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田渭法
我很早时曾写过一篇关于“赤脚医生”的文章,他叫徐锡根,属于诸暨安平公社徐家汇村,题目叫《赤脚医生徐锡根》,这是一个县卫生会议的典型材料。写毕后,我略加润色,投稿给浙江人民广播电台责任编辑宁火根,浙台在全省的“农村广播”播出,正是中午11时,我惊喜地站在县政府和卫生局门口,聆听着播音员抑扬顿挫的亲切声音,十分痴迷。县府下班的人认为我是个呆子。
2023年夏天,我为潮新闻写了《中国第一个赤脚医生赵佳元》,特地去马剑镇状元村采访了1天。
而今天,我又要写一位赤脚医生,他叫张利民,不过,近60年的行医生涯,他蝶变成了百姓口中心中的“张半仙”。说“张半仙”是百姓公认的医术,是对他医术和医德的一个尊称。我认为他一定也有误诊和失败的病例。
张利民医生今年74岁,个子不高,老实巴交的。16岁初中毕业就担任坑西乡枫塘村赤脚医生,同年他又正式拜越山乡卫生院中医师郭肇能为师,至今投身中医领域已近六十载。那么他的中医水平有多高呢?我觉得要依据事实说话。
2024年春节前夕,排头镇珠家坞村寿某某,患了重症在某医院ICU治疗,两周治疗未见好转,反而越加严重,诊断为多器官衰竭,又是个会传染的“白肺”,劝家属“自动出院”。为怕传染,家里人把他放在一间小屋内。患者弟弟探望说我哥哥只要有口气,总要为他治疗的。于是家里人请张利民出诊。
张利民医生为病人测了体温,总有39.6℃,症见精神淡漠,反应迟钝,语言不清,苔红绛,质少华,脉沉细而数。依据多年经验诊断为毒邪深重,转营入血,阳微阴衰之象。治疗原则为“扶正祛邪”。
第一诊用甘草用甘草、桂枝、干姜、生地等20味中药组成的处方施三帖。第二诊,用原方三剂。第三诊用原方七剂。第四诊用原方加减7剂。第五诊时,神情清、耳聪、手足稳,精神复,苔淡红。这时又予以炙甘草汤、加黄芪、北沙参,随证治之而愈。
我为何把这个病例叙述得详细一点,因为患者寿某某是我朋友,曾任过村支部书记,痊愈后向我推荐了张医生,后又因市政协老委员许培法也向我推荐了张医生,对我说,张医生妙手回春,药到病除,胜过大专家!
如果要说张利民医生的灵验,还可以举出许多动人事例。10年前杭州邵逸夫医院化验室一小伙子,老婆久烧不退,他请浙一浙二专家会诊,经一月多治疗还未见好转,小伙子找到张医生,张医生开了一个简单的方剂加减“百虎汤”,患者身如燔炭,汗出而散,一剂止,二剂已,三剂服后瘥,张医生说足见宋朝“医圣”张仲景之言应验。
医之良,在工巧神圣,医之功,在望闻问切,医之学,在脉药方症。如大将提兵,谋定而后战,深知一人生死,关系一家,故而对待每一位患者都要慎之又慎。
一位农妇患子宫肌瘤怕开刀,在张利民处就诊,张医生给予中医保守治疗,几个月后妇女的肌瘤自动脱落“没了”;一位重症肝病伴胰腺癌患者请张利民医生治疗,张利民经过了几年的苦心治疗得到痊愈;一位多年不孕的妇女找到张利民医生就诊,张医生看了她在大医院的各种检查单后,自拟了“五子衍宗丸”的方子给她,第二年妇女就怀孕了……因此,有人尊称他为“张半仙”。
我在采写中医郭肇能的文章时,听郭先生的儿子郭再岸说我爸有一个入室弟子,叫张利民,病人很多,可我却不熟识。等郭肇能的文章在潮新闻发表后,张利民和他女儿张湘君来到我家。
张利民医生的师父是研究《伤寒论》见长,我故意问他:“《伤寒论》中,‘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治,身疼痛者,急当救里。身后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这是什么意思?”张利民医生眨眨眼马上回答:“救里宜用‘四逆汤’,救表宜用‘桂枝汤’!”接着他之乎者也用医古文和现代文解释十分流利地回答我。
梅花香自苦寒来。他深厚的医古文基础是苦心孤旨学习的结果。16岁时当师父拿出《伤寒论》《医学入门》《本草纲目》《医宗金鉴》时,他挠挠头皮惊住了。
