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年:我的诗像苦瓜,它有点苦,但又让人能够接受

潇湘晨报 2024-12-24 19:49:37

芙蓉花开,风雅自来。12月21日,备受瞩目的第二届“芙蓉文学双年榜”暨芙蓉文学盛典在长沙铜官古镇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学名家齐聚千年古窑之地,一同见证这场文学盛事。

20日晚,一场名为“AI时代文学的创作走向与价值归依”座谈会也热烈开场,包括多位上榜作家、评委在内的与会者共同探讨了AI大时代里文学创作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诗人刘年凭借诗歌《记事或歌谣》,荣登第二届芙蓉文学双年榜。当穿着一件深色毛衣的刘年,出现在活动现场时,他憨厚质朴的笑容,立刻吸引了大家的目光。这个喜欢骑着摩托去旅行的诗人,将带着摩托轰鸣声和满路风尘的字句,一一组装成诗,这些或是在荒野上的自言自语,或是与草木虫鸟的倾诉,都成了他掏心掏肺的表达,《记事或歌谣》也是这样的作品。

刘年说,生活中的自己比较内向,“我其实有点社恐,也不爱说话,大多数时候我还是喜欢一个人独处。比如说骑摩托车,我从来不叫伴儿,就一个人走,我一个人我很自在、很放松,可能因为我天生敏感,因为人敏感就很怕自己对朋友不好或者是伤害别人,所以导致造成心理负担。”

刘年也坦言自己是个内心比较脆弱的人,一般很敏感很脆弱的人,写的诗就比较容易打动人心。“每个人都有倾诉的欲望,如果参加聚会少了,公开表达少了,那么他就可以通过写作来表达和倾吐,只是说每个人倾吐的方式不同,我是通过诗歌来倾诉,所以我不必要参加很多活动,也不必要每天说很多话。就像青蛙通过鸣叫来倾诉,有些花通过清香来倾诉,总之每个人都必须倾诉,方式不同而已。”

刘年也说到,每个人都有复杂的一面,“我在城市里,就是这个刘年,在荒野里,可是那就是另外一个刘年……这些都是真实的我,我写诗以来,几乎我做的所有的事情,都是自己喜欢做的。无论是奔放的,还是拘谨的都是我,我很少说谎,我很少扭曲自己。”

AI时代的文学创作将走向何处?面对这样一个深刻而现实的话题,每一个写作者都有自己的见解。潇湘晨报·晨视频也预先通过AI程序,向刘年发出了来自AI的“灵魂拷问”:被问到每一首诗都是一种食物,自己的诗歌会是什么样的味道时,刘年脱口而出,“它肯定不是甜的,它有点苦,但是又让人能够接受。它类似于苦瓜。我自己喜欢吃苦瓜,而且我觉得我的诗歌还不像药的那种苦,让人不接受,让人反感,所以我觉得应该是苦瓜。”

如果自己的诗歌可以进入别人的梦境,希望它给做梦的人带来什么样的感受?“我希望他醒来之后,他会呆呆地坐在那里,然后就潸然泪下,那种感觉是我想要的……因为我写诗的目的,就是希望我的诗歌代替我,能够在这个世界上活下去,因为人的寿命是有限的,诗歌虽然没有我的样子,但是它在很多方面完全就是我的爱,我的恨,我的一些害怕。我觉得它能够代替我,我的诗入了他的梦,其实也是我的人,入了他的梦。”

在“AI时代文学的创作走向与价值归依”的座谈会上,刘年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作为诗人,自己永远是悲观的。“我觉得人工智能是人类‘欲望’的代名词,我们要面对的是我们自己的‘欲望’,我们将无可避免地败在自己的‘欲望’之下。我觉得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人工智能将取消我们存在的意义,取消我们的爱,虽然没有我们挣扎的余地……”

刘年总结说,诗人将是最后一批抵抗自己未来“欲望”的战士,“诗歌也将是最后一块被人工智能攻陷的堡垒,所以,我们的诗歌,我们的诗人,更加凸显了存在的意义。”

潇湘晨报记者周诗浩

0 阅读:4
潇湘晨报

潇湘晨报

创刊于2001年,现为湖南发行量最多、影响力最大的纸媒。

作者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