物流网络。
从内贸到外贸,转型来得十分迅速。“那几年义乌的外贸发展真的非常快。”程科源回忆。到了2005年,义乌国际贸易额首次超过了国内贸易额,这意味一个方向性的转变——义乌成为外向型市场。
问题随之而来。作为小商品的集散地的义乌,其外贸具有参与主体多、商品种类繁杂、多批次小批量、拼箱组货运输等特点,这与传统的国际贸易方式有很大不同。例如,客商通常从专业市场而非上游的生产环节采购货物出口;经营户与外商主要采取现货、现金交易的方式,一般贸易方式下资金、货物等跨境转移变为在境内完成;经营主体大多属于小规模纳税人,难以提供外贸出口所需的整套单据等等。
市场在将难题反馈给政府的同时,也在为这些困境寻找答案。义乌市委改革办室务会议成员楼天喜回想义乌的改革历史时常会感叹,许多改革的理念和方法往往是先从市场反馈而来,“我们要通过制度和规范把它的合理性重塑起来。”
2011年3月4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浙江省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的探索是核心任务。这是是浙江省第一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也是全国首个由国务院批准的县级市综合改革试点。
据楼天喜介绍,从海关实施简化归类申报、全程电子通关,到税务无票免税以及市场经营户通过第三方委托出口后自行收结汇等,一系列政策体系的构建,使得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解决了中小微企业低门槛地参与国际贸易、单小货杂的商品便利化通关两大难题,助力义乌成为小商品国际贸易中心。
数据显示,2023年义乌出口总额已突破5000亿元,超过全国21个省份,比2010年增长24.5倍,占全国比重从改革前的1‰提高到了21.1‰。
今年11月,市场采购贸易方式下首票报关单出口已满十周年。十年间,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已逐步复制推广到全国22个省39个专业市场,成为我国外贸新业态之一。
“先查验后装运”也走出义乌。记者注意到,《海关总署关于进一步促进跨境电商出口发展的公告》显示,扩大出口拼箱货物“先查验后装运”试点,在上海、杭州、宁波、厦门、青岛、郑州、武汉、长沙、广州、黄埔、成都、西安等12个直属海关开展出口拼箱货物“先查验后装运”监管模式试点。
为国家试制度改革不断、步履不停
如果说从2011年开始的国贸改革重点解决了义乌“卖全球”问题,那么眼下“买全球”矛盾正在凸显。
一组数据可以佐证。2023年,义乌市进出口总额达5660.5亿元,其中出口突破5005.7亿元,进口大约是出口的1/10左右。
进口之“难”,许多市场主体也已经率先感知。
义乌国际商贸城五区是义乌进口贸易的先行区,许多经营户从做出口转变为从事进口。在他们的口中,进口贸易的门槛较出口贸易高许多,因为涉及的各类证照更多,检验、资金垫付要求等也更高。
市场出题目,改革做文章。
12月6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浙江省义乌市深化国际贸易综合改革总体方案》。12月24日,在浙江省义乌市深化国际贸易综合改革新闻发布会上,浙江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军表示,《总体方案》提出了深化市场采购贸易改革、加快内外贸一体化改革、完善现代商贸物流体系、完善要素市场制度和规则、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等5个方面改革任务97项具体改革举措。
图源:中国政府网
“新一轮改革的关键词是‘深化’,意味着新一轮的改革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在上一轮改革的基础上向纵深推进。”李军介绍,新一轮改革,更加突出了三个方面,包括改革的内容更加丰富、改革的举措更加系统集成以及改革更加突出需求和问题导向。
以改革内容为例,上一轮改革侧重在出口贸易,重点解决的是卖全球的问题,而新一轮改革继续以迭代发展小商品贸易为特色、以服务中小微主体为底色,重点在“买全球”上加速破题,在“卖全球”上迭代深化,真正实现“买全球”“卖全球”蝶变。“目前我们正在考虑以小商品城为试点单位,通过搭建数字化的监管平台,先行推进进口证明清单的试点,条件成熟时,将更多的商品纳入到清单。”
据悉,以商城集团作为唯一试点企业,义乌计划明天(12月25日)落地玩具等商品的进口正面清单首单业务,以此为突破,加快进口贸易发展,力争明年进口贸易额达到1000亿元,到2030年突破3000亿元。
有专家认为,综合改革本身就是一大创新,突破了“一时一地一事一议”和“摸着石头过河”的既有模式,采取清单式批量授权,突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让各项改革相互连通、相互关联,形成集成效应,为全国全面深化改革积累经验、提供样板。而通过在义乌这个已将出口以及出口生态做到极致的地方,进一步深化国际贸易综合改革,市场主体获得感更强。
2022年,义乌市场建设40周年之时,义乌竖起了一座“改革先锋”谢高华的雕像。时至今日,义乌改革步履不停,创新精神不熄,谢高华的雕像也仿佛在时时诉说着:做什么事都有个最基本的出发点,只要对老百姓有利,就要特别尽心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