但马上他开始刻苦学习医书里面的内容,白天师父的背诵和解释他记在日记本上,并叫师父过目,纠正里面的错别字。随后就去书店买了一本《新华字典》,晚上参照字典,把难字和难句对照本子上记录的师父的解释,查漏补缺。第二天会利用闲暇之余给师父背诵和讲解头一天所学到的内容。他太过投入,在走路时、吃饭时,睡觉前都在记忆和背诵。一次不小心撞上了三轮车,疼得他哇哇大叫。
当赤脚医生时,张利民医生最喜爱的是上山采药。那个年代采药往往是乡里组织赤脚医生,十多个人一起。他一边学着《本草纲目》,一边跟随队长学会辨别各种药材,采摘金银花、车前草、一枝黄花等。
拜师的前10年,他白天随师父治病,傍晚后回到村卫生室为百姓看急。在那个年代很多中药只有药店才有,他开方让人去牌头药店购买,但大部份病人手头并不宽裕,张利民医生尽可能用自己采的草药为他们治疗。
有一次为一个患者开药,药剂需要配用半枝莲,张利民医生考虑到病患的经济条件极差,便不顾危险,自己跑到前山寻药。张利民寻了整整一天,最终在山崖上发现了此药!但由于天黑滑了一脚,人滚落在到一个荆棘窝,手脚被荆棘划破,右踝关节也受了伤。在家中休息三个月才养好。
1979年底,根据国家的政策,郭肇能师傅转正为牌头医院正式中医师,他这才单立门户,分配到越山,随后在坑西,最后在第三人民医院,走上了正式医师的行医岗位。
“我是最基层的中医师,在我手上绝大部分是老百姓。”张利民说。“不但要看疑难杂症,更要治疗常见疾病、多发疾病。”我说:“一个糖尿病,一个痛风,一个高血脂……”
是的,早年糖尿病人比较少,可是这10多年,糖尿病、高血脂病人一下变多了。当然会有遗传因素在,但更有饮食习惯问题。
对一般的糖尿病或高血脂患者,他总结师傅的传统方,施以熟地、山茱萸、山药补五脏之阴,参麦五味子补五脏之气,地骨皮泻肾火,降肺火,补正气等等。
而对肝病和萎缩性胃炎,一般用养阴疏肝汤。因为它的证属肝失疏泄,阴虚津伤。
由于张利民看病认真负责,刻苦研究,名气渐大。一些爱好中医的医务人员也热心而来,拜他为师。浙大医院一位免疫学硕士跟他学中医;浙江中医学院硕士冯某也来安华医院向他学习;浙江理工大学一位周姓的毕业生,也成了他的徒弟。更有甚者,一位远在黑龙江的范某,因久仰张利民大名,不远千里,愿意出资几十万拜他为师。张利民回复,拜师学习自古有之,金钱不是唯一要求;只要勤学刻苦,学能成,为师者足矣。
带徒之余,张利民还在微信上为一些咨询的学者、专家悉心服务。一位学中西医结合的博士后在培训机构任老师,遇到一位40多岁的脾胃患者,用“半夏泻心汤”加肉桂、桑寄生、杜仲,服了2次后胃胀缓解,脚凉改善,但又出现口腔溃疡、扁桃体炎。她无计可施。张利民认为这患者是“阳邪伤阴不接阳,中焦郁热而阴液被劫”,仍然以“半夏泻心汤”加射干、元参等,再用“承气汤”下热存阴,不久患者痊愈了。
去年他带着他的女儿张湘君到我家时,我和他讲“郭肇能的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不能丢,要好好总结,写成论文,出版一部书”。他无奈地瞟瞟我。“田老师呀,我一篇论文也没发表过,一篇论著也没写过,不知怎么写?”我给他几本《绍兴中医药杂志》,“你先看,看人家怎么写,内容写什么,要点写什么,自己先好好思考。”
张利民真是一个一说就会,一拨就通的机灵人。此后,他再没有向我问过一句,却已在《绍兴中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三篇论文!
今年夏天朋友郭东来求助我,他的夫人患“更年期综合症”,四处求医未愈,我第一次和朋友带患者去他家,半小时后,他简单拟方,只2剂成效显著。前几天老朋友老何求“术后调理”,他查看各种检查单,开方7剂,还未问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