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U字形的现代化交通枢纽,在望京西即将落成,地面的广场整洁宽敞,地下的换乘大厅明亮有序,时近年尾,工人们正在做最后的收尾工作。据介绍,建成后的“望京西综合交通枢纽”,将进一步优化北京全市交通状况,尤其为北京东北部的居民出行,提供一站式接驳换乘的便利服务。
2024年12月24日,记者从北京市发改委了解到,即将过去的2024年,北京市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在交通领域,88%的轨道站点实现与换乘公交站点距离小于50米。在经济发展领域,着力拆除制度“篱笆”,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同时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全市29个部门制定公布不予处罚事项清单。以市场监管领域为例,自2020年以来,已累计依法不予行政处罚金额9.57亿元。
八成轨道站点,与公交换乘小于50米
作为超大型都市,交通是城市良好运行、快速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全球大都市发展的普遍难题。
记者了解到,2024年,北京市基础建设发展迅速,如目前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的望京西综合交通枢纽,包括枢纽换乘大厅、公交车到发及驻车、小汽车停车库、设备用房及配套服务设施等,总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有效缓解区域交通压力。此外还有主体工程基本完工的城市副中心站,已经投用的朝阳站交通枢纽等,旅客在交通枢纽内可实现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地面公交、出租车等多种交通方式接驳换乘。而在全北京市,88%的轨道站点,已实现与换乘公交站点距离小于50米的目标。
在连通城市和市郊的交通建设中,市郊铁路城市副中心线已全面开工建设,这是北京市第一条进入全面施工阶段的整体提升市郊铁路,为西南部地区乘客通往中心城、城市副中心等功能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出行服务。地铁3号线一期(东四十条-东坝北)、12号线(四季青桥-东坝北)开通,昌平线南延一期全部贯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879公里,位居全国第一。此外,北京站、北京北站、北京西站、清河站、北京南站、北京丰台站、北京朝阳站等七大火车站,首都国际机场、大兴国际机场两座机场,也已实现地铁服务全覆盖。
今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10周年,北京市与周边城市之间的交通网络发展迅速,北京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城际铁路联络线一期顺利完工,京津城际铁路亦庄火车站改造完成并恢复客运业务,对提升环京通勤服务能力有极大帮助,也为推进“轨道上的京津冀”贡献了新的力量。厂通路建成通车,使城市副中心与廊坊市大厂县之间的车程缩短半小时,两个多月以来,日平均通行量达到1.1万辆次。
融资“白名单”惠及上万家企业
2024年,北京市印发了工作要点和《任务分工清单》,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北京市发改委体改处副处长孙彩娜介绍,2024年,北京市对89项年度重点任务建台账、明责任,按季度收进展、督落实,截至目前,重点任务完成率达到95%以上。
为保护市场发展秩序,北京市持续开展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清理,孙彩娜介绍,北京市加快废除含有地方保护、市场分割、指定交易的规定和做法。同时聚焦医药、平台经济、知识产权、公用事业等重点领域,开展民生领域反垄断执法专项行动。反不正当竞争“守护”专项行动顺利收官,有效打击了虚假宣传、商业贿赂和侵犯商业秘密等行为,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
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领域,北京市完善投融资服务保障机制,强化审批、用地、环评、融资等项目落地服务保障。面向民间资本推介重大项目166个、总投资超2000亿元,开展融资需求“白名单”试点,惠及企业1.3万家,平均担保费率首次降到1%以下。
同时,北京市持续建立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的工作闭环。积极回应企业诉求,研提发展政策建议,形成专题研究报告,推动相关领域政策机制不断创新完善。孙彩娜介绍,北京市建立了分级分类服务协作限时办理机制,利用12345市民服务热线、拖欠中小企业账款服务平台、企业“服务包”等问题反映渠道,建立问题诉求台账,推动解决和反馈企业个案问题,“截至目前,已完成国家层面转办的问题诉求20余项,办结率达到86%。”她说。
打造首善标准,累计不处罚近10亿元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记者了解到,2024年,北京市完成了《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修改,建立“无事不扰”企业清单制度,对风险低、信用好的经营主体,更多应用非现场监管方式,减少上门打扰。全面推广柔性执法,全市29个部门制定公布不予处罚事项清单。北京市发改委营商环境协调处副处长巩固介绍,“以市场监管领域为例,自2020年以来累计依法不予行政处罚金额9.57亿元。”
为简化企业办事流程,北京市累计推出106个“一件事”集成服务场景,月均办理量52.5万件,办理时间压减61.4%,申请材料压减56.4%。同时,以企业专用信用报告替代有无违法违规证明的做法,已覆盖市场监管、社会保障、文化执法等42个重点领域,实现“一键获取、一纸证明、一码通行”。“打造全市统一的政策服务平台,上线669个兑现类惠企政策事项,精准推送164万家企业。在市政府门户网站和‘京通’小程序开设‘政策兑现专区’,企业申报1.5万余次,拨付资金约4.2亿元。”巩固说。
针对外商投资,北京市出台了《北京市外商投资条例》,以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巩固介绍,截至目前,在京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已达252家、外资研发中心达149家。2024年前三季度,北京地区进出口2.7万亿元,占全国8.3%。
在促进外资经营方面,北京市还为外国人在京工作生活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条件,“比如我们发布了新版149项国际职业资格认可目录,率先实现外卡拍卡过闸即能乘坐地铁,在机场建设支付示范区及服务中心,累计服务境外来宾2.9万余位。”
促进民生改善,建成家门口的医院
城市的发展,社会经济的提升,持续改变着城市居民的生活状况。北京市发改委数据显示,2024年,教育、医疗领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年底前均能完成全年投资任务,民生领域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连续三年保持在100亿元左右。
北京市发改委社会处介绍,当前,北京市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已达到93%,提前完成“十四五”任务目标。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千人实有床位数,由“十三五”末期的5.81张,提升至2023年的6.35张,增长9.3%,2024年进一步提升。而根据2035年全市千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7张左右的目标,北京市将继续统筹优化医疗资源布局,持续向千人床位数较低新城区域,布局一批新院区,重点提升儿科、精神科、中医等专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稳步提升千人床位数指标。
在教育领域,重点围绕人口集聚区、产业承载区不断增加基础教育学位,2024年全市增加了3.9万个。北京第三实验学校、北京中学东坝北校区、良乡大学城清华附中高中部等,目前也已开工建设。未来,北京市将继续加大完全中学、十二年制学校支持力度,加快推进一批高校新校区以及学生宿舍建设,补充更多优质学位。
在身边获得更好的公共服务,是提升城市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方面,在2024年,北京市聚焦平原新城、城市副中心等区域,新建了一批优质校和三级医院,如房山区北京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高中部、友谊医院顺义院区等项目,目前已建成投用,居民“家门口”优质学校、优质医院越来越多。
新京报记者周怀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