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号线四期通车后,龙岗坪地片区从此告别轨道交通“空白”,步入地铁生活时代。
12月24日,深圳地铁3号线四期、7号线二期、11号线二期(岗厦北站-华强南站)、12号线二期、13号线南段、5号线上水径停车场、11号线机场北停车场工程在11号线二期福星站,顺利完成“三权移交”,实现调度指挥权、属地管理权和设备使用权移至地铁运营单位。这一里程碑式的进展,标志着上述线路和场段进一步接近全面开通初期运营的目标。
记者了解到,本次“三权移交”后,运营单位全面接管“5线2场”,待政府批复开通日期后,即可投入初期运营。“5线2场”投入运营后,深圳地铁全市运营里程将达到595.1公里,不仅极大便利了市民出行,也为深圳加快建设多层次城市交通网络提供了重要支撑。
13号线南段
便利深港两地出行深圳湾口岸不通地铁历史将结束
深圳湾口岸作为深港间主力口岸之一,承载了大量出入境客流,今年单日客流量峰值曾达到16.5万人次。作为连通该口岸的深圳市轨道交通13号线开通运营后,将结束深圳湾口岸不通地铁的历史,极大便利了深港两地出行,也将改变港人北上出游消费的半径圈。
13号线是深圳市中西部南北走向的骨干通道,南连香港,北接东莞,串联起南山、宝安、光明等重要区域。按政府规划,13号线先期开通深圳湾口岸站至高新中站区间,线路长约6.36公里,共设车站7个,其中,换乘站4个。乘客可换乘1号线、2号线、9号线和11号线。
记者了解到,相较于其他线路,13号线车站的进出站闸机更有科技感。除常规刷卡、扫码过闸外,还增加了人脸识别和掌静脉生物识别方式出站。此外,站厅内增加了人性化的优惠免费通道,以及扶梯的黄线,可以有效减少乘客裤脚卷进去的风险。
深圳湾口岸站专门设置了开放式的智能客服中心,配备智能票务终端、自助票务处理机等设备,乘客可使用这些设备自助处理票卡事务,如充值、购票、查询、无法进出站、开具发票等。如需人工帮助,乘客可通过设备一键链接远程客服,获得及时专业的协助。开放式客服中心设有低位服务台,为轮椅乘客和小朋友等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车厢内的座位也由光滑面改成了磨砂面,在列车启动的时候,乘客能坐得更稳。
11号线二期
福星站和华强南站将在今年底通车将宝安、南山与罗湖、龙岗、坪山串联
11号线二期起自岗厦北站(不含),终至红岭南站,全长4.3公里,设计速度120公里/小时,设福星站、华强南站、红岭南站共3站3区间。其中,岗厦北至华强南区间的福星站和华强南站将在今年底通车,红岭南站预计2025年开通。
值得关注的是,这两个站的开通,将通过与14号线的联通,完善东西向发展主轴的快速通达能力,将西部宝安、南山与东部罗湖、龙岗、坪山串联,实现城市主次中心60分钟快速通达目标。
通车后,华强南站将实现与7号线的换乘;岗厦北站为5线换乘枢纽,连通1号线、2号线、10号线和14号线。多线换乘设计优化了出行路径。除此之外,11号线二期的开通还将显著提升地铁整体运营效率。在工作日早高峰期间,岗厦北站至福田站区段的平均行车间隔缩短至3分56秒,运能提升40%;晚高峰期间,行车间隔缩短至3分51秒,运能提升高达125%。
福星站的开通将有效解决了市民就医出行绕远路的烦恼。当前,离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最近的地铁站是1号线华强路站,步行约560米,其他周边地铁站步行距离均在1公里以上。福星站启用后,市民直达中大八院,极大提升了市民就医便利性。
12号线二期
预计总体能耗降低20%以上深圳地铁首个采用全永磁全自动驾驶项目
12号线二期全长8.05公里,连接既有12号线海上田园东站,新设蚝乡站、沙蚝站、沙井古墟站、步涌站、朗下站和松岗站6个站点。其中,松岗站与既有6号线、11号线实现站内换乘,实现三线无缝换乘,大幅提升宝安西部片区轨道交通便捷性。
