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逮捕陈正坤!”2020年,美国悍然向全球发布逮捕令,而逮捕对象正是我国的陈正坤,不料却被中国以强硬的态度回怼:“想逮捕他?门都没有!”陈正坤究竟有什么能耐?又是怎么得罪美国的呢? 2020年,美国突然向全球发布了一道令人震惊的通缉令,目标竟是中国芯片行业的顶尖人物陈正坤。 为什么美国会对一个中国科学家如此忌惮?更令人不解的是,背后的故事竟然牵动着全球芯片行业的命运。 陈正坤是谁?他究竟做了什么,让美国不惜动用国家机器追捕他?这一切,都要从他的个人经历和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说起。 陈正坤出生于台湾,自小就是一个爱拆家电的“电子迷”。每当家里的电视、收音机出问题,他就乐此不疲地拆开研究,还经常能发现问题出在哪。家人觉得他调皮,但陈正坤却把这当成了乐趣。 他的聪明才智让他一路学业顺利,最终考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这是他梦想的开始。 在这里,他不仅系统学习了专业知识,也逐渐意识到中国在芯片领域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巨大差距。他心里萌生了一个愿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中国芯片产业的崛起贡献力量。 大学毕业后,他选择前往美国加州大学继续深造。在这片全球科技精英聚集的土地上,他接触到了芯片行业的最前沿技术。这段经历,让他对芯片行业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激发了他想用科技改变中国命运的决心。 博士毕业后,他顺利进入全球芯片巨头英特尔公司工作,成为一名备受期待的技术骨干。然而,工作几年后,他却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意想不到的决定——辞职回国,加入刚刚起步的福建晋华集成电路公司。 福建晋华成立于2016年,总部设在福建省晋江市,专注于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芯片研发。 成立之初的晋华,技术薄弱,市场经验不足,甚至没有完整的研发团队。然而,陈正坤看到了机会。他认为,这是一家虽然年轻,但有潜力打破国际垄断的企业。 2017年,陈正坤正式加入晋华,担任总经理。他的到来,彻底改变了晋华的命运。他组建了一支高水平的研发团队,制定了明确的发展方向——攻克芯片领域的技术壁垒,尤其是DRAM芯片的制造技术。 在陈正坤的带领下,晋华的第一项重大成果是“国芯一号”——一款基于32纳米工艺的DRAM芯片。这款芯片的性能达到了国际主流水平,打破了国际巨头在这一领域的垄断。 “国芯一号”问世后,晋华没有停下脚步,而是把目标瞄准了当时全球最受关注的5G通信芯片。要知道,5G芯片不仅技术复杂,而且几乎被美国企业垄断。 陈正坤团队顶住巨大压力,成功研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5G通信芯片。这款芯片的下行速率突破了10Gb/s,上行速率达到1.8Gb/s,技术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晋华的5G芯片很快进入市场,不仅在国内市场表现亮眼,还出口到了东南亚和欧洲。这让美国感到前所未有的危机,因为晋华的崛起直接威胁到了美国芯片企业的市场份额和技术霸主地位。 晋华的成功,让美国坐不住了。2017年,美光科技向美国加州联邦法院提起诉讼,指控晋华和陈正坤“窃取商业机密”。美光声称,陈正坤在美国英特尔任职期间,窃取了涉及DRAM芯片的核心技术,并将这些技术带到晋华。 2018年,美国司法部正式起诉陈正坤及其团队,指控他们“窃取商业机密”,甚至称其行为“威胁到了美国的经济安全”。 2020年6月24日,美国法院对陈正坤发出全球通缉令,试图通过国际压力迫使他回美受审。 面对美国的指控,晋华表示将坚定支持陈正坤,并公开了大量的技术研发记录。这些记录详细地展示了晋华在芯片研发过程中自主创新的全过程,从最初的设计方案到最终的测试数据,均有完整的文档和实验记录,清晰表明这些成果与美光技术无关。 美国的打压并没有让陈正坤退缩。相反,他更加专注于芯片研发。面对全球通缉的压力,他带领团队再次攻克技术难关。 2021年,晋华推出了一款25纳米的存储器芯片。这款芯片不仅性能优越,还进一步降低了成本,填补了中国在该技术领域的空白。 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陈正坤团队公开了芯片研发的完整记录。从最初的技术构想到实验数据的每个细节都一一展示,证明所有技术均为自主研发,与美光毫无关系。这一举措让美国的指控显得毫无根据。 经过两年的调查,美国检方始终无法找到任何实质证据来证明陈正坤“窃取技术”。2022年,美国被迫撤销全球通缉令。然而,美国司法部仍不甘心,再次发起诉讼,试图延续对陈正坤和晋华的打压。 2024年2月,美国法院最终裁定晋华及陈正坤无罪。这场持续了多年的闹剧,以清白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