在建设过程中,12号线二期工程首创了多个行业领先的技术应用。在提升服务质量方面也大力引入了智能技术,为市民提供更安全、智能的出行体验。其中,在站厅服务方面,将传统的地铁设施与最新的智能技术结合。例如,在原有的二维码过闸基础上,还引入了视觉通行系统,利用自动售检票系统进行更精准的人员和物体识别,从而提高了通行效率。车站内除了人工客服外,还配备了由深圳地铁自主研发的AI数字员工客服,能够通过音视频交互方式与乘客进行互动,满足不同乘客多样化需求。
在设备检测方面,12号线二期创新性地应用了全新的智能检测系统,创造了城轨领域“运营即检测”的新模式。深铁集团相关负责人称,通过这个系统,地铁线路的多项设施可以实时监测,自动识别设备缺陷并进行预警,确保列车平稳运行,让乘客出行更安全、便捷。
此外,12号线二期的列车采用了绿色低碳的永磁牵引系统,这是深圳地铁首个全永磁全自动驾驶项目。该系统可以大幅降低能耗,列车预计总体能耗较传统异步电机牵引系统降低20%以上。
3号线四期
串联龙岗东部重点发展片区龙岗坪地居民可搭乘地铁直达福田
随着轨道交通的不断延伸,深圳“东进战略”再添重要里程碑——地铁3号线四期。该线路通车后,龙岗坪地片区从此告别轨道交通“空白”,步入地铁生活时代。这条新线路不仅串联了龙岗东部重点发展片区,还以绿色低碳建设和高效便捷服务为市民打造更美好的都市生活。
3号线四期全长9.28公里,起自双龙站,终至坪地六联站,设7座车站,包括梨园站、新生站、坪西站、低碳城站、白石塘站、富坪站、坪地六联站,并新建坪地停车场一座。该线路设计时速达100公里,其中梨园站为高架站,其余均为地下站。
这条新线路串联了龙岗东部重点发展片区,线路全线贯通后可实现城市东部组团与福田中心的快速联系,龙岗坪地居民可以搭乘地铁直达福田,也将缓解龙岗坪地间的交通出行压力。
7号线二期
打造深圳高校与科技园区便捷通道方便学子到深港合作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串门”
7号线二期作为一期的东延长线,由既有西丽湖站引出,连接北大站至深大丽湖站,全长2.22公里,设2站2区间,最高运行速度80公里/小时,为深圳高校与科技园区之间打造便捷通道,实现教育、医疗和绿色生活的完美衔接。
深大丽湖站与北大站,分别毗邻深圳大学总医院和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其中,深大丽湖站位于柳荫路与幽兰路交会处,沿柳荫路东西向布置,紧邻深圳大学总医院,与医院规划的二期工程无缝接驳,为患者和医务工作者提供了便捷的公共交通选择,进一步提升了市民的出行效率。
北大站则坐落于丽水路与春园路交叉口东侧,邻近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是连接深港合作区与西丽湖国际科教城的关键交通节点。“北大站的通车将极大地便利北京大学研究生院、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南方科技大学等高校的师生往来,进一步优化区域交通,增强大学城的文化氛围。”深铁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了解到,两个站点在设计中融入“阳光+”理念,将文化、艺术与自然生态融入地下空间。其中,北大站以“温雅学塾”为主题,通过木纹和混凝土材质的阵列方形天花设计,传递“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学术精神。
深大丽湖站则以“沙河绿廊”为设计灵感,源于周边大沙河的生态环境。车站采用无柱-单柱的楔形结构,结合自然光影,打造地上与地下视觉相连的空间,流动的生命力与自然元素交织,为市民提供舒适且富有活力的出行体验。
采写:南都记者张艳丽摄影:南都记者赵炎